《长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世界遗产”。
围绕这个主题,选入课文的有《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景观,更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因此被列为这一单元课文的首篇。
此文有四个自然段,分别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长城联想”和“赞美长城”四个方面展开描写。
其中,“远看长城”突出表现了长城之长,“近看长城”则表现了长城之高大坚固,接着文章又由长城之长和高大坚固自然引发了“长城联想”。
在简要介绍了长城的主要特点及由此引发的联想之后,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赞美长城”就非常符合文本本身体现出来的情感逻辑。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小组合作交流的五环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三、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多读,以读促悟。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
1、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词,朗诵重点生字词。
(口头完成,课件显示)chónɡ shān jùn lǐng wān yán pán x uán jiā yù guān( ) ( ) ( )Chéng zhuān duŏzi tún bīng báo lĕi( ) ( ) ( ) ( )qì pò xióng wĕi zhì huìníng jiédǎzhànɡ( ) ( ) ( ) ( )2、下面的意思可以概括成什么词语?(口头完成,课件显示)(1)(蜿蜒盘旋)像蛇一般弯来扭去,绕来绕去。
(2)(气魄雄伟)气势雄壮而伟大。
(3)(垛子)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
(4)(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课件出示,集体朗读,看看国内外名人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2)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3)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4)以色列前总统说: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5)毛主席也曾这样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
导入: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在游完长城之后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看到这句话相信很多同学有疑问了,谁有问题大胆的提出来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a为什么说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b伟大在哪里?C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二、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明确作者的观察顺序)三、精读课文(一)远看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3补充资料:(体会长城的长)一万三千多里:曾经有人专门测过,一个青年人徒步走完一万三千里大约需要508天,一年半,真长。
它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这里长城跨越了多少个省份呀?我们来数数。
(师生一起观看地图)7个省,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嘉峪关4、再用你们的慧眼看看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说明了长城很长?前不见头、后不见尾5、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时而弯曲,时而延伸,起起伏伏,这姿态多美呀,多有气势呀,让我们读出长城的美,长城的气势。
目睹这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以手指示学生读):(反复吟诵中心句,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确是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想不想走近看一看?好,老师也已经迫不及待了,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告诉老师你到了长城脚下看到它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读(二)近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并填空,体会长城的结构特点?(课件出示)(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很快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长城的特点,而且印象深刻)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小结:长城从修建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长城还依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它的坚固我们所有的人可以见证。
3、补充资料。
(体会长城的作用,以及它的高大坚固)结合课文的描述在图片上标出来:垛口、瞭望台、射口、城台成排的垛子(抵御外来的侵略,当年秦始皇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把长城连在一起的)瞭望口(用来瞭望,观察敌情的)射口(因为古代大部分是射弓箭的,所以这个就是用来射击的)方形的城台(古代不会像我们现代这样这么发达,有手机,他们都是通过烽火来传递消息,比如说只要有敌人来了他们就点燃烽火,其他城台上的人就可以看到,有时,这个城台士兵还可以在里面休息)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3.1米,重1.5和1.7吨,墙体填满泥土和石块,用夯筑石;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碜石灰粘接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样巧妙地设计,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指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在高大坚固的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并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三)长城上联想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2、分享感受最深的句子。
(1)单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
(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两三千斤重,同学们,这相当于一辆大卡车的重量呀。
一个人能抬起来吗?(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
)师生诵读:(进一步体会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
)修筑长城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数不清的巨大条石,就靠着———(补充资料: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据计算,如果用修筑长城的砖头和条石,筑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这道墙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多。
)你还能想到劳动人民会遇上什么困难?出示: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恶劣的天气、烈日炎炎、一不小心就掉下了山岭、监工的毒打)(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拓展学生的思维,感受修筑长城的艰难)A一群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在那迈着艰难的步子。
B一位监工,在那里不断地抽打正在抬着条石的劳动人民。
C一位劳动人民由于没有站稳,摔倒了悬崖下。
过渡: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但是它还是以他的傲然的身姿挺立在的大地上。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比较句子,把想到说给同学听。
(体会到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A、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B、(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补充资料: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450千米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修筑长城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3、朗读激情民族自豪感。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括号的动词说明作者身临其境,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油然而生)(1)让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让我们带着赞美,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巩固课文的内容,加强学生语言的训练)(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赞美长城1、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