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压轴题问题

二次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压轴题问题


求 k 应满足的条件以及 x 的取值范围;
(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 Q,当△ABQ 是以 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 k
的值.
考点剖析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性质、二次函数性质、待定系数法、勾股定理、数
形结合思想等,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将“△ABQ 是直角三角形”这一条件与反比例
函数图象的中心对称性结合是解 题的关键.
解 (1)易得 y=- 2 ; x
(2)在反比例函数 y= k 中,如果 y 随 x 增大而增大,那么 k<0. x
当 k<0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在对称轴左侧,y 随 x 增大而增大,
因为抛物线 [来源:Z*xx* k. Com]
y=k(x2+x+1)=k(x+)2- 5 k 的对称轴是直线 x=- 1 .
解题思路 (1)直接设 y=0,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答案;(2)△ACB 的面积可以说是 已知的,然后由“△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可求出点 D 的坐标,注意点 D 可 能在 AC 的上方,也可能在其下方,要分类讨论;(3)条件“以 A、B、M 为顶点所作的直
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隐含的意义就是只能是这三个顶点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
二次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压轴题问题
动点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问题,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 变为静态问题来解.一般方法是,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两个变量 x、y 的变化情况, 并找出相关常量;第 二,按照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一个基本关系式,把相 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第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出相应的图象.
其实就是一个已知条件,通过两者间的关系建立模型,进而求解.
例 2 如图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 y=k(x2+x-1)的图象交于点 4(1,k)
和点 B(-1,-k).
(1)当 k=-2 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要使反比例函数与二的增大而增大, [来源:学科网]
点 D'.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为 G,与 AC 交于点 H.
由 BD∥AC,得∠DBG=∠CAO,
∴ DG CO 3 . BG AO 4
∴DG= 3 BG= 9 ,
4
4
点 D 的坐标为(1,- 9 ). 4
∵AC∥BD,AG=BG,∴HG=DG.
而 D'H=DH,∴D'G=3DG= 27 , 4
解题思路 (1)用待定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 k 的值确定反比例函数的 增减性和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根据对称轴公式“x=- b ”确定 x 的取值范围;(3)
2a 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将“△ABQ 是以 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等价转化
为“OQ=OA”,进一步得 OQ2=OA2,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 理求解.
所以 D'的坐标为(1, 27 ); 4
(3)如图 3,过点 A、B 分别作 x 轴的垂线,这两条垂线与直线 l 总是有交点的,即 2
个点 M.
以 AB 为直径的⊙G 如果与直线 l 相交,那么就有 2 个点 M;如果圆与直线 l 相切,
就只有 1 个点 M 了.
连结 GM,那么 GM⊥l.
在 Rt△EGM 中, GM=3,GE=5,∴EM=4; 在 Rt△EM1A 中, AE= 8,tan∠M1EA= M1A 3 ,
例 1 如图 1,抛物线 y=- 3 x2- 3 x+3 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点 A 在点 B 的左 84
侧),与 y 轴交于点 C. (1)求点 A、B 的坐标; (2)设点 D 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当△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
时,求点 D 的坐标; (3)若 直线 l 过点 E(4,0),M 为直线 l 上的动点,当以 A、B、M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
点,据此,可以先画出相应的直线,然后由待定系数法求解.
解 (1)易得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A(-4,0)、B(2,0),对称轴是直线 x=-1;
(2)△ACD 与△ACB 有公共的底边 AC,当△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点 B、
D 到直线 AC 的距离相等,
如图 2,过点 B 作 AC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 D,在 AC 的另一侧有对应的
4
2
所以当 k<0,且 x<- 1 时,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 y 随 x 增大而增大; 2
(3)抛物线的顶点 Q 的坐标是(- 1 ,- 5 k).A、B 关于原点 O 中心对称,当 OQ= 24
OA=OB 时,△ABQ 是以 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由 OQ2=OA2,得


1 2
2

角 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 l 的解析式. 考点剖析 本题是一道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求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和对
称轴,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三角形的面积,求过两点的直线解析式,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对称点的坐标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求出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及 其对称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是完全解决这道的核心“工具”.
AE 4 ∴M1A=6. 所以点 M1 的坐标为(-4,6), 过 M1、E 的直线 l 为 y=- 3 x+3.[来源:学科网]
4 根据对称性,直线 x 还可以是 y= 3 x+3.
4 考点伸展 第(3)题中的直线 l 恰好经过点 C,因此 可以过点 C、E 求直线 l 的解析式. 在 Rt△EGM 中, GM=3,GE=5.∴EM=4: 在 Rt△ECO 中, CO=3,EO=4,,∴CE=5. ∴△EGM≌△ECO,∠GEM=∠CEO. 所以直线 CM 过点 C. 规律总结 解决函数类综合题,通常都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 出“关键点”和“关键线”, 比如本题中 A、B 的坐标和对称轴.当然,本题命题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 设计成 一个小问题了,如果题中没有这一问,一般也需要先求出关键点的坐标;当题中设计两个 几何图形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比如本题中设计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一般其中一个图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