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整合复习卷(四)
生物圈中的人 时间:45分钟㊀满分:
100分题㊀序
一二
总㊀分
结分人核分人
得㊀分
一㊁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我国,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孩子容易得夜盲症,这是因为他们的饮食中缺少(㊀㊀).A.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维生素D
2.食品安全事关人的健康.下列做法中,
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是(㊀㊀).A.购买快熟面时要看保质期B .青菜买回家后要清洗干净
C .购买经过检疫的猪肉D.
染色馒头 蒸熟可以食用3.接受了胃切除手术的病人,
他的消化能力在哪个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大?(㊀㊀).A.对淀粉的消化能力B .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C .对脂肪的消化能力D.对所有食物的消化能力
4.下列关于合理膳食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㊀㊀).A.只要供给足够的巧克力㊁
鸡腿,就能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B .蔬菜中含有纤维素,
而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因而可不食用蔬菜C .面粉是我国膳食中的主食,
多吃面粉身体就会健康D.既要保证供给一定数量的各种营养物质,
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5.2011年3月21日,
温州市区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270~290,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依据下表判断,当天温州空气质量状况属于(㊀㊀)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
空气污染指数(A P I )0~5050~100100~200200~300>300
空气质量状况Ⅰ(优)Ⅱ(良)Ⅲ(轻度污染
)Ⅳ(中度污染)Ⅴ(
重度污染)A.优B .良C .轻度污染D.中度污染
6.左下图表示人在吸气时,膈肌的运动情况.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㊀㊀)
.A.收缩㊁
缩小㊁下降B .舒张㊁扩大㊁下降C .舒张㊁
扩大㊁升高D.收缩㊁
扩大㊁下降㊀㊀㊀㊀
7.右上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
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㊀㊀)
.A.氧气B .二氧化碳C .养料
D.废物
8.痰是由下列哪些物质组成的?(㊀㊀)
.①鼻涕㊀②黏液㊀③细菌㊀④唾液㊀⑤灰尘
A.①③⑤B .②③④C .②③⑤D.③④⑤
9.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 ㊁B ㊁C ㊁D 四支试管中,其中A ㊁B 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 ㊁
D 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h 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㊀㊀)
.10.血细胞包括(㊀㊀)
.A.红细胞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以上都包括
11.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的解释是(㊀㊀)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
承受的压力最大B .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
承受的压力最大C .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
收缩力最强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
收缩力最强12.
一个生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解剖猪心脏的实验时,
针对如图所示的心脏解剖结构,以下四位同学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㊀㊀).A.①为左心房B .③为右心室
C .④为肺静脉
D.①与②间存在房室瓣13.通过下列哪个环节,可以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㊀㊀)
.A.肺通气
B .肺的换气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气体交换
14.煤气中毒时,大量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㊀㊀)
结合,进而导致人体缺氧.A.白细胞B .血红蛋白C .血小板D.血浆15.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㊀㊀).A.排出尿液B .呼出二氧化碳
C .排出汗液D.排出粪便
16.人们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㊀㊀)
.A.日本核辐射的危害主要是引起人体消化系统病变,
因此要食用碘盐B .医生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
说明他的肾小管出现了病症C .耳聋的人一定是大脑的一定区域受到了损伤,
而不能产生听觉D.同学们食用加碘食盐是为了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俗称大脖子病)17.下图表示的是血液流经某器官X 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㊀㊀)
.氧的含量高
尿素含量高
ңX 氧的含量低
尿素含量低
ң
A.肺B .肾脏C .肝脏D.心脏
18.对于初诊为急性阑尾炎㊁蛔虫病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应分别检查(㊀㊀)
.
A.血液㊁粪便㊁血液B.血液㊁粪便㊁尿液
C.尿液㊁粪便㊁血液D.粪便㊁血液㊁尿液
19.听觉和视觉形成的部位是(㊀㊀).
A.耳蜗和视网膜B.鼓膜和角膜
C.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D.大脑皮层和小脑皮层
20.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㊀㊀).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21.下列反射中,哪一个反射最高级?(㊀㊀).
A.缩手反射B.眨眼反射
C.排尿反射D.望梅止渴
22.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消化液的是(㊀㊀).
A.垂体B.甲状腺
C.胰D.性腺
23.揉眼睛㊁抠鼻孔㊁掏耳道是某些人的 习惯动作 ,评价这些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 A.这些习惯对人的健康都是有益处的
B.有的人揉眼后眼球发红,说明他的角膜血管充血了
C.用手指抠自己的鼻孔时一定会擦伤自己的嗅黏膜
D.掏外耳道过深过猛有可能损坏鼓膜
24.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 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时,选用的小麦种子须(㊀㊀). A.干燥处理B.浸泡处理
C.高温处理D.光照处理
25.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㊀㊀).
A.随着人口激增,人类的活动已使地球受到严重损害
B.人类已经意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并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
D.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是乐观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尽到了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二㊁综合分析题(共50分)
26.(10分)右图是以1990~1997年世界人口㊁粮食㊁资源㊁污
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20世纪及未来50年曲线图,请
回答:
(1)导致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的主要原因是㊀.
(2)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是㊀.
(3)导致一定时间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㊀.
(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减少,是由于㊀.
(5)从模型曲线上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㊀.
27.(10
分)右图为山西太原市在近20年期
间,对城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研究
的统计图,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初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是多大?㊀㊀㊀㊀.其后第20年,
二氧化碳浓度又是多大?㊀㊀㊀㊀.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㊀
㊀.
(2)根据研究表明,每年冬季的二氧化碳
浓度要高于夏季,解释其中的原因:㊀. (3)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是城市的土地 寸土寸金 ,应采取哪些措施呢?请你为政府机构进言献策.
㊀.28.(16分)右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血管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经过物
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血液为㊀血.
(2)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是因为红细胞内含有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3)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进入该血管后,通过血液中
的㊀㊀㊀㊀㊀㊀运输到肾脏,经泌尿系统排出体
外.
29.(14分)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步骤1:将一节5号电池弄碎,浸泡在1000m L的清水中2~3d;
步骤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甲㊁乙㊁丙㊁丁;
步骤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步骤4: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50m L㊁100m L㊁200m L㊁400m L电池浸出液;
步骤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5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
甲乙丙丁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 L50100200400
鱼存活的平均天数/d151271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㊀. (2)该实验步骤5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㊀. (3)该实验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㊀㊀㊀㊀.该如何设置?㊀. (4)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㊀.
专题整合复习卷(四)
1.A㊀2.D㊀3.B㊀4.D㊀5.D㊀6.D㊀7.A㊀8.C 9.C㊀10.D㊀11.D㊀12.D㊀13.D㊀14.B㊀15.D 16.D㊀17.B㊀18.B㊀19.C㊀20.C㊀21.D
22.C㊀23.D㊀24.B㊀25.D
26.(1)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㊀(2)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㊀(3)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污染㊀(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㊀(5)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
境的力度等
27.(1)328p p m㊀364p p m㊀由于经济的发展,煤㊁石油㊁天然气大量燃烧;城市建筑增加,植被减少(答
案合理即得分)
(2)夏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二氧化碳
较多;冬季为了取暖,煤㊁石油㊁天然气的燃烧增多(3)建造楼顶花园㊁空中花园,种植爬山虎等绿化
楼体
28.(1)全身毛细血管㊀静脉
(2)血红蛋白㊀(3)血浆
29.(1)废电池对水体(有)无污染
(2)健康的㊁大小和体重相近的金鱼(3)需要㊀在第5只鱼缸中只放入等量的清洁无
污染的河水和同样的金鱼,不加电池浸出液(4)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而且电池浸出液浓度越
大,污染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