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梳理
一、关于题目:
1、题目的作用(好处)
(1)新颖巧妙/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运用……修辞,写出……内容,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主题;
(4)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5)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
2、题目的含义(谈谈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1)表层意思指……(结合文章主要内容)
(2)深层含义指……(结合文章主题)
3、对题目的理解
(1)主要答:题目含义
表层意思指……(结合文章主要内容)
深层含义指……(结合文章主题)
(2)次要答:题目作用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主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二、关于重点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1、开头的作用
1)开篇点题,写出了……内容
2)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内容
3)(设置悬念/起笔突兀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如有运用环境描写,要在答完上面三条之余,答:运用环境描写,及环境描写的前五条作用5)与后文或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6)有时会定下全文……感情基调(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开头)
2、中间过渡段的作用
1)(一般来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或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
2)也有可能是插叙,答插叙的作用
3)如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是,那就要先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然后看这段内容对于上文和下文的作用(一般来说,如交代了上文……情况的原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或背景;为下文……做铺垫等);同时要写写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更好的表现了主题。
3、结尾的作用
●结构:收束全文,呼应开头(或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2)点明……的主旨(把文章主题完整地写上,主要可从三个方面作答:(1)塑造了……的人物形象或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优秀品质;(2)表达了文中人物之间……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告诉我们……的启发或生活道理)
3)如有用到修辞手法,要简要赏析一下(如:运用比喻修辞,把白发比作芦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头发的花白)
三、关于语言赏析:
1、修辞角度赏析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概括句子的意思),表现了……特点、性格、心理,表达作者……的情感。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人的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现了……,表达了……情感。
(3)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突出了……
(4)反复:突出强调了……
(5)对比:把……与……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衬托出)……
(6)排比:增强语势,加强语气,读起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
突出了……的……特点。
……
2、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赏析套路:
运用……描写,……等词(抓句中关键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概括内容),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主题。
3、用词角度赏析
加点词的本义是……,文中用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概括句子的意思),表现了……特点、性格、心理,表达作者……的情感。
四、关于加点词含义的理解
1、解释词的本义
2、概括文中具体的事
3、这件事给人带来的内心感受
五、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1)运用环境描写
(2)描写了……的环境,渲染了……的气氛。
(3)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4)为下文……内容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主题
(6)有时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7)预示人物……的结局
六、关于记叙顺序及作用
1、常用的记叙顺序:顺叙、插叙、倒叙
2、插叙作用
内容:补充交代了……的内容;表现出……的……性格;交代了上文……的原因(对上文
的作用);为下文……内容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对下文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完整。
●结构: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3、倒叙作用
●内容:把……内容放在开头叙述,(增强文章生动性,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
趣;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引出下文对……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感情,表现了……
的……性格。
●结构: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使文章结构完整。
七、关于内容补写题
●审清题目要求,一般常考心理活动补写题,注意:
(1)充分感受文本,揣摩文中人物此时可能有的心理、情感(人的心理是复杂的,有时不止一种心理)
(2)用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心理活动描写。
八、关于结尾:
1、结尾的作用
同二:3
2、谈谈对结尾语段中划线的重点句或主旨句的理解(或结尾的含义)
(1)浅层理解:1)抓句中关键词2)以关键词为切入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人+事),谈对句子字面意思的理解
(2)深层理解: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人物品质、情感、生活道理)(既然是重点语句或主旨句,那这句话一定能有力的表现主题,所以,深层含义一定要答文章主题)
(3)如果句中有用到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或写作手法(对比、象征……),要写出来赏析一下。
九、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人+事+结果
如:什么人(文章主人公)做了什么事(抓主要故事情节),结局如何。
表现了……主题(可写可不写,视具体情况而定)。
十、关于文章的主题
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挖掘:
(1)塑造了……的人物形象或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优秀品质;
(2)表达了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告诉我们……的启发或生活道理
十一、关于小说情节梳理的题目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这一类题不难答,但一定要精读文章。
前三个要素从文章中找完整的信息作答;后三个要素需要把文中的主要情节按起因、经过、结果合理划分层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
2、故事情节是怎样逐层推进的:
先概括主要故事情节,然后按以下两种方法作答:
① 如是填空题,按照给出的例句仿写填空
② 如需自己描述,以“先……然后……之后……最后”的关联词作答
十二、关于人物形象的探究
●(一般需要结合文中具体事例)
●从……看出人物……性格/品质
注意:1、看题目的分值,一般几分就至少要写几点。
2、每个人都有多面性,要从不同角度去挖掘人物的性格/品质。
3、把文中与人物相关的所有的描写、事例都勾画出来,然后用恰当的二字或四字词语提炼人物性格。
十三、关于文章写作手法及作用的考查
●对比及作用:同三1(5)
●衬托及作用:
用……来衬托……,突出了人物……性格/品质/心理,表达了作者……情感,更好的突出
主题。
●欲扬先抑及作用
先写了……,是抑,后写了……,是扬;先抑后扬,突出了人物……性格/品质/心理,表
达了作者……情感,更好的突出主题。
使文势有波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伏笔及作用
1、内容:交代了……内容,对下文……内容进行暗示(为下文……内容埋下伏笔),使读
者读到后文时不会产生突兀怀疑之感,表现出人物...心理/性格/品质,更好的表现主题。
2、结构: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密.
●照应及作用
1、内容:前文写……的内容,后文用……内容与之相呼应。
表现了……的……特点/性格/心理,表达了……的情感,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2、结构: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特别提醒:熟练运用答题技巧只是保证阅读理解的基本分,阅读得分的最高境界是,在熟练运用答题技巧基础上,有自己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对主题的准确把握,对题目的独到见解。
也就是说,在答阅读理解题时,既要遵循技巧,又能够突破技巧,这才是高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