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维护人员培训手册基站维护人员培训手册(爱立信设备)河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二○○六年三月一、移动通信的演变及趋势 (2)二、GSM网络系统介绍 (4)三、规划和基站选址经验 (9)四、呼叫的建立过程 (23)五、天馈及铁塔维护 (27)六、RBS2000系列操作与维护 (32)七、典型故障处理方法 (71)附件一:RBS基站MO故障常用处理流程 (74)附件二:OMT软件简单介绍 (78)附件三:SITE MASTER使用介绍 (81)一、移动通信的演变及趋势多址方式的基本类型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频分多址是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等间隔的互不重叠的频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这些频道互不重叠,其宽度能传输一路话音信息,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的干扰。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了频分多址技术,其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设备简单,容易实现。
缺点是抗干扰性差,保密性差时分多址(TDMA)方式。
每一个载频上有8个时隙,每一个时隙相当于模拟系统中的一个信道,可提供一个移动台通话,最多可有8个移动用户使用同一频点,他们使用不同的时隙。
如图所示,8个移动台分别工作在一个载频上的8个不同的时隙上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它比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有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利用率高等优点。
缺点是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全网同步,技术比较复杂。
码分多址是发送端用各不相同的、相互(准)正交的地址码调制其所发信号。
在接收端利用码型的(准)正交性,通过地址识别(相关检测)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二、GSM网络系统介绍(一)GSM网络构成图1-1GSM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S)、操作维护子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BSC与BTS之间的接口为“Abis”接口。
1、交换网路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NSS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介绍如下: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是GSM系统的核心,是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
它可完成网路接口、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和计费等功能,还可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
另外,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每个MS、还应能完成入口MSC(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MSC为了处理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客户)的来话、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例如客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的识别,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也是一个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
每个移动客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客户的参数;二是有关客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例如MSC、VLR地址等。
AUC:鉴权中心(AUC)用于产生为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鉴权、加密的三参数(随机号码RAND,符合响应SRES,密钥Kc)的功能实体。
EIR: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也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
主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以防止非法移动台的使用。
2、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BSC: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它主要负责无线网路资源的管理、小区配置数据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是个很强的业务控制点。
BTS: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3、GSM系统还有个操作维护子系统(OMC),它主要是对整个GSM网路进行管理和监控。
通过它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
4、移动台就是移动客户设备部分,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卡(SIM)。
移动终端就是“手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
SIM卡就是“身份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络,SIM卡还存储有网络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
另外,作为GSM的重要发展GPRS(无线分组服务)能够提供最大速率达170kb/s 的数据业务。
GPRS网包括以下几部分:◆SGSN GPRS服务结点被联向一个或几个BSS。
◆GGSN GPRS汇接结点被联向一个或几个数据网。
◆PCU 设备包控制单元,BSS系统通过PCU与SGSN互联。
(二)GSM工作频段划分1、我国GSM网络的工作频段我国陆地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与1800MHz频段。
GSM900MHz频段为:890~915(移动台发,基站收),935~960(基站发,移动台收);DCS1800MHz频段为:1710~1785(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2、频道间隔相邻两频点间隔为200kHz,每个频点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既8个信道(全速率),如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点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可使系统容量扩大一倍,但其代价必然是导致语音质量的降低。
3、频道配置绝对频点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为:GSM900MHz频段为:fl(n)=890.2MHz + (n-1)×0.2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fh(n)=fl(n)+45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 n∈[1,124]GSM1800MHz频段为:fl(n)=1710.2MHz + (n-512)×0.2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fh(n)=fl(n)+95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n∈[512,885]其中:fl(n)为上行信道频率、fh(n)为下行信道频率,n为绝对频点号(ARFCN)。
注:◆由于模拟退网,在我国GSM900使用的频段为上行频率890~915MHz下行频率,935~960MHz 频道号为1~124, 共25M带宽。
中国移动:890~909MH(上行),935~954MHz(下行),共19M带宽,95个频道,频道号为1~95。
中国联通:909~915MH(上行),954~960MHz(下行),共6M带宽,29个频道,频道号为96~124。
◆目前中国移动公司拥有1800网络的移动分公司大多申请10M的带宽,频道号为512~562。
(三)相关概念介绍1、小区划分与天馈线:一扇区全向 两扇区定向 三扇区定向基站按其所覆盖的方向来分,分为全向基站与定向基站。
全向基站覆盖方向为360°,标准的定向基站按朝向分为A 、B 、C 三个不同的扇区,如上图所示。
天线,简单的来讲就是指传导电流与空间电磁场间的置换装置,它是在空间上和频率上具有选择性的能量接收器与发射器。
天线按覆盖要求来分,分为定向天线与全向天线;按极化方式来分,分为单极化天线与双极化天线。
馈线是指天线与基站设备间用于传电流的线缆,我们日常使用的馈线主要有7/8与1/2两种。
2、分集接收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存在着多径衰落、阴影效应、多普勒频移等损耗,因此引入了分集接收的概念。
分集方法即在若干支路上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的信号合并输出,那么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
由于衰落具有频率、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性,因此分集技术包括空间分集、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极化分集四种。
◆空间分集:若在空间设立两副接收天线,独立接收同一信号,由于其传播环境及衰落各不相同,具有不相干或相干性很小的特点,采用分集合并技术并使输出较强的有用信号,降低了传播因素的影响。
在移动通信中,空间的间距越大,多径传播的差异就越大,所收场强的相关性就越小。
天线间隔可以是垂直间隔也可以是北水平间隔。
◆时间分集:可采用通过一定的时延来发送同一消息,或在系统所能承受的时延范围以内在不同时间内的各发送消息的一部分。
在GSM中采用交织技术来实现时间分集的。
◆频率分集:这种分集技术在GSM中是通过跳频来实现的,◆极化分集:它是通过采用垂直电子天线、垂直磁性天线和环状天线来实现。
3、跳频跳频可分为快速跳频和慢速跳频,在GSM中采用的是慢速跳频,其特点是按照固定的间隔改变一个信道使用的频率. GSM中的跳频可分为基带跳频和射频跳频两种。
在北电系统中采用的是射频跳频。
4、重选与切换◆重选当移动台开机后,它会试图与SIM卡允许的GSM PLMN取得联系,因此移动台将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区,并从中提取控制信道的参数和其它系统信息,这种选择过程被称为“小区选择”。
当移动台选择某小区为当前服务小区后,在各种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移动台将驻留在所选的小区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移动台将重新选择其中一个邻小区作为服务小区,这个过程被称为小区重选。
重选是在移动台在待机状态下进行的。
◆切换在移动用户通话过程中为了使呼叫建立在最好的小区中以及为了使呼叫不至于掉话,就引入了切换的概念。
换句话说切换就是为了维持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使通话能继续进行,以及满足网络管理的需要。
触发切换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预防性功率预算切换、救援性电平切换、救援性质量切换、距离切换、话务切换等。
三、规划和基站选址经验1、基站初始布局基站布局主要受场强覆盖、话务密度分布和建站条件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对于一般大中城市来说,场强覆盖的制约因素已经很小,主要受话务密度分布和建站条件两个因素的制约较大。
基站布局的疏密要对应于话务密度分布情况。
但是,目前对大中城市市区还作不到按街区预测话务密度,因此,对市区可按照:(a) 繁华商业区;(b) 宾馆、写字楼、娱乐场所集中区;(c) 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区;(d)工业区及文教区;等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a)(b)类地区应设最大配置的定向基站,如8/8/8站型,站间距在0.6~1.6km;(c) 类地区也应设较大配置的定向基站,如6/6/6站型或4/4/4站型,基站站间距取1.6~3km;(d) 类地区一般可设小规模定向基站,如2/2/2站型,站间距为3~5km;若基站位于城市边缘或近郊区,且站间距在5km以上,可设以全向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