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
内容: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为如下几个阶段(1)项目建议书阶段(2)可行性研究阶段(包括项目评估)(3)设计阶段(4)开工准备阶段(5)施工阶段(6)竣工验收阶段(7)后评价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总论项目背景、项目概况、问题与建议(2)市场预测产品市场供应预测、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产品目标市场分析、价格现状与预测、市场竞争力分析、市场风险分析(3)资源条件分析评价资源可利用量、资源品质情况、资源赋存条件、资源开发价值(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的构成、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的比选、推荐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原有设施的利用情况(5)场址选择场址现状、场址条件比选、推荐的场址的方案、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场址的利用情况(6)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技术方案选择、主要设备方案选择、工程方案选择、技术改造项目改造前后的比较(7)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燃料供应方案(8)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总图布置方案、场内外运输方案、公用工程与公用辅助工程方案、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公用辅助设施利用情况(9)节能措施节能措施、能耗指标分析(10 )节水措施节水措施、水耗指标分析(1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条件调查、影响环境因素分析、环境保护方案(12)劳动、卫生、安全与消防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安全消防措施、卫生保健措施、消防设施(13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机构及其适应性分析、人力资源配置、职工培训(14 )项目实施进度建设工期、实施进度安排、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与生产的衔接(15)投资估算(16 )融资方案融资组织形势、资本金筹措、债务资金筹措、融资方案分析(17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销售收入估算与成本费用估算、财务评价报表、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不确定性分析、财务评价结论(18 )国民经济评价影子价格及通用参数选取、效益费用范围与数值调整、国民经济评价报表、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结论(19 )社会评价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社会风险分析、社会评价结论(20 )风险分析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风险程度分析、社会防范风险对策(21)研究结论与建议推荐方案总体描述、推荐方案优缺点描述、主要对比方案、结论与建议食品工厂设计的内容工厂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非工艺设计两大组成部分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内容大致包括:全厂总体工艺布局,产品方案及班产量的确定,主要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工艺计算;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与选型,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劳动力计算及平衡,水、电、汽、冷、风、暖等用量的估算,管道布置、安装及材料清单和施工说明等。
食品工厂非工艺设计包括:总平面、土建、采暖通风、给排水、供电及自控、制冷、动力、环保等的设计,有时还包括非定型设备的设计。
厂址选择要素(1)厂址的生态条件。
包括所选地区的土壤、地址的场地上的危险因素和当地的气候等。
(2)厂址所在地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工业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关键性的项目投入物)(3)预计今后的发展趋势、供应和销售政策的战略(4)土地费用厂址方案的选择(1)方案比较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项目不同选址方案的投资费用和经营费用的对比,作出选址决定(2)评分优选法这种方法可分3步进行。
首先,在厂址方案比较表中列出主要判断因素;其次,将主要判断因素安其重要程序给予一定的比重因子和评价值;最后,将各方案所有比重因子与对应的评价值相乘,得出指标评价分,其中评价分最高者为最佳方案。
(3)最小运输费用法如果项目几个选择方案中的其他因素都基本相同,只有运输费用是不同的,则可用最小运输费用法来确定厂址。
总平面设计的内容(1)合理进行厂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的平面布置确定区域划分,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室外设施的相互关系及其位置,并注意与区域规划相协调。
(2)厂内外运输系统的合理安排合理组织用地范围内的交通运输线路的布置。
(3)结合地形合理进行厂区竖向布置确定厂房的室外整平标高和室内地坪标高。
(4)协调室外各种生产、生活的管线敷设,进行厂区管线综合布置确定地上、地下管线的走向、平行敷设顺序、管线间距、架设高度和埋设深度,解决其相互干扰,尽量和人流、货流分开水平向布置水平向布置就是合理对建厂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构建物、工程设施及辅助设施在水平方向进行布置。
水平向布置有以下几种方式:(1)整体式将厂内的主要车间、仓库、动力等布置在一个整体的厂房内。
(2)区带式将厂区建筑物、构建物按性质、要求的不同而布置成不同的区域,并用厂区道路分隔开。
(3)组合式由整体式和区带式组合而成,主车间一般采用整体布置,而动力设施等辅助设施则采用区带式布置(4)周边式将主要厂房建筑物沿街道、马路布置,组成高层建筑物竖向布置竖向布置的任务是反映它们的标高,目的是确定建设场地上的高程(标高)关系,利用和改造自然地形使土方工程量为最小,并合理地组织场地排水。
竖向布置方式一般采用平坡式、阶梯式和混合式3种。
(1)平坡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的场地是由连续的不用坡度的坡面组成,但没有急剧变化,其特点是将整个厂区进行全部平整。
(2)阶梯布置形式这个工程场地是由不连续的不同地面标高的台地组成(3 )混合式竖向设计混合式平坡式和阶梯式兼用的设计方法称为混合式竖向设计,这种方法吸取两者的优点,多用于厂区面积较大、局部地形变化较大的场地设计中。
第三章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步骤工艺设计主要是在由原料到各个生产过程中,设计物质变化及流向,包括所需设备的运用。
(1)根据前期可行性调查研究,确定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2 )根据当前的技术,经济水平选择生产方法。
(3)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4)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包括热量、耗冷量、供电量、给水量计算)(5)选择设备。
(6 )车间工艺布置。
(7 )管路设计(8)其他工艺设计(9 )编制工艺流程图、管道设计图及说明书等产品方案的确定一种原料生产多种规格的产品时,为便于机械化生产,应力求精简。
但是,为了尽可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有必要将一种原料生产成几种规格的产品。
各种产品量的多少可以视原料情况而定。
食品工厂的产品方案是用表格形式表现的,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年产量、班产量、1~12月的生产安排,用线条或数字两种形式表示。
产品方案比较主要产品年产值的比较;每天所需生产工人数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年产量t/工人总数)每天(月)原料、产品数之差比较平均每人年产值的比较(元/人•年);设备平衡情况的比较;水、电、汽耗量的比较;组织生产难易情况的比较;基建投资的比较;社会效益的比较;经济效益(利税元/年);结论。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是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牛产过程的设计,是根据原料的性质、成品的要求把所采用的生产过程及设备组合起来,并通过工艺流程图的形式,形象地反映食品生产由原料到产品输出的过程。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生产流程中各个生产过程的具体内容、顺序和组合方式,达到由原料生产出所需产品的目的;二是绘制工艺流程图,要求以图解的形式表示成产过程中,当原料经过各个单元操作过程制得产品时,物料和能量发生的变化及其流向,以及采用了哪些生产过程和设备,再进一步通过图解形式表示出管道流程和计量控制流程。
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1 )选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生产过程尽量地连续化和机械化。
(2)采用先进可行的工艺指标,在能达到该工艺指标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艺流程的线路,减少输送设备。
(3)充分利用原料,在获得高产品得率和保证产品质量优良的同时,尽量做到综合利用。
(4)要考虑加工不同原料和生产不同产品的可能性。
(5)要考虑生产调度的许可性,估计到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故障,使生产能正常进行。
(6)保证安全生产,工艺过程要配备较完善的控制仪表和安全设施。
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1 )加工原料的性质(2 )产品质量和品种(3 )生产能力(4 )地方条件(5 )辅助材料工艺流程设计的步骤:(1 )工艺流程方块图(定性图)设计;①确定生产方法和生产过程②绘制工艺流程方块图③进行工艺计算④进行设备计算和选型(2)绘制工艺流程草图(定量图);①验证并优化工艺路线②确定设备之间的立面连接位置(3)绘制正式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的类型(1)物料流程图(2 )生产工艺流程图(3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工艺流程(例):茶叶f净化f一次浸提f二次浸提f过滤f调配f精滤f杀菌f热灌装f 恒温T倒瓶T冷却T 成品设备选型(例子、区分?)食品工厂的生产设备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标准设备或定型设备,非标准设备或非定型设备。
标准设备是专业设备厂家成批成系列生产的设备,有产品目录或产品样本手册,有各种规格型号和不同生产厂家。
非标准设备是需要专门设计和制作的特殊设备,非标准设备计算和选型就是根据工艺要求,通过工艺计算,提出设备的形式、材料、尺寸和其他一些要求,再由设备专业人员进行机械设计,由设备制造厂制造。
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的原则(1)要有总体设计的全局观念(2)设备要尽量按工艺流水线布置(3)考虑多品种生产的可能(4)与其他车间的各工序要协调一致(5)考虑生产卫生和劳动保护要求(6)考虑采光、通风、采暖、降温等车间工艺布置的要求厂房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
布置主要取决于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布置,同时还必须满足生产卫生、安全防火等相关要求。
此外,食品加工厂生产车间厂房的柱网及层高应尽量符合建筑模数制的要求。
(1)厂房的平面布置主要是确定厂房的面积及柱网的布置,并按工艺要求对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隔。
1)计算厂房面积应考虑的问题生产场地和贮存面积应与生产品种、数量、质量要求相适应;生产车间内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墙壁间应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生产辅助间如各种原料辅料、半成品、包装材料的暂存间,机电维修间、工具间等所需要的面积;车间内其它设施如配电室、操作控制室、隔音装置、采暖通风、防尘、车间卫生所需要的面积;生产管理和车间生活设施如办公室、车间化验室、休息室、育婴室、更衣室、厕所、浴室等所需要的面积;各种通道,如楼梯间、电梯间、物流和人流通道(包括参观通道)等所需要的面积。
2)卫生要求不同的生产区域应当用隔墙分开,对环境卫生及安全防护条件要求高的控制室、变电所或配电室等设施也必须用隔墙分开。
3)噪声大的设备必须用隔墙分开、放在边跨的位置。
4)在适当位置设置车间大门、通道和楼梯等,大门的数量、规格、附属设施等的设置应符合设备进出、生产运输、人员进出、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的需要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