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正比例函数(教案43)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教会学生确立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求实际生活中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画图工具等.
教法设计: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函数的定义.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函数中最特殊的一种函数:正比例函数。
二、独立学习:
让学生用15分钟独立完成导学案.
老师巡视教室对基础较差的同学作简单的提示.
导学案设计思路:
1.知识链接:让学生函数的定义.
2.新知探究: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
总结归纳这类函数定义为正比例函数.
3.
活中学会利用正比例函数.
三、合作探究:
让学生用5分钟小组内讨论导学案,
基础差的同学进行指导.
老师在每组选1~2
学生自学的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知识链接,新知探究,巩固练习.
四、展示、质疑:
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五、纠错:
知识链接:
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
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
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新知探究:
问题:199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大约128天后,人们在19200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单位:千米)与飞行时间x(单位: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一个半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析:
(1)由128天飞行19200千米知:平均每天飞行
19200÷128=150(千米/天)
(2)由路程=速度×时间得:行程y(单位:千米)与飞行
时间x(单位:天)之间关系为:y=150x
思考:
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
共同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
体积V(单位: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6cm ,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 (单位:cm )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 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3℃,物体的温度T (单位:℃)随冷冻时间t (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1)r l
π2=(2)V m 8.7=(3)n h 6.0=(4)t T 3-=
归纳:正如y=150x 一样,上面这些函数都是 常数 与自变量的 乘积 的形式.
定义:形如y= kx (k 是 常数 ,k ≠ 0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 比例系数 .
当堂检测: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4643-=- (2)4
364273-=- (3) 51253±=± (4)6
5216125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 ④ .
①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
②负数没有平方根;
③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④任何数的立方根都只有一个.
1.若313-y 和321x -互为相反数,求
y
x 的值. 解:由题意知:1213-=-x y ,
所以23=y x 4.填空:
已知≈3100 4.642 ,依据探究2你得出的规律估计 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31.0 0.4642 ≈30001.0 0.04642 ≈3100000 46.42
六、课堂小结:
3a -=3a -,
a 为任意实数.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