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口腔黏膜病学

一、口腔口腔黏膜病学2. 黏膜的基本病损:1、斑与斑片: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之为斑片。

2、丘疹与斑块: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白色或灰白色。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4、大疱: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

5、脓疱:也是一种疱性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6、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7、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

8、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

9、肿瘤: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大小形状颜色不等。

10、萎缩: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

11、皲裂: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12、假膜: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擦掉或撕脱。

13、痂:通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出现于唇红部,多为黄白色痂皮,如有出血则成深颜色,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

14、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

15、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3. 口腔黏膜病的病历书写:(1)口腔粘膜病的病史较口腔科其他临床学科所要求的更为详尽,这是由于粘膜病种类繁多且常与全身性疾病或皮肤病有一定的联系。

有完整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系统复习。

(2)在询问和记录病史中首先应注意主诉症状的特征、程度,性质、发作时间的规律、加剧或减轻的因素、部位。

在治疗史中应特别注意药物过敏及疗效,是否用过免疫制剂等。

既往史中应注意妊娠与疾病的关系。

家族史中注意遗传因素与家族患病的简要情况。

个人的烟酒嗜好,以及职业和个性方面的特点也不能忽略。

第一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4. 口腔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5. 临床表现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6. <6岁儿童多见,6个月至2岁更多(1)前驱期:潜伏期为4~7天,后出现发热、头痛等急性症状,淋巴结肿大,触痛。

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

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龈缘广泛充血水肿(2)水疱期:口腔黏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疱壁薄、透明(3)糜烂期:水疱破溃——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假膜(4)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7~10天7. 少数情况,原发感染体内播散,可引起脑炎、脑膜炎以及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8.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复发性唇疱疹30%~50%病例可发生复发性损害9. 诱因:阳光、局部机械损伤、感冒等情绪复发口唇损害两个特征: 1(1)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多个成簇;(2)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临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10. 前驱阶段:病人感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局部出现刺激、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10多小时内出现水疱,疱可持续24小时,破裂、糜烂、结痂;病程10天,继发感染延迟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

11. 诊断:大多数病例根据临床变现都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只用于最终确诊。

12. 鉴别诊断: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好发成人,反复发作、全身症状较轻。

为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损害仅限于口腔非角化黏膜;无皮肤损害。

13.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水疱较大,疱疹集聚成簇,沿三叉神经的分支排列成带状,但不超过中线。

疼痛剧烈,甚至损害愈合后仍有疼痛。

愈后不复发。

1、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引起。

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的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鄂等处,初起时多为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

2、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4引起。

临床表现似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但前驱期症状和全身反应都较轻,病损只限于口腔后部,为从集成簇的小水疱,不久溃破成溃疡。

3、多形性红斑: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粘膜病。

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红斑及水疱。

但水疱很快破溃形成大面积糜烂。

糜烂表面有大量渗出物形成厚的假膜。

病损易出血,在唇部常形成较厚的黑紫色血痂。

皮损常对称分布于手背、足背、前臂,损害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或血疱等。

14. 治疗方法:1、全身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1、2、局部治疗2、对症和支持治疗3、中医中药治疗 15. 口腔念珠菌病 16. 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1. 伪(假)膜型念珠菌病: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

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

早期黏膜充血比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

2. 急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颚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

黏膜红斑是由于上皮萎缩加上黏膜充血所致。

3. 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又称义齿性口炎。

损害部位常见于上颌义齿颚侧面接触之腭,龈黏膜,多见与女性患者。

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可查见白色念珠菌丝和孢子。

2. 慢性增值性念珠菌病: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性白斑。

由于菌丝深入到黏膜内,引起角化不全,棘层增厚,上皮增生,微脓肿形成以及固有层乳头的炎细胞浸润,而表层的假膜与上皮层附着紧密,不易脱落。

17. 诊断:1. 涂片法:直接涂片,革兰染色,PAS染色 2. 培养法:棉拭子法,唾液培养法,含漱液浓缩法,纸片法,印迹培养和印膜培养3. 免疫法:4. 活检法:3. 基因诊断: 18. 鉴别诊断: 19. 口腔念珠菌病应与另一种以假膜病损为特征的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鉴别。

后者黏膜充血水肿明2显,有成片的灰黄色假膜,表面光滑致密,且易被拭去,遗留糜烂面而有渗血。

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

20. 治疗:一. 局部药物治疗 21.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2. 甲紫(龙胆紫)水溶液 3. 氯已定 4. 西地碘 5. 制霉菌素 2. 咪康唑 22. 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1. 酮康唑 2. 氟康唑 3. 伊曲康唑 23. 三.增强机体免疫力 24. 四.手术治疗第三章口腔黏膜25. 多形性红斑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6. 临床表现:青壮年多见,起病急,常在春秋季节发病。

27. 轻型:无或轻度前驱症状(头痛、低热、乏力等),病损只限于粘膜和皮肤,同时或先后发病。

28. 粘膜:病损广泛,唇红最严重,大面积糜烂或溃疡,紫黑色血痂覆盖,开口困难,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29. 皮肤:好发与四肢远端,30. 典型虹膜状红斑(靶形红斑):红斑中心出现粟粒大小的水疱,损害类似虹膜。

31. 重型:常有严重的全身症状:高热、全身无力、肌肉痛、咳嗽等。

32. 黏膜:a.口腔:与轻型相同1、b.眼睛、鼻腔、外耳道、阴道、尿道及直肠等部位粘膜均可受累,发生糜烂及炎症,特别是眼睛的病变较严重2、 c.身体多腔孔受累——多腔孔糜烂性外胚叶病(斯-约综合征Steven-Johnson syndrome)(二)皮肤:除靶形红斑外还出现大疱、丘疹、结节等,疱破后皮损形成大片糜烂面,疼痛很明显。

33. 本病有自限性:轻型者一般2~3周可痊愈;重型者或继发感染,病期可延长至4 ~ 6周愈后可复发 34. 诊断:①突然发生的及急性炎症;发病与季节有关;可有复发史;有些有诱因(一)②口腔粘膜广泛充血、发红、水肿、大面积糜烂,疼痛剧烈(二)③病程短,发病有自限性和复发性(三)④若出现多腔孔损害,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35. 鉴别诊断: 36. 疱疹性口炎 37. 多形性红斑临床表现: 38. 口腔黏膜上小水疱成簇性,由39. 口腔黏膜病损分布广泛,常见有大面积糜烂小水疱融合成疱,一般无皮肤形成厚的假膜或血痂,严重时出现斯-约综合病损。

征。

皮肤有疱、斑、丘疹病损,多见靶形红斑。

病理变化:40. 上皮内疱,上皮内有气球样细41. 基层下疱,无棘层松解,有炎症细胞浸胞,细胞核内有嗜酸性病毒包润,早期嗜酸性粒细胞多,以后中性粒 3涵体。

细胞多,主要为淋巴细胞。

42. 寻常性天疱疮43. 多形性红斑临床表44. 粘膜及皮肤的疱疹为逐渐发45. 急性发病,且病程有自限性,相对较短现:生,一疱刚愈合一疱又起,发疱此起彼伏为长期性;病理变46. 上皮内疱,有棘层松解现象47. 基层下疱、无棘层松解。

但可同时有斑化:疹、丘疹等其他病变 48. 治疗: 1、详细询问病史,如发现可疑致敏物质,立即隔离2、去除诱发因素:口腔病灶等3、药物治疗:4、支持治疗:给予高营养、高蛋白食物,大量维生素等 5、局部治疗:见药物过敏性口炎 6、中医中药治疗(二)掌握药物过敏性口炎及过敏性接触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1)药物过敏性口炎病因:由于变态体质者使用药物引起变态反应而发病 49. 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烧灼感,明显充血发红水肿,有时出现红斑,水疱,疱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病变面积较大,外形不规则,表面有较多渗出物,形成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假膜。

1、皮肤:病损表现为红斑,丘疹,大疱。

2、固定性药疹3、其他部位和脏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莱氏综合征50. 诊断:发病前可能有用药史(一)为突然发生的急性炎症(二)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后,病损很快愈合51. 治疗:1.找出致敏药物,立刻停用52. 2.给于抗组胺药以抑制炎症活性介质的释放,降低机体对组胺的反应,减少各种变态症状(一) 3.10%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作静脉注射,增加血管的致密性(二)4.肾上腺皮质激素(三)5..病情特别严重时,给于肾上腺素0.25mg-0.5mg皮下注射 3. 防御继发感染,谨慎选用一种抗生素 4. 中药治疗(四) 8 .口腔局部对症治疗,保持局部清洁,止痛消炎,预防继发感染。

(2)过敏性接触口炎病因:原发性刺激因素和变态反应性 53. 临床表现:口腔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或形成红斑,重者发生水疱,糜烂或溃疡,甚至组织坏死,表面渗出形成伪膜。

54. 诊断:根据病史及局部变应原,除去变态因素后病变很快消失55. 治疗:1.除去引起变态反应的因素56. 药物治疗(参见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 57. 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8. 临床表现:①好发部位为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处(唇、舌、頬、眼睑、耳垂、咽喉等)也可发生于生殖器及手、足等部位,上唇较下唇好发,下眼睑较上眼睑好发1、②再次接触变应原后数十分钟,迅速发生无明显界限的肿胀 2、③局部粘膜皮肤色正常或泛红发亮 43、④肿胀区局部有弹性,但无压痛4、⑤水肿发生在唇部,表现为唇部肥厚翘突,数小时或1~2日内逐渐消退,不留痕迹,但能复发5、⑥如肿胀发生在舌或软腭,可引起功能障碍;如肿胀发生在会厌处则影像呼吸而可能窒息6、⑦某些病例,除水肿外,还可伴有某一部位的荨麻诊 59. 诊断:食物或药物史,结合局部症状体征60. 鉴别诊断:61. 颌面部蜂窝织炎:62. ①多为牙源性感染,可找出病灶牙63. ②伴有全身症状:发热64. ③肿胀发生缓慢,局部红、肿、热、痛65. ④不经治疗不会自行消退,抗生素治疗有效66. 治疗:67. 明确并隔离过敏原,可解除症状,防止复发68. ①症状轻微者,可不予药物治疗69. ②症状严重、体征广泛者,0.1%肾上腺素0.25~0.5ml皮下注射70. ③对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的病例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并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发生窒息立即行气管切开术71. ④对有感染疾病的患者,要控制感染,去除病灶72. ⑤其他药物的应用参见药物过敏性口炎(1)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73.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定义,性质和发病特点74. 定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口炎等,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