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2=60)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B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长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2、《明律集解附载》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纻文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宫。

工匠机户及挑花、挽花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传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3、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

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能够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a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上的普遍的新现象。

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

明清的中国也能够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b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5、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 )A、适合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

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D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7、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C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8、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防碍与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防碍与促动的双重作用⑤它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⑤B、②③C、④⑤D、③⑤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经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绝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

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摘自林曾平:《中国近代经济史》)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C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资本输出基本上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C、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长迅速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资金10、某校高二学生在实行研究性兴学习的时候,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C )张謇荣氏兄弟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以下由G 到I一段曲线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B)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C.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12、“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个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 )A、清朝B、明朝C、民国D、新中国13、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图表解读不准确...的是(D)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水平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点很大水准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14、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

并为男女平等而奋斗。

”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C)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15、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个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D )A、慈禧生活俭朴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等级观点防碍近代化1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指的是( B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17、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建国以后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改变的是(A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18、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理解准确的是(C)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防碍作用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19、阅读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粮食产量①糖料产量②油料产量③棉花产量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实行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D.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实行20、 1984年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D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1、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B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22、“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低音”有(B )A、三大改造的完成B、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3、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D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24、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两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A、社会制度不同B、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水准C、所面临的国际环境D、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25、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A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26、“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他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则材料说的是( C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持续发展D、工厂的规模持续扩大27、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很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美洲的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中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体现他们的感情(A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D、“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贫困”28、相关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D )被驱使的黑奴A、非洲丧失了上亿人口B、殖民者获得巨额财富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D、其目的在于促动美洲的资本主义发展29、在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地中海北岸,曾有一家生意十分红火的饭馆,不过到16世纪初期,发现原来有很多东来西往的商船路过的忙碌的大海已变得冷冷清清,这时餐馆也是生意惨淡,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应该是(B )A、西欧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人们没钱下饭馆吃饭了B、因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来往的食客大大减少C、餐馆老板没有管理经验亏本了D、商人注重把积累的资金用于商业投资,不再把更多的钱花在饮食上30、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史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但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能够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B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中后期C、19世纪前期D、20世纪初二、材料题(40分)31、(24分)材料一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雍正、乾隆皇帝分别..提出什么观点?(2分)据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4分)(2)封建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它们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4分)材料三: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