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节目的多机位拍摄
作者:暂无
来源:《数码影像时代》 2011年第2期
图/文吴汉镇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很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有线电视网络,添置了各种摄、录、编、播
设备,设备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使其成为学生学会探究、尝试实践、倡导合作、鼓励创新的落实素质教育的综合
型平台。
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校园电视节目的创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校园电视工作
者不断加强自身业务修炼、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在探索创新中推进校园电视台建设。
当前,随着校园电视设备的不断完善,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革,如从单机拍摄到多机协同拍摄、从录播到直播、从专人值班到无人值守的自动播映等。
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来指导青少年摄录像科普项目的实践,就
目前应用面较广的多机位拍摄谈一些看法,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行不吝指正。
多机位拍摄的特点
相对于多机位,单机位拍摄的视角往往很单一,构图形式也难以有较多的变化,要在单机连续拍摄中产生多视角、多景别、多对象的变化以持续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采用多机位能有效克服单机位的
不足,效率较高,即时性强,调控灵活。
通过精心布设、合理分工的多台摄像机提供同一时间点上摄取的不同对象、
不同景别、不同视角的画面,供导播依据节目的需要灵活选用,可以极大丰富节目的影像信息,制造呼应、表现互动,使观众产生如身处现场一般的观赏体验,多机位拍摄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和应用。
多机位拍摄的应用形式
多机位拍摄已经在很多节目类型中得到充分应用,但就其目前常见的应用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多机
位拍摄,通过后期编辑制作形成节目;二是多机位拍摄,并现场采集、编辑、合成,形成节目。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千秋。
前者能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利于保证将最佳的画面呈现出来,如很多节目的“精编版”。
但制作中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效率较低,尤其对于学业负担沉重、竞争压力巨大的学生而言,能付出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以学生创作为主的校园电视节目的播出量日益萎缩的重要原因。
后者制作效率较高,能保证节目
的即时播出(如电视直播或网络视频直播),但需要完整的采编播设备,操作较复杂,且节目现场往往需要一个团队
通过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笔者以为只要硬件设备支持,这种方式是符合
当前教育理念中“倡导合作、鼓励创新”的主旨的,通过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
促进其人文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如何实施多机位拍摄
A 所需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性能良好的摄录设备是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视前文所述的应用形式的不同,所需设备的类型和数量等有所不同,在此不再赘述,但就一些细节提请注意:
1.所有设备提前做好检查,防止带“病”工作。
2.摄像机的清洁:机头前部的自动控制感应窗口应仔细除尘,防止自动调节功能失常;对于磁带摄像机应确保磁头不发生堵塞现象,并最好随带与所使用磁带同规格的磁头清洁带备用。
3.三脚架:必须坚实、稳固、操作便利,原则上每台摄像机都要配置三脚架,这是使画面稳定清晰的重要保证,另外还要注意调整水平。
4.电源:能提供不间断电力,保证拍摄的顺利进行。
如使用拖线板,应注意其额定工作电流,切勿过载;如使用电池,应确保电量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