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4.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病,以不完全可逆 的气流受限为特征。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定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统 称。
特点: A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 B 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2、发病机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 感染之后发生。
二、临床表现
主要有3种形式: 1.普通感冒:以鼻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可有喷嚏、鼻塞、流清鼻涕,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
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将其引起的炎症反应分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3.化脓性扁桃腺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 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三、治疗原则
1.症状轻,无并发症者,无需进行特殊治疗,应 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受凉和劳累。
2.病情重或伴有发热、头痛、流鼻涕者,可用解 热镇痛药或抗组胺药缓解症状。抗病毒药物疗效不肯 定,一般不主张使用。
(二)临床表现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有或不伴有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湿性啰音。 4.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三、肺炎的治疗原则:
① 应选用能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药物; ② 需要时加用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属等细胞内病原体 有效的药物; ③ 抗感染治疗2-3天后,若临床表现无改善甚至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 物,若已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则根据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 菌药物。
方案 三、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对症治疗、肺结核的治疗原则
呼吸系统
鼻、咽、喉
上呼吸道
肺外呼吸
组道 成
气管、主支气管
下呼吸道
肺内各级支气管 肺
肺泡
功能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呼出 二氧化碳
本章应掌握的基本概念 :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社会环境中所患的感染性肺实 质炎症。肺炎链球菌感染占40%~7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等。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较为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多种因素 参与哮喘的发生,包括:变态反应、神经因素、炎性反应、呼吸道高反应性。 二、临床上表现 (一)症状和体征: (二)哮喘发作期
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息、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 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其程度轻重不一, 发作持续时间短者几十分钟,长者可达数月。
四、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与发病机制,哮喘的药物治疗分为具有抗炎作用和支气管扩 张作用两大类,某些药物兼有以上两种作用。
抗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酮替酚以及某些炎性介质的拮 抗剂;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和抗胆碱能类药 物。 1.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
慢性持续期:可分为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 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末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 作前水平,交维持4周以上。
三、治疗原则
哮喘的治疗目标和原则:
呼吸道炎症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病理特征,是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 性的基础,以抑制气道炎症为主的适当治疗,通常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
3.症状重,发热不退或达39 oC 以上,有浓痰、扁 桃体肿大,血白细胞升高,应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
第二节 肺炎的药物治疗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实质炎症,目前仍是一种常见
病、多发病。
肺炎的发病与否取决于宿主和病原体两方面的因素。 二、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分类 :可按解剖部位分类、按病因、按获病方式分类。
1.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间质性肺炎
2.A.细菌性肺炎 B.真菌性肺炎 C.病毒性肺炎 等
3. A.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社会环境中所患的感染性肺实质 炎症。肺炎链球菌感染占40%~7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于 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我国HAP发病率 1.3%~3.4%,在医院内感染中占首位。在HAP中,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感染占7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四、药物治疗
1、社区获得性肺炎药物: 2、医院获得性肺炎药物: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成份参与的气道慢性 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 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 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 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我 国HAP发病率1.3%~3.4%,在医院内感染中占首位。在HAP 中,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7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等。
3.哮喘持续状态:严重哮喘发作,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 持续24小时以上者。
(1)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 (2)防止哮喘的加重。 (3)尽可能使肺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 (4)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的能力。(5)避免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 (6)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 (7)防止死亡,降低病死率。
哮喘的药物治疗应坚持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以及预防复发相结合,最 终达到症状消失或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最大呼气流速峰值接近正常 的目标。在给药途径方面以吸入疗法优于全身注射或口服治疗,前者的优 点是气道内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无或极少有全身不良反应。
第十章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重点、难点辅导
主要学习四个内容: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 二、肺炎的药物治疗 三、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药物治疗
这一章的学习目标 一、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标和常用药
物的分类 二、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治疗和病原治疗;COPD的分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