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方案目录1 编制说明编制依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编制原则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尽量优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积极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实行队级核算,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十字东南角,项目净用地面积112756平米,约合169亩。
3 工程地质条件略,详见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4地基处理设计由于本工程拟建场地天然地基具有湿陷性且承载力不能满足拟建建筑物设计要求。
根据本场地特点和设计要求,地基处理设计拟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桩技术进行处理。
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技术简介孔内深层强夯法(英文缩写DDC法)是在综合了重锤夯实、强力夯实、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灰土桩、碎石桩、双灰桩等地基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吸收其长处,抛弃其缺陷,集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各效应于一体,完成对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种土质的地基处理。
该技术是通过孔道将强夯动能引入到地基深处,用异型重锤对孔内填料自下而上分层进行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孔内深层强夯作业,使孔内的填料沿竖向深层压密固结的同时对桩周土进行横向的强力挤密加固。
针对不同的土质,采用不同的工艺,使桩体获得串珠状、扩大头和托盘状。
有利于桩与桩间土的紧密咬合,增大相互之间的摩阻力,地基处理后整体刚度均匀、承载力高、变形模量高、沉降变形小。
地基处理设计参数地基处理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灰土桩技术;布桩形式:等边三角形梅花布桩处理深度:(详见各子项设计图纸);孔径: 1200mm桩径: 2000mm桩距: 2800mm排距: 2420mm桩体材料:2:8灰土(体积比);设计桩数:详见各子项桩位图,目前已知总桩数6897根。
其中:3#建筑:1223根;4#5#建筑:1328根;7#建筑:1446根;8#建筑:1476根;9#建筑:1424根。
5 地基处理效果及目的(1)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2)复合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消除湿陷性。
6 施工技术要求为保证工程质量,应严格控制成孔深度、桩顶标高、填料质量及夯击能量等,严格按工艺施工。
地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地基处理后,复合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必须消除湿陷性。
工程桩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性施工,试桩位置根据设计图或由监理和甲方人员现场指定。
试桩完后应按规范标准进行检测,待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工程桩施工。
通过试桩达到以下目的:①选择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②通过试桩,获得地基处理设计的技术和经济分析资料,为地基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和依据;③为设计提供施工阶段所必需的设计参数;④为工程桩大面积施工提供可靠的施工工艺参数。
7 施工准备现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应熟悉设计图纸、地质资料。
机械设备、劳动力就位,按施工程序对所有机械设备组装检修,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施工前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并做交底记录。
施工前必须按设计图要求布桩,确定施工顺序及设备运行路线。
检查施工现场的电源、水源是否到位,确保正常供给。
组织材料按时进场,确定进料堆放场地,检查材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8 施工组织及进度计划项目管理体系为保证该工程顺利进行和优质高效完成,我公司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项目部,负责工程的生产组织协调、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项目经理主要机械设备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1 SDDC 强夯机 YT-220 套 暂定7台,根据场地工作面和工期需要调整 2装载机ZL50型台暂定3台,根据场地工作面和工期需要调整工程所需劳动力人数及工种类别工 种 类 别强 夯 机 手质 量 员 安 全 员记 录 员 电工 机 修工 杂 工采 购 员 后 勤 人 员装 载 机 司 机 项 目 部合 计人数 14 1 1 612 1 2 62 36施工进度计划根据设计工程量、现场实际工作面和业主要求的工期安排人员、机械设备进场,满足工期要求。
进度计划安排可以按每台设备每天完成30根桩(6m )考虑。
作业说明有效工期暂定60天,根据总桩数调整 6121824303642485460安全员 质检员资料员施工员试验员技术负责设备进场组装调试施工测量放线机械引孔SDDC挤密桩施工质量自检资料整理9 项目管理目标质量目标:一次合格率100%。
工程目标:信守合同工期,力争提前完成。
安全目标:确保工程无重大工伤事故。
文明施工目标:达到西安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10 质量保证措施成立质量自检组质量自检组专门负责施工各道工序的质量自检、复查、测试和监督等工作,以及质量事故的申报、复查并与甲方、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经常联系,协调处理有关质量问题等事宜。
质量自检组组长:质量监督检查人员: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按照“谁施工操作谁负责质量”的原则,明确各个岗位的质量责任,逐级落实、各负其责,做到“逐桩施工、逐桩验收”。
项目经理对质量全面负责,是质量的第一责任者,项目技术负责人代表项目经理对质量工作进行直接管理,是质量的第二责任者。
每班前由自检组长对前一天质量做全面总结,评出当天最佳机手和最差机手。
对质量安全意识较差者,连续三次被评为最差机手的应待岗培训学习,待思想意识提高经项目部考核后,方可上岗。
任何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都要无条件听从质检人员的处罚裁决,对质量问题和质检人员在看法上存在异议,只能报告值班工长,按程序由项目经理和质检组长拿出争议解决办法。
如有大的争议时,可提请公司裁决。
质检人员在施工中要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
同时做好每班的成孔、成桩记录,全面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加强质量教育,增强全员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为国内外无数企业兴衰史所证明,是工程建设领域永恒的主题。
公司各职能部门都要把工程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好”字当头,即“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
坚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和机会向职工进行质量教育,使职工明白,我们从事的是“功在当代,福泽子孙”的事业,若质量不好就会罪在今世,祸及子孙,忽视质量等于丢掉饭碗这些道理,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现场质量控制措施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初步确定试桩工艺由试桩及试桩检测结果确定。
施工中如遇与地质报告不符的特殊情况,将情况及时上报公司、监理、设计和建设方,重新调整工艺。
工艺流程:桩位放线:场地平整桩位放线机械就位按工艺击数、落距夯击生石灰消解 灰土拌合冲击成孔孔深、孔径测量装载机就位每次填料3对准桩位中心点填料3夯实 循环施工至桩顶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采用三鼎STS-750全站仪确定桩位控制点,其误差不大于3",经复核无误后,采用钢尺,用量距法,根据桩位平面图测放出桩位点的控制点,并对桩位进行编组、排号,点位误差不大于2cm,并做好放线记录。
所有放线过程均需经监理检查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桩位控制点必须与《桩位平面布置图》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桩位成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地基处理成孔方式可采用冲击成孔和取土成孔两种方法。
当采用取土方法成孔时应隔行、隔列、间隔跳打的方法成孔,以避免相邻桩孔成桩时被挤塌孔;当采用重锤冲击成孔时,可不隔行、隔列、间隔跳打,可依次施工。
成孔方式不同,在施工工艺上进行调整,可确保地基处理效果相同。
当采用取土方法成孔时,隔行、隔列、间隔跳打的方法四遍成孔、成桩的顺序如下图所示:(○为第一遍成孔、成桩,⊙为第二遍成孔、成桩,◎为第三遍成孔、成桩,●为第四遍成孔、成桩)成孔、成桩顺序示意图• ─┼○┼◎┬○┼◎┬○┼◎┬○┼◎┬○┼◎┬○┼◎••••• ─┼─⊙┼●┼⊙┼●┼⊙┼●┼⊙┼●┼⊙┼●┼⊙┼••••••─┼○┼◎┼○┼◎┼○┼◎┼○┼◎┼○┼◎┼○┼◎••••• ─┼┼⊙┼●┼⊙┼●┼⊙┼●┼⊙┼●┼⊙┼●┼⊙┼成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立即做好防护工作:土方堆放远离孔口,机械设备运行时,尽量避免碾压孔口,成桩空夯前,再一次进行孔深检查,如有杂物掉入,运用成孔机械返工至设计深度。
若遇阴雨天应用彩条布覆盖孔口,并在孔口周围用土筑高度为100~150mm的挡水堤,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孔内。
每班交接班时,应按图纸在现场复核成孔桩位号,看是否有漏孔和钻孔错位现象,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进行施工。
使用成孔机成孔时,要求支架安装稳固,以防成孔过程中发生位移。
成孔后随即测量孔深、垂直度和孔径,使成孔误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允许偏差项目孔位孔径垂直度允许偏差≯1/4D +200mm %H 备注:D为桩径,H为成孔深度。
桩体成桩:填料前必须先进行孔底强夯,确保桩端无虚土,经检验后无异常方可填料进行强夯。
填料的有机质含量≤10%,当有机物超标时,必须采用人工清理干净方可填入孔内。
采用每次填料一车夯击一遍的循环方式。
每填一层料(填料量~)的强夯击数及夯锤落距初步定为:3~5击,8m。
最终工艺由现场试桩及检测结果确定。
每次填料容积要准确,填料应由专人负责,做好每根桩的施工验收工作。
强夯施工时,机手应将强夯锤尖对准桩孔中心,保证夯锤中心与桩孔中心对中,防止锤击能量损失。
机身要平稳,辅助支腿要牢靠、稳定,提锤高度要足,击数要够,稳、准、狠地冲、砸、挤、压加固地基。
严格按照《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进行施工,做到“逐桩施工、逐桩验收”。
确保桩体的均匀性及密实效果,使处理后的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加强自检工作:强夯机操作人员、质量检验人员要分工负责,按照旁站监督检测规定进行“逐桩施工、逐桩验收”并按桩位编号分别记录。
记录要保证真实、准确、齐全、有效。
相关施工人员及时签字验收,使每根桩都有档案可查。
开机前,项目经理部要对全体作业人员作质量技术安全交底,并应有书面交底记录,有关作业组负责人应在交底记录上签名。
过程控制方面开机前,项目经理部要对全体作业人员作质量技术安全交底,并应有书面交底记录,有关作业组负责人应在交底记录上签名。
在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孔内深层强夯法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必须保证锤击数及提锤高度,以确保桩间土得到最高强度的挤压,并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隐蔽验收,即:锤击数、填料量的记录,根据“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事后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