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室内设计前沿性研究

博物馆室内设计前沿性研究

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前沿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众多博物馆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简单阐述了当今博物馆的进步,博物馆的设计元素以及人性化设计,仅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设计;元素;人性化
一、当今博物馆室内设计与传统设计相比的进步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兴建了很多各式的博物馆,同时博物馆室内设计和传统设计有了一定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博物馆展品的趣味性增强
人们参观博物馆能学到知识和得到享受,然而长时间观看展览时可能会感到乏味。

当代博物馆设计会更加注重于营造出能激活展品的氛围和语境,增加展品的趣味性,同时帮助参观者与展览产生关联,拉近展览和观众这两者之间的距离,结束观众在展览中的消极被动状态。

2.展示方式的科技化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手段有了巨大的进步,博物馆所采用的展示表现方法也日新月异,除了声、光、电手段的普遍应用外,还出现了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

比如虚拟图像、三维特技、计算机合成、数字投影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应用。

将来的博物馆中,人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展品,可以触摸,可以对话,可以参与,甚至展品本身已经不再重要,它可以因为参观者的设计而呈现不同
的面貌等。

3.增强了博物馆流线的顺畅
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参观流线的顺畅清晰和空间序列的合理安排是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

人们参观时,不愿意迂回和逆行。

如果流线发生流线交叉,会造成人流拥挤和碰撞。

此外,博物馆的流线和空间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有异曲同工之处。

表现在步移景异、疏密有致的陈设方式。

人们游览博物馆就像欣赏园林,享受一步一景带来的新鲜感,感受起承转合营造的趣味性。

二、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技术
1.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1)运用色彩的温度感来突出主题
色彩学中,每种色彩都有特定的温度感,暖色系在人的心理上易产生舒展的感觉,冷色系一般易产生紧缩感。

利用色彩具有温度感这一特征,在展览主题特征时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

如表现历史题材的展览时我们就可以用一些比较深沉、凝重的色彩,比如:黑色、灰色、暗红色等。

(2)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来突出展品特性
展品颜色和背景的对比,展品颜色和背景的局部呼应,都能更好的凸显展品的特性。

例如金银器等贵重展品,由于其本身闪亮耀眼的色彩,需在深色的背景中衬托,更显其珍贵性。

而青铜器给人冰冷庄重的感觉,而在很多出土文物中青铜器已形成斑驳的色泽,选用白色作对比或是浅灰绿作呼应,更显文物的精美。

(3)运用色彩不同的性格来塑造主题特征
每种色彩都有特定的性格,有的色彩可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视觉印象,有前进的性格;有的色彩却是消极地远离人们,具有后退的性格。

同时不同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感觉,或兴奋或沉静。

通常红、橙、黄等暖色系以明度高,饱和度高,对比强烈给人以兴奋感。

相反,蓝、绿、紫等冷色系明度较低,对比较弱,给人一种沉静感。

2.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灯光设计
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自然光线的运用展现出空间的宏大,人工光线则把参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单个的展品上来,借助于一系列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

这些先进的技术包括把自然光线和戏剧性的灯光效果结合起来,在保护展品的同时营造出令人兴奋的氛围。

利用灯光的色温可以控制以人群为基础飞展示气氛。

3.博物馆室内展示设计与环保的融合
对博物馆的室内展示设计来说,与环境的融合正在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于设计师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在博物馆设计过程的初级阶段就考虑到使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才能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

设计方案把环保策略和展示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们可以看到展览所使用的材料的可持续性本质。

三、博物馆室内设计的人性化
1.博物馆设计的公共性
(1)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不同人群会因性别、爱好、年龄、层次的差异对博物馆的功能有差异化的需求。

以博物馆专业阅览室的设计为例,专业阅览室是搜集、整理、收藏专业图书资料,以供专业研究、阅览、参考的场所。

参观的人群中有固定群体,也有随机群体;有高端学术群体,也有普通阅读群体。

可以细分群体对应在设计中的运用:对于固定群体,如定时学习、研究的“专业人士”,可考虑划分明确的读书区域或专属领域,使其适得其所拥有归属感。

之外则考虑灵活地安排散读区。

从年龄结构分析,老龄人、低幼是需要特殊“关照”的群体。

在设计中需人性化考虑阅读时的书架设置、座位摆放、家具的尺度与舒适性等。

之外还有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极力削除限制性的通过方式。

(2)考虑到人群行为习惯的多样性
人的行为确定功能,功能引导形式,设计是以相互关联的方式看待一切的。

行为方式的研究实质是对人在空间中能做什么,可能做什么,将要做什么的探究。

考虑人行为的多样性也是追求服务人性化的思维起点。

例如:在公共环境中,人们总是喜欢寻求视野最开阔而自己却很难被看到的区域。

在博物馆的众多过渡性空间中,如过厅、休息厅、临展厅的设计中,需关注某种适于视线交流而且又保持一定距离的行为存在。

2.博物馆服务界面的人性化设计
(1)提升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的提升要求设计理念不断地跟进,从而使其真正成为追求品质、追求便捷、体现人性的场所,形成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良好对话。

例如专业阅览室的书架排放遵循的传统原则是“人围绕书”的原则进行安排的,而人性化服务性的观点认为书架排放应该遵循“书围绕人”的原则。

同时阅览还需满足光线良好、座位舒适、查阅便捷等要求。

(2)人性化的尺度设计
博物馆设计尺度应与其功能使用要求相适应,恰当的尺度感是良好空间感的前提与依据。

博物馆空间中过大或过小的尺度都会使空间失衡,使人产生冷漠或压抑的感受。

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依据人的生理尺度和人的心理维度,结合形式、比例、色彩、肌理、材料等诸多元素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亲切宜人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极佳的文化空间感受。

3.博物馆设计中关于文化的人性化设计
文化空间中文化性的彰显是其建筑内在要求与外在要求的统一,更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从历史、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的亮点,融入到博物馆的躯体中,使文化与文化空间真正成为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同时映现出博物馆室内设计的文化观、历史观及人性化态度。

文化符号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从具象到抽象、从象征到隐喻,可以是雕塑、装置、壁画、招贴、图形、文字等形式,也可以通过声、光、电等高技术手段加以表现。

极力营造互动式的交流沟
通方式,提升信息传播界面的趣味性,达到唤起足够关注度的效果。

四、总结
近些年,我国博物馆不断发展,功能从简单到复杂,造型从普通到新奇,陈设从单调到华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博物馆室内设计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设计师们去探索,需要更多设计者为美好的展示环境的营造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恩培,林珍香.解析动画场景中视觉语言的意象表述[j].电影文学,2011.
[2]赵颖.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科学表达[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于峰.博物馆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研究[d].北京
工业大学,2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