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创新政策和创新体系
线路共享、线路容量转售、网络 服务商预选等措施,为网络服务
商人网提供便利。优化调控手 讯技术在社会、经济、管理方面 的应用得到迅速普及。
段,在确保竞争有序的前提下,
逐步将政府调控的范围、强度降 低到最小。
・实施电子商务法和签名 法,确保与欧洲其他国家开展电 子商务。实施数据保护法、消费 者保护法以及著作权法,保障网
・实施“高校生存创业快速
计划”,在研究机构、创业基金的 支持下,为创业者提供一定时间 的生活费和咨询服务,对处于萌 芽阶段的创业想法给予支持。 ・实施“小型企业风险投资 计划”和“小型企业早期风险投
・继续实施绿卡计划,打通
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短缺的瓶 颈。通过修改移民法,为国外科 学家、高素质技术工人、大学毕 业生在德国居留、就业提供便 利。
息技术的继续教育方案,推广信 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4)企业创建政策
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
・改善各种教育形式之间,
企业创建政策的核心是:保
护、发展自主创业文化,鼓励小
特别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
间的’通性与透明度,开辟通过 职业教育、继续培训获得高等教 育的途径,系统发展依托电子信 息技术的继续教育系统。
(2)市场开放政策 市场开放政策的核心是:继
2002年,德国联邦教育研 究部与联邦劳动经济部联合发
表了由创新社会政策、市场开放
续开放国内、国际市场,完善必 要的法律法规,支持经济界利用 新技术开发市场,在研究、创新 政策中突出未来关键技术的重
要地位。 ・加强通讯市场竞争,通过
政策、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创建
研究方向。 ・取消高校教师发明成果
・实施“专业高等学校应用
研究开发计划”,对高等专科学 校的研究项目给予资助,支持中 小企业与高等专科学校在联邦 政府专业计划框架内开展合 作。 ・通过项目资助,支持东部 地区工业研究机构和研发服务
新要求计划”,促进企业形成高 效、常态的学习文化,提高雇员
从业能力,提高劳动过程中的自 主学习、实践经验学习积极性。
政策、中型企业创新政策、应用 研究政策、合作网络政策、区域 创新网络政策、国际创新网络政 策等9个部分组成的政府创新 政策。 (1)创新社会政策 创新社会政策的核心是:重 点支持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技 术领域并开展早期研究,加强与 社会公众对话,以期得到社会公 众对新技术的认同。 ・加强科技界与社会公众
优先拥有权,使高校拥有使用教
师、科研人员发明、以学校名义
为发明申请专利、自负盈亏地进
行成果转化的权利,发挥高校在
供应商加强与客户、市场的联 系,促进研发成果向市场转化。
(7)合作网络政策 合作网络政策的核心是:支 持研究、创新合作网建没,根据 有经济界共同参与的研究资助 系统评估结果对资助结构进行 调整。 ・支持中型企业依托工业
・在项目资助中优先考虑 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最大潜力
的技术领域,如:纳米技术、光学
视为世界研发基地的德国来说 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宣传新
技术为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技术、信息通讯技术。
・将基因研究作为项目资 助重中之重,利用uMTs频段拍
促进经济界、科技界和社会各界 开展对话,共同确定促进科技发
展的手段、机制和优先领域,分 工负责地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
优势。
跨行业研究项目。 -实施“创新网络资助计
划”,支持由2个以上研究机构 和4个以上中小企业参与的产 品、工艺和服务开发项目,为非
・开展“创新区域竞赛”,支 持东部参赛区域实施由科技界、
教育界、经济界、政府部门共同 制定的创新方案,重点资助参
工业研究协会联合会成员或联
合会尚未覆盖区域的企业开展
接、合作提供咨询。
科研基地的宣传,实施“德国高 准备。
教、科研基地国际市场推销行动
计划”和“德国造就国际职业生 涯计划”,吸引在海外的年轻顶 尖人才回国服务,吸引国外人才 到德国工作。
・实施“高校生存创业计 划”和“高校生存创业移植计
划”,支持科技界、经济界、政界 参与的区域合作网建设。
保持同步,实现邮件投递市场逐
步开放,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就国
生学习资助方案的区域合作网 络给予支持。 ・改善继续教育文凭的可 比性与可评性,提高培训水平和
资计划”,鼓励为新建小型技术
企业提供风险资金。 ・实施“资助东部技术企业 2000计划”,通过咨询、补贴以 及德国清算银行技术风险投资 公司提供的静态风险投资,支持 东部地区企业的创新研发计划, 为无法得到商业风险投资的企 业提供发展机遇。 ・实施“生物机遇计划”,支 持新建生物技术企业,发掘生物 技术领域技术潜力,推动创新研 究成果向市场转化。 ・实施“多媒体创建竞赛计 划”,推动多媒体领域的企业创 建活动。每年表彰100个具有成 功希望、能保持企业发展、创新 的经营思路的企业家,并为获奖 者与投资者对接提供帮助。 ・实施“主题汁划”,鼓励公 益研究机构向员工创建的企业
究机构之间的联合研究计划;为
创新发展移
企业和公共管理部门学习计 划”,探索以提高培训质量、接受
程度为目的的自发组织学习模 式,形成示范效应。
培训,帮助研究人员树立专利. 评估意识,协助研究人员围绕自 己的发明与高校、专利代理、评
估代理开展合作。 ・坚持将有关新发明保护
・支持电子商务区域协作
中心以及职业培训点建设,开展
中型企业技术转让提供咨询。 ・实施“欧洲复兴计划的创
新计划”,通过重建信贷银行为 中型企业的创新计划提供长期
期限的条款写入欧洲专利法,保
证研究人员与企业之间能就研 究成果发表、产品开发、专利保 护等更好地进行协调。支持在欧 洲范围内引入联合专利,以降低 专利申请费用。
依托信息技术的创新服务企业
方案竞赛,提高手工业服务能
力。支持以人为本的电子商务劳
动组织试点和中型企业示范应 用方案的制定。
优惠贷款或风险投资,政府将补 偿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者的部 分风险损失,为风险投资者提供
更多的优惠条件。 ・实施“东部地区研发特殊
・实施“技术访问与信息交 通计划”,支持从事创新工作的
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互 访与经验交流。
・实施“中小企业专利行
究机构提供补贴,使高价值、高
风险、高市场回报项目能够得以 实施。
技术转让与创新资助代理为企 业创新项目提供咨询和管理服 务,企业需根据咨询内容支付一
定的补贴性费用。 (6)应用研究政策 应用研究政策的核心是:推
机构自我责任感,逐步实行与成
果转化挂钩的业绩工资制。在海
・实施“联邦技术专业计 划”,依托区域合作网,为中小创 新企业提供资金外的支持。通过
・通过试点项目,支持中型
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技术推广 积极性。实施“依托网络的中型
研究协会联合会形成行业协作
万 方数据
奄创新发展
图
全球科技经济隙望
各环节的区域技术协作中心,加 强经济界、科技界、金融界合作
与创新活动的协调。
网,支持企业以联合研究成果为 基础,开发各具特色的新工艺、
新产品。实施“中小企业未来技 术计划”,支持极具发展前景的
学、中学、大学设置相关课程,鼓 励大学、研究机构人员创建企
业,推动风险投资市场发展。 ・实施鼓励中学生创建公 司的“青少年计划”,歼展针对职 业学校、文理中学学生、以网络
投资,使企业在获得资金的同
时,公益研究机构能在企业成功 后获得适当的经济利益。 (5)中型企业创新政策 中型企业创新政策的核心
・实施高校人事法,提高对
图
全球科技经济嘹望
经济全球化使工业发达国 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科技合作
日益密切,形成既是竞争对手+ 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发达国家 企业增加在海外投资,推动了国 家之间的技术转移和人才流 动。科技飞速发展使基础研究和 对话,开展“科学对话”活动和科
创新发展一
学主题年活动。组织社会各界围 绕科技成果应用前景展开讨论, 培养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
・实施“创新型劳动组织 ——劳动的未来”研究计划,支 持企业在企业结构、劳动组织从 传统向创新过渡、新型劳动组织
形式等方面制定战略、采取措 施,提高创新能力。
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性。
・为高校延长专利保护期 提供补贴,支持专业化的专利、
评估代理机构建设,在发明、专 利、评估方面为高校提供支持。 支持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海姆 霍茨研究中心设立评估代理。 ・支持研究人员、科研管理 机构开展专利、评估信息交流与
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政府
创新政策,结合政府资助计划并 通过适当的项目支持中型企业 开展技术引进。
置有关创业的课程,使学生在学
习阶段就做好今后独立创业的
・加强德国作为国际高教、
万型企业实际需要, 通过3条途径提供支持:既通过 提供服务对新建技术企业的产 品开发给予支持;支持企业与研
新设咨询网点、扩大咨询服务项 目、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等措施, 提高中小企业专业计划的吸引 力。 ・实施“学习文化与能力开 发计划”和“工业技术人员能力
姆霍茨大研究中心的政府拨款 中引入竞争机制,由机构资助向
项目资助过渡,形成以业绩为依 据的资助形式。
动公益研究机构的应用研究成 果转化,在确保政府委托研究项 目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调整
新意识。 ・实施“未来研究对话计 划”,通过与社会公众对话,探讨
应用研究趋于合二为一,科研网
络化和科技进步的综合性日益
社会公众普遍认同、期待的社会 发展前景——未来图景,根据未 来图景确定研究重点和优先领
域。
明显,研发经费持续增长,社会 公众的认同与评价成为制约科
研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 这一切,对长期以来始终自
能力资助计划”,支持企业开展 国际科技合作,欢迎外国科技人 员在德国中小企业从事研发工
作。 ・支持工业研究协会联合 会、德国工商大会和弗朗霍夫学 会共同实施的“技术合作网络计 划”,为德国中型企业与中欧、东 欧、亚洲、拉美地区合作伙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