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EK型医用外科口罩技术标准文件编号:xxxxxx版本号:A/0分发号:标准制定标准审核标准批准文件变更历史目录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52.性能指标------------------------------------------------5 2.1外观-------------------------------------------------5 2.2结构尺寸---------------------------------------------5 2.3鼻夹-------------------------------------------------5 2.4口罩带-----------------------------------------------5 2.5合成血液穿透-----------------------------------------5 2.6过滤效率---------------------------------------------6 2.7压力差-----------------------------------------------6 2.8阻燃性-----------------------------------------------6 2.9微生物指标-------------------------------------------62.10环氧乙烷残留量--------------------------------------63.检验方法------------------------------------------------6 3.1外观-------------------------------------------------6 3.2结构尺寸---------------------------------------------6 3.3鼻夹-------------------------------------------------6 3.4口罩带-----------------------------------------------6 3.5合成血液穿透-----------------------------------------7 3.6过滤效率---------------------------------------------7 3.7压力差-----------------------------------------------73.8阻燃性-----------------------------------------------8 3.9微生物指标-------------------------------------------8 3.10环氧乙烷残留量--------------------------------------8 附录A:合成血液配置方法附录B:细菌过滤效率(BFE)试验方法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医用外科口罩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2. 性能指标2.1 外观2.1.1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异物、污渍。

2.1.2 口罩两端粘接应牢固、不分层,边缘光滑。

2.1.3 不应有呼气阀。

2.2 结构与尺寸口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尺寸17.5cm×9.5cm、17.5cm×9.0cm和14.5cm×9.0cm (长×宽),最大偏差不超过要求尺寸±5%。

2.3 鼻夹2.3.1 口罩上必须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2.3.2 鼻夹长度不应小于8.0cm。

2.4 口罩带2.4.1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2.4.2 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带,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5 合成血液穿透2ml合成血液以16.0kPa(12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2.6 过滤效率2.6.1 细菌过滤效率(BFE)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2.6.2 颗粒过滤效率(PFE)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30%。

2.7 压力差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49 Pa。

2.8 阻燃性能口罩材料应采用不易燃材料;口罩离开火焰后燃烧不大于5s2.9 微生物指标2.9.1 非灭菌型口罩应符合以下要求。

2.9.2 灭菌型口罩应无菌。

2.10 环氧乙烷残留量口罩经环氧乙烷灭菌,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3. 检验方法3.1 外观随机抽取3个样品,目视检查,应符合第2.1条要求。

3.2 结构与尺寸随机抽取3个样品,以通用量具测量,应符合第2.2条要求。

3.3 鼻夹随机抽取3个样品,通过目视检查并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第2.3条要求。

3.4 口罩带3.4.1 随机抽取3个样品,通过目视检查和佩戴检查,应符合第2.4.1条要求。

3.4.2 随机抽取3个样品,用拉力试验装置以10N的静拉力测试,持续5秒,应符合第2.4.2条要求。

3.5 合成血液穿透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

将样品在(21±5)℃,相对湿度(85±5)%的环境下预处理至少4h,取出后1min 内进行试验。

将样品固定在突起的夹具上,在距样品中心位置30.5cm处将2mL表面张力(0.042±0.002)N/m的合成血液(配制方法如附录A)以16.0kPa(120mmHg)的压力从内径0.84mm的针管中沿水平方向喷向被测口罩。

取下口罩后,10s内检查内侧面是否有渗透。

检查样品内侧面是否有渗透。

如果目视检查可疑,可用吸水棉拭子或类似物在目标区域内进行擦拭,然后判断是否有合成血液渗透,其结果应符合第2.5条要求。

3.6 过滤效率3.6.1 细菌过滤效率(BFE)随机抽取3个样品,按照附录B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第2.6.1条要求。

3.6.2 颗粒过滤效率(PFE)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

试验之前,将样品从包装中取出,置于相对湿度为(85±5)%,温度为(38±2.5)℃的环境中(25±1)h进行样品预处理。

然后应将样品密封在一个不透气的容器中,试验应该在样品预处理结束后的10h内完成。

应使用在相对湿度为(30±10)%,温度为(25±5)℃的环境中的氯化钠气溶胶或类似的固体气溶胶[颗粒粒数中值直径(CMD)]:(0.075±0.020)µm;颗粒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1.86;浓度:≤200mg/m3 进行试验。

空气流量设定为(30±2)L/min,气流通过截面积为100cm2。

其结果应符合第2.6.2条要求。

3.7 压力差随机抽取5个样品机型试验。

试验用气体流量需调整至8L/min,样品测试区直径为25mm,试验面积为4.9cm2。

按照式下面公式计算压力差(ΔP),结果报告为每平方厘米面积压力差值,应符合第2.7条要求。

ΔP=PM/4.9式中:PM——试验样品压力差的平均值,单位为帕(Pa)。

3.8 阻燃性能用3个样品按进行试验。

燃烧器的顶端和样品最低部位的距离应设定为(20±2)mm。

将火焰高度设定为(40±4)mm,燃烧器尖端上方(20±2)mm处火焰的温度设定应为(800±50)℃。

将样品戴在头模上,将鼻尖处头模的运动线速度为(60±5)mm/s,记录样品一次通过火焰后的效应,报出续燃和阴燃时间的总和。

结果均应符合第2.8条要求。

3.9 微生物指标3.9.1 按照GB 15979-2002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9.1条要求。

3.9.2 按照GB/T 14233.2-2005第3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无菌试验,结果应符合第2.9条要求。

3.10 环氧乙烷残留量按照气相色谱仪法GB/T 14233.1-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第2.10条要求。

附录A合成血液配置方法1.试剂1.1 合成血液的配方组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中粘度) 2g吐温20 0.06g氯化钠(分析纯) 4.5g甲基异噻唑酮(MIT) 0.5g苋菜红染料 1.0g蒸馏水加至1L2.配制方法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于0.5L水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混匀60mm。

在一个小勺杯中称量吐温20,并加入水混匀。

将吐温20溶液加到羧甲基纤维素钠上述溶液中,用蒸馏水将烧杯洗几次并加到前溶液中。

将氯化钠溶解在溶液中,加入MIT和苋菜红染料。

用水稀释至1000g。

用2.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合成血液的pH调节至7.3±0.1。

用表面张力仪测量合成血液的表面张力,结果应是(0.042±0.002)N/m。

如果超出此范围,则不能使用。

附录B细菌过滤效率(BFE)试验方法1. 试验仪器和材料1.1 试验仪器试验仪器示意图见图B1。

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121℃-123℃);培养箱(恒温37℃±2℃);分析天平(可称量0.001g);旋涡式混匀器(可容纳16mm X 150mm的试管);轨道式振荡器(转速100r/min-250r/min);冰箱(2℃-8℃);六层活细胞颗粒采样器;真空泵(57L/m);气泵/压力泵(至少103kPa);蠕动泵(流速0.01mL/min);喷雾器;玻璃气溶胶室(60cm X 8cm直径的玻璃管);菌落计算器(可以计数400菌落/板);秒表(精密度0.1s);吸管(1.0mL±0.05mL);气溶胶冷凝器;压力表(准确至35kPa±1kPa);空气调节器。

图B1 细菌过滤效率(BFE)试验仪器示意图1.2 材料锥形瓶(250mL-500mL);平皿;吸管(1mL,5mL,10mL);不锈钢试管架;无菌玻璃瓶(100mL-500mL);接种环;瓶塞;试管(16mm X150mm)。

1.3 试剂胰蛋白酶大豆琼脂(TSA);胰蛋白酶大豆肉汤(TSB);蛋白胨水;金黄色葡萄球菌ACCC 6538。

2. 样品预处理试验前将样品放置在温度为(21±5)℃、相对湿度(85±5)℃的环境中预处理至少4h。

3. 试验用细菌悬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接种在矢量的胰蛋白酶大豆肉汤中,在(37±2)℃振荡培养(24±2)h。

然后用1.5%的蛋白胨将上述培养物稀释至5X105 CFU/mL浓度。

4. 试验程序试验系统中先不放入样品,将通过采样器的气体流速控制在28.3L/min,向喷雾器输送细菌悬液的时间设定为1min,空气压力和采样器运行时间设定为2min,将细菌气溶胶收集到胰蛋白酶大豆琼脂上,作为阳性质控值,以此值计算气溶胶流速,应为(2200±500)CFU,否则需调整培养物的浓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