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的标准化(路面)

施工的标准化(路面)

• 1、级配碎石混合料施工宜采用集中厂拌、摊铺 机摊铺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底层验收→拌和 →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四、垫层
• 2、级配碎石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cm; • 3、施工期日最低气温应在5度以上,严禁雨天施
工。 • 4、集料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可按
19~37.5mm、9.5~19mm、4.75~9.5mm及 0~4.75mm四种规格备料。 • 5、在最佳含水量下成型试件,选取CBR值最大 者作为设计级配。
水: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
五、基层
•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规范 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流程进行,特别是应严格按 照5组水泥剂量,试验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最 佳含水量。
• 6、水泥稳定碎石级配应采用骨架密实型,采 用振动成型压实法和重型击实法进行配合比设 计。
• 7、为减少基层裂缝,应注意以下两点:在满 足设计强度的基层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 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用量。
• 4、施工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封闭管理,以 免后期污染。
六、透层 下封层 黏层
• 5、透层油宜采用渗透性好的乳化沥青,可通 过调节乳化沥青浓度调整渗透性。
• 6、在基层碾压成型、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 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
• 7、透层油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喷洒,喷洒 后,基层表面不得有漏洒及浮油现象;在后期 施工车辆作用下不得粘起油皮。
汇报人:
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常用工艺 控制要点和管理规定
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
一、 总则 二、 施工准备 三、 材料 四 、底基层 五 、基层 六 、封基 七 、面层
一、总则
• 1、科学组织施工及合理安排工期; • 2、推行路面施工“零污染; • 3、路面各结构层正式施工前均应铺筑试验路段,
并根据试验段总结指导后续施工; • 4、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规定; • 5、路面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
10)结构物两侧摊铺应符合以下要求:应在施工前 对结构物两侧工作面进行清理和修整,扫除松散 材料和所有杂物,处理好欠压实、不平整等问题; 正交结构物两侧作为摊铺起点时,应使用相同厚 度的垫块,不得采用人工摊铺;斜交结构物两侧 作为摊铺起点时,当采用摊铺机无法摊铺时,才 能采用人工摊铺,控制好松铺厚度和平整度。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包括:混合料配合比 的控制;合适的拌合机械、拌合方法和拌 合时间;混合料含水率的调整和控制方法; 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 行进速度、摊铺厚度控制方式、梯队作业 时摊铺机间隔距离;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 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拌合、运 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五、基层
• 8、基层摊铺 1)每次开始拌合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
水率,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 含水率之和要比最佳含水率略高1%左右。 2)拌合楼每天结束后应清理干净,检查并适当 维护,尤其要避免水泥结块而堵塞水泥下料口。 3)混合料运输中必须覆盖。车内混合料不能在 初凝时间运到工地,或预计混合料到碾压最终 完成的延迟时间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必须废 弃。 4)摊铺前应清除下层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并 将作业面洒水湿润。对下基层表面,宜喷洒水 泥净浆,按水泥质量计,不少于1~1.5Kg/m2。 水泥净浆稠度以能洒布均匀为宜,洒布长度以 不大于摊铺机前30~40m为宜。
辆。有专人指挥卸料,避免自卸车撞击摊铺机。 7)采用大功率摊铺机时,可单机单幅全断面摊铺,
也可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摊铺速度一般 宜为1m/min。 8)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材料离析情况,应设 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四、垫层
9)熨平板前的混合料高度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 高度为宜,且全长同高;螺旋布料器在全部工作 时间内应匀速转动,避免过快或停顿。
五、基层
水泥:优先采用普硅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初 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宜采 用42.5级缓凝水泥,快硬、早强和受潮变质水泥 不得使用。散装水泥温度不能高于50°C,温度 较高时应采用降温措施。
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 最大粒径为31.5mm,应按四种及以上规格备料, 可按19~31.5mm、9.5~19mm、4.75~9.5mm、 0~4.75mm四种规格备料。
六、透层 下封层 黏层
• 粘层的作用: 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或水 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符合下列情况,应浇洒粘层沥青: (1)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在铺 筑上层前,其下面的沥青层已被污染。 (2)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或桥面铺装前。 (3)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筑沥青面层, (4)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 检查井等的侧面。
四、垫层
• 6、试验段长度300~400m;采用两种试铺碾压 方案,每种试铺碾压长度为100~200m。
• 7、试验段试铺应达到的目的: 1)检验拌和机测量其计量准确性;通过检查混合
料含水率、集料级配、CBR值,调整拌合方法、 拌合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2)确定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四、垫层
12)接缝处理:当采用梯队作业时,纵向接缝应一 次碾压密实,横向接缝应与路面车道方向垂直设 置。
五、基层
• 1、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 2、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C以上,宜在温
暖气候养生15d以上。气温高于35°C时,应采 取特殊措施施工。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天 气变化,避免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 已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并及时覆盖。 • 3、无特殊情况,基层施工应连续作业,中午不 得停工,尽量减少施工接缝,桥头施工应与正 常路段一次成型。 • 4、当基层分层施工时,单幅两层连续施工完成 并养生到位后,再开始另外单幅的施工。
六、透层 下封层 黏层
• 1、半刚性基层表面宜喷洒透层油,在透层油 渗透入基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六、透层 下封层 黏层
• 2、在使用无机结合料铺筑的基层上应铺筑 下封层。下封层宜采用单层式层铺法表面 处治施工。
• 3、沥青面层之间如不是连续施工,则必须 喷洒黏层油;如连续施工且无污染可不喷 洒。黏层应在上覆层施工前1~2d进行,不 宜过早施工。
法律、法规,积极改善施工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 施工方案和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 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施工准备
• 1、承包人进场后,应结合工程特点,调查沿 线料源分布和交通条件,落实项目部、拌合站、 小型预制厂的具体位置及布置等工作,经批准 后,开展场地建设。
• 2、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和完善质量 要求,明确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建立质量责 任人档案、落实质量责任制。
• 11、中下面层表面的污染物必须清扫干净。 • 12、砼桥面应采用喷砂抛丸、精洗刨等清除浮
浆、污染物。用鼓风机等将下承层杂物清理干 净。
三、石料开采、集料加工与储运
• 1、采石场及加工场必须经过勘察、设计,确保材料料 源资源特性及加工特性满足规范要求。
• 2、材料堆场必须硬化处理,细集料应覆盖。 • 3、集料加工设备应包括二次以上破碎生产,建议一破
• 8、施工要点 1)拌和机各料仓开口大小和皮带计量精度应
事先标定,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和校 正。
四、垫层
2)施工过程中细集料应采用篷布覆盖。 3)保证级配和含水率满足设计要求。 4)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装车车辆应前、后
中3次装料。 5)运输过程中运料车必须覆盖。 6)保证连续摊铺,等待卸料的运输车辆不少于5
采用颚破或圆锥破,二破采用反击破,三破采用冲击 式破碎机,必须配置除尘设备、振动喂料机和三层以 上振动筛,筛网应定期检查。 • 4、各成品规格集料必须分开堆放,相互之间用隔墙分 离,严禁各档集料相互串料。 • 5、集料生产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集料质量波动状态,及 时检查、排除设备、工艺环节存在的问题。
四、垫层
五、基层
五、基层
5)养生及交通管制
※碾压完毕,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立即开始养生。
※养生方法:采用土工布或节水养生膜覆盖养生, 在7d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d内正常 养护。当采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应在 另幅行驶,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采用高压式 喷管;每天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
※在养生期,应采取隔离措施封闭交通,禁止车 辆通行。
• 3、施工前,应做好路基、桥梁和隧道工程的 验收和移交工作,并办理相应书面手续;路面 工程施工期间,每一结构层施工前,应对其下 承层和路基进行检查合格方可施工。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准备
• 4、技术、机械设备、试验检测仪器准备到位; • 5、路面施工前,应落实水泥、沥青、集料的采
购和加工,并根据工程进度,保证材料供应。各 路面结构层正式施工前,材料储量应满足连续施 工需要,其中基层料满足5—7d的用量要求,面 层集料应达到该结构层所需总量的20%以上。 • 6、路基验收由业主组织监理、中心试验室、路 基施工单位和路面施工单位参加验收。路基交验 宜长段落,原则上不短于1KM。 • 7、高填方路基、软基路段应检查连续两个月沉 降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 8、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
七、热拌沥青混合料
• 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前,应对混合料进行 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验证三个阶段。 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经设计确定的标准 配合比。目标配合比设计必须委托有资质的的试 验检测机构。沥青路面施工应进行施工过程质量 控制。
※下基层施工7d后,即可进行上基层水泥稳定碎 石的施工。两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间隔不宜超 过30d。
五、基层
• 9、质量控制 1)混合料级配检验在拌和机运输皮带上取样,
抗压强度检验在料车上取样。 2)除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外,还要进行总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