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复习(一)《文言文》二. 教学内容重、难点:综述:(一)常识与名句:1. 文学文化知识:(1)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如《出师表》。
(2)赋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如《阿房宫赋》。
(3)序文体的一种,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写在文章前边的叫“序”,在文章后边的叫“跋”。
序可分为书序(例如《<呐喊>自序》)和赠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4)李密(公元224 ~ 278)一名虔,字令伯,晋朝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城县东)人。
曾任蜀汉尚书郎,以文学才辩见称于世。
(5)韩愈(公元768 ~ 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6)柳宗元(公元773 ~ 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曾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大大家”,并称“韩柳”,著有《河东先生集》。
(7)苏轼(公元1037 ~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
(8)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的八个散文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 课文名句背诵:(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5)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6)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0)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二)怎样揣摩语言(文言文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保留了民族语言的精华,寄寓着善恶美丑的褒贬,昭示了人生世态的哲理,蕴含着丰富瑰奇的想象。
同学们阅读这些优秀作品,揣摩语言运用的妙处,有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有利于审美情趣的陶冶;了解艺术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培养。
这其中,揣摩语言之妙是首要的,因为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本单元要求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散文,当然要着重鉴赏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
那么如何揣摩、鉴赏语言呢?第一,要联系语境,推求含义。
《祭十二郎文》开篇言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若从“小语境”(句中语境)的“闻汝丧之七日”来看,一个“乃”字和一个“远”字,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沉痛、歉疚和缺憾;若从“大语境”(句外语境)来看,还可发现这两字不仅为第三段为官奔波,叔侄久难相处的抱憾、痛切之情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与第五段和第十一段所抒写的痛惋之情形成了绝妙的照应。
如果我们进而联系外部语境来审视,还可体会到作者浮沉宦海的慨叹。
由此可见,揣摩语言之妙。
必须结合语境,反复深思,善从看似平常处质疑自问,习于透过字面义挖掘内蕴。
第二,要反复诵读,揣摩韵味。
例如:“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若不反复诵读,这段优美文字的节奏与气韵,便很难意会;明月“徘徊”,陶醉于良宵美景的拟人烘托之妙,便很难品味;“纵”“凌”一气相承,“浩浩乎”“飘飘乎”相映相生,作者所流露的排遣苦闷,欲超尘世的情怀,便很难领悟。
第三,要借助体验,唤起共鸣。
《祭十二郎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有亲人挚友长逝异乡这种人生阅历和内心体验的人,读到这段文字,就很容易为作者那哀婉凄怆、九转回肠的感情所打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反复设问之妙,虚词传神之绝,也便心领神会了。
【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省.(ngxǐ)所怙.(hù)尚飨.(ngxiǎ)B. 睿.(ruì)而为愚者也违于理悖.(bèi)于事C. 举酒属.(zh ǔ)客 冯.(p íng )虚御风 D. 外无期.(q ī)功强近之亲岂敢盘桓.(hu á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 正襟威坐 杯盘狼藉 沧海一粟 孤苦零丁B. 一叶扁舟 不绝如缕 余音绕绕 形单影只C. 乐观旷达 凄恻动人 感人肺腑 抑扬顿挫D. 潜移墨化 肝胆照人 犀角烛怪 面聆謦欬 3.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义有误的一项是( )A. 孰谓..(谁料)少者殃而长者存B. 以余故咸以愚辱.(屈辱)焉 C. 凌.(越过)万顷之茫然D. 月影横斜,荇藻凌乱..(纵横交错) 4.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 )A. 取⎪⎩⎪⎨⎧∙∙取还必相迎其孥取请归B. 相⎪⎩⎪⎨⎧∙∙遣归相及时为命相更C. 比⎪⎩⎪⎨⎧∙∙至夜深比如鳞比栉D. 识⎪⎩⎪⎨⎧∙∙余言否耶识不知尚识不可辨5.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寂寥而莫我知也”相同的是( )A. 名之以其能B. 古之人不余欺也C. 予以愚触罪D. 夫水,智者乐也 6. 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名.之以其能B. 得其尤绝者家.焉 C. 合流屈曲而南.D. 不能兴.云雨 7.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 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 B. 不省所怙.(依靠) 遽.去吾而殁(立刻) C. 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D. 远具.时羞(准备)止.一岁(只)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二. 诗歌赏析:(一)题春晚 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处,遥见樵渔一路归。
9. 照应标题“春晚”的词语是 ;诗中写景的顺序是 。
10. 诗中写了“花落”、“鸦飞”、“人归”三景,三景相合,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的心情怎样?答:(二)渔家傲范仲淹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 范仲淹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
② 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
勒,雕刻。
11. 上阕通过 描写,写出了西北边塞的荒蛮、凄凉和边塞将士时刻御敌的情况。
其中首句的“ ”字统领上阕,下边各句分叙这一特点。
下阕的“ ”化用了李白《静夜思》的诗思,创造了思乡不寐的意境。
12.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情感?三.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3 ~ 18题。
⑴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⑵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⑶ 太夫人告之曰a 汝父为吏廉b 而好施与c 喜宾客d 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e 曰f 毋以是为我累g ⑷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 ⑸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归,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⑹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⑺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
⑻ 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⑼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⑽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⑾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13.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5分)( )A. 居穷.自力于衣食贫困B. 毋以是为我累.负累、累赘C. 间御.酒食指与皇帝有关的D. 至其终身未尝不然.这样14. 下列对加点的“其”字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5分)()①其俸禄虽薄②既而其后常然③至其终身未尝不然④其何及也A. ①句与②句用法相同③句与④句用法相同B. ①句与③句用法相同②句与④句用法不相同C. ①句与④句用法相同②句与③句用法不相同D. ①②③④句用法都相同15. 文中a、b、c、d、e、f、g处应加的标点正确的一组是(5分)()A. :“/ ,/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
”16. 将语段划分两层,正确的一项是(5分)()A. ⑴⑵⑶⑷⑸⑹/ ⑺⑻⑼⑽⑾B. ⑴/ 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C.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⑾D. ⑴⑵/ 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17. 翻译句子:句: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答:18. 对语段表达方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5分)()A. 叙事与议论相结合,阐明“知汝父之能养”的道理。
B. 叙事中夹有抒情,表达一定将“汝”抚育成人的决心。
C. 寓理于事,母亲在娓娓的叙说中阐明了生活的哲理。
D. 融情于事,满怀深情地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诲与殷切希望。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9 ~ 24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时,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