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考研贸大行管彭向刚《领导科学概论》课件

行政管理考研贸大行管彭向刚《领导科学概论》课件

第五章领导体制第一节领导体制概述(一)含义:领导系统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形成的组织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

理解领导体制概念,需把握三点:①领导体制实质是领导权限划分(核心)。

②领导体制是领导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

③领导体制是一种制度安排。

(二)领导体制与相关概念辨析1.领导体制与领导机制领导机制就是对领导系统中以领导活动为核心的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动态联系的抽象。

两者联系:①从概念内涵上,领导体制内在地包含了领导机制②从领导活动运行的角度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领导体制与领导制度宏观的领导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范领导活动的体系微观的领导制度:领导活动中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从宏观来看,领导制度外延大于领导体制,制度决定体制从微观来看,领导制度外延小于领导体制,领导体制就是关于领导权限划分及其实现途径的实现途径的制度体系,内在的包含了一系列具体制度。

(本节侧重于微观)二、领导体制的内容(一)领导组织原则:①目标性原则(目标一致)②完整统一原则③业务内容分类原则④适应性原则⑤高效率原则。

(二)领导机构的组成:①决策机构②咨询机构(条件:相对独立性;敢于直言善于咨询)③执行机构④信息机构⑤监督机构(三)领导组织结构A.领导组织结构包括两种基本关系:①纵向的领导隶属关系②横向的协作关系。

B.两个变量:①领导层级:即领导层次。

②领导跨度,即领导幅度。

C.领导层及和领导跨度成反比。

决定了两种基本组织结构形式①锥形:1.跨度小,层级多2.注重集权和控制②扁平型:1.跨度大,层级少。

2.注重分权和协调。

D.常见的具体组织结构形式:①直线式:即层次制是金字塔是组织结构。

(如军队)特点:各职位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

优点:指挥统一,权责明确,便于监督缺点:上级领导陷入日常事务,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重大问题。

适用于重复单一固定模式工作。

②职能式:即分职制(如国务院各大部委)特点:按照专业分工设置相应部门,实行专业分工,代替全能领导者优点:工作人员熟悉业务,能做出权威决定,提高效率。

缺点:多头管理,无所适从,割裂统一领导,不利于解决综合性问题。

③混合式:U型结构。

(企业,行政部门)特点:1、以直线式为基础;2、在组织中设置两套领导系统,一套按统一指挥原则建立直线指挥系统,一套按照职能分工原则建立职能领导系统。

优点:即发挥统一指挥优点,又吸收职能制长处。

缺点:1、各职能部门缺乏沟通,横向信息交流少2、直线部门和参谋部门权责不清,易生矛盾。

3、下级积极性受挫。

4、管理成本增加。

④矩阵式:“规划---目标”型组织结构。

特点: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临时性)结合起来组成矩阵,使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结合。

优点:1.加强信息沟通和职能配合,提高效率2.充分发挥职能专家作用,培养和锻炼全才。

3.使企业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缺点:1、信息传递过程节点过多,关系复杂,造成协调工作明确责任的困难2、临时性导致不稳定3、双重领导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⑤事业部式结构:M型。

(广泛运用)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即把分权管理与独立核算相结合,最大限度下放权责,使最高层摆脱日常,成为强力决策机构。

优点:1、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从而提高解决效率3、提高各事业部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3、分散风险,便于考核,提高各事业部经理管理能力。

缺点:1、产生本位主义,影响协作。

2、各部竞争,造成交流困难。

3、增加管理成本。

(四)领导制度安排①关于领导权限和职责的划分制度:解决与领导职能相适应的领导权力在领导层和组织的上下级之间的合理配置。

②关于领导机构运行和领导工作开展的制度:解决领导机关的工作程序、领导工作的运转规则。

③领导者的管理制度:解决领导者的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等问题,即领导干部管理制度。

三、领导体制的作用:①是领导者与被领导之间建立联系发生作用的桥梁。

②是领导活动顺利开展的组织依托和工具③领导体制是否科学健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节领导体制分类一、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决定权集中与上级领导机关,下级只能根据上级的决定和指示办事优点:①权力集中,政令统一,标准一致。

②方便指挥,令行禁止③统筹全局,兼顾利益。

④统一调度支配资源,集中力量做大事。

缺点:①灵活性,应变能力差,忽略特殊情况②造成专断独行,官僚主义。

分权制:下级机关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权独立自主决定问题,上级不得干涉。

优点:①因地制宜,发挥才干②根据实际情况,发挥优势,适应环境变化③减轻上级负担,防止官僚主义缺点:①各自为政政令不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

②容易产生地方主义、本位主义,不顾国家整体利益,不利于团队协作精神。

二、完体制与分离制完整制:又称集约制,也可称作一元化领导,同一层次各下属接受同一领导指挥优点:①贯彻指令,统筹全局②协调各方矛盾和利益③防止政出多门,各处为政。

④权责明确,提高效率。

缺点:①大包大揽,家长制作风。

②压抑下属积极性,创造性。

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化领导,同一层次各下属接受2+个具有平等地位领导指挥优点:①防止专断滥权②激励下属,各尽其职③单位分立,竞争,容易发现人才。

缺点:①各自为政,互不协调。

②重复劳动,浪费资源。

影响全局三、一长制与合议制一长制:首长制,也叫独任制,最高决策权集中于一人。

(速决型,执行型,纪律性工作)包含三方面内容:①具有最高领导权和最终决策权,负主要/全部责任。

②建立在民主讨论基础上。

③运作方式以分工负责制展开。

优点:①权力集中、指挥灵敏、责任明确、减少扯皮、办事果断、行动迅速、效果较高。

缺点:①不能集思广益。

②咨询机构作用受限③专断独行,滥用权力。

合议制:委员会制,最高决策权交予2+人。

(战略决策,立法,协调型工作)优点:①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考虑周密②能够反映各方面的利益③避免专断、滥用职权。

缺点:①缺乏决策效率,坐失良机。

②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的现象。

四、层级制与职能制层级制:分级制,领导系统纵向分为若干级别,下级对上级负责,各级别的职权性质相同,但领导的范围随着层级的降低而缩小。

(军队,铁道部)优点:职责分明、行动迅速、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便于指挥。

缺点:①领导管辖过多,负担过重。

②下级被动,缺乏积极性。

职能制:即功能制或分职制,横向平等地设置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个部门都以整个组织系统为服务对象,只是分工和服务不同。

优点:①分工明确,专业高效②领导脱出,专心决策。

缺点:①分工过细,机构臃肿。

②形成割据,本位主义,推诿扯皮③熟悉部分而不了解整体,影响全局。

第三节领导体制的历史变迁一、资本主义的领导体制(一)资本主义的行政领导体制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议会民主制,原则是三权分立。

实质: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内部制衡。

(1)内阁制:即议会制,源于英国,由内阁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两种情况:①一党内阁②联合内阁。

特点:①议会至上,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组织、监督权。

内阁由亦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②内阁由议会占多数席位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成为执政党,其领袖受国家元首任命组阁,首相是政府首脑,不是国家元首,但负实际责任。

③国家元首是国家权力象征,但无实权,不负责任。

④内阁总揽行政权,是最高行政机关,首脑掌握实权。

作为政党领袖,利用占多数席位控制议会,实际掌握立法权。

⑤政府对议会负责,接受议员质询,解释政策和决议。

议会通过不信任案,内阁必须总辞职。

⑥内阁制政府的机构主要由内阁和中央政府构成。

(2)总统制:起源于美国,总统为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

任期与政策在宪法上独立,不受立法机关支配。

特点:①总统独立与议会之外,有一般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与国会选举分别进行,只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国家最高权力分别由总统和国会共同行使。

②总统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掌握最高行政权,统帅全国武装力量。

③政府与国会完全分离,政府成员经参议院同意由总统任命,不得兼任议员。

政府不能向议会提出法律案或预算案。

④政府成员与总统是僚属关系,由总统领导,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国会不能迫使总统辞职,总统无权解散议会。

⑤总统和国会任期固定,届数限制。

⑥国会有弹劾权,无罢免权⑦议会中的政党对总统并不产生直接的决定性影响,执政党不一定是多数党。

⑧总统制政府机构:总统办事机构,政府各部,独立机构。

(3)委员会制:即合议制,国家最高行政权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

(瑞士)特点:①政府(七人委员制)由议会选举产生,不一定是多数党。

委员不得兼任议员,②采取合议制,实行整体领导,7委员地位平等,权力相当,为各部行政部长。

委员会主席实际地位和其他委员相等。

③不实行权力分立,不设总统和总理。

主席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任期一年不得连任,权力极其有限。

(二)资本主义的企业和科研领导体制变迁。

领导体制的演进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家长制的领导体制本质特点:领导者凭借自己的地位、权力和经验从事领导和管理。

组织条件: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合一。

19世纪中叶以前,工业革命完成之前,家长制一直是社会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组织中普遍盛行的领导体2经理制的领导体制出现标志: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又称“硬专家”领导体制,工业革命后,工厂代替了手工作坊,生产劳动趋向专业化,管理也需专业化,管理阶层应运而生。

3“软专家”式的领导体制“软专家”式的领导体制,通常就是强调管理的专门化、职业化,由专业的管理人士担任领导和管理任务的领导体制。

4专家集团式的领导体制在大企业最高层首先出现了集体领导趋势----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均通过以董事会、总经理办公室等形式的机构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主要特征:①群体领导者发挥集体智慧②咨询与决策分离。

5多极领导体制从近代到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集中反映了领导体制趋向现代化的实力变化趋势。

在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领导途径。

美国率先提出了在大型企业中实行集中决策,分散管理的“事业部制”多极领导体制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代领导体制。

主要特征:①把经营决策与具体管理分开,使总经理等公司一级的高层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研究处理全局性大事;②日常生产、销售等具体管理活动则由各事业部独立地承担。

二、社会主义的领导体制(一)我国党政领导体制变迁目前我国党的领导体制总体上是实行委员会制,政府领导体制总体上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历史演变过程:1949-1955建立和过渡阶段分散—集中1956-1966探索调整阶段适当扩大地方权力(无根本性改变)1966-1976十年内乱的混乱阶段革命委员会一元化1978-今改革和完善阶段(二)我国企业、科研领导体制历史变迁五阶段1949-1955一长制1956-1978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以党代政,实际上是党委书记的一长制)1978-1984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委决策权,厂长管理权)1984-1993厂长负责制(厂长具有统一指挥经营权,同时健全职工代表大会)1993-今公司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第四节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一、基本特征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③坚持民主集中制二、主要弊端①领导权力过于集中②党政不分情况依然存在③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④组织机构不健全,功能缺位⑤领导制度建设匮乏三、改革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自我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