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现状
达旗实验小学建于1952年,到1984年发展成为当时伊克昭盟的第一所实验小学。
该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一直稳居全市前列,全旗之首,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2830名,教职工150名。
学校优势:
(1)师资队伍,该校拥有一支团结务实,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勇于改革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有自治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5人,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师德标兵39人,教师的学历合格率100%,师资力量雄厚,是全旗唯一的一所实验小学。
(2)办学条件:现有4800平方米的2栋教学楼和5000平方米人造草坪,每个教学班都上了多媒体,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并有了很大提高。
学校面临困难
(1)校园面积狭小,学生在操场活动非常拥挤,各功能教室缺乏,学生兴趣活动无法开展,班容量大,给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造成了许多的困难。
面对竟争激烈的教育市场,面对精明的家长,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学校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竟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二、今后工作思路
注重新课标引领下思考问题,谋划未来;注重提升师生素质,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当控制学校规模;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突出管理的精细化和人文化,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积极挖掘内在潜力,注重提升发展内驱力;积极稳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扎实开展课外活动和兴趣活动;坚持走文化立校之路。
三、教师师德建设
(1)强化教育服务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教师形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与信赖,仪表举止,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不仅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成长,并通过学生反馈给社会。
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诚恳热情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用爱滋润学生成长。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移情体验等活动,引导教师真心实意的爱护、欣赏、指导每一个学生,树立“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爱心教育,以爱育爱,让自己的德和才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四、培养教师对学校归属感
1、提高转变领导方式,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信赖感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从领导的工作方式入手。
努力做教师工作的引导者、设计者和服务者,成为他们发展的后盾与支持者。
当教师享受到领导的人文关怀,公平和谐的沟通与合作,大气的处事和简
单的工作关系时,就会产生对学校决策、学校未来的信赖感。
2、确立共同的发展愿景,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责任心、自豪感
教师对学校的自豪感是教师归属感形成的基础。
我校以《达旗实验小学三年远景规划》和打造自治区西部名校为目标,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突出“以人为本”又要富有挑战性,起到目标超越和引领个人目标作用的共同的愿景,能让教师从学校未来发展中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进而体现教师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生命价值,有助于锻造一个充满竞争力、激情四射的团队,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确立多元化发展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各种平台,培养教师的成就感
注重培养教师的成就感,不断满足他们渴望尊重、希望成功的心理需求,用人文的东西去唤醒教师内在的激情和自觉的追求,使每一位教师找到合适的价值定位,能够激发教师归属感。
充分尊重每一个教师内心的人生愿望,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明确各自专业发展的方向,达到教师管理的预期目的。
建立多样竞争平台,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评比活动,如优质课评比、课件评比、说课比赛、教学设计、论文、教学成果等的评比奖励,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为此学校制定了“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实验小学名师培养激励机制”。
4、形成教师集体的互助和合作的和谐学校文化,培养教师对学校的
依恋感
学校通过创设“尊重、宽容、欣赏、合作”的合作氛围,实现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与学生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合作、与教育管理者合作、与专家合作。
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积极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全员共识基础上,学校为教师创造互助合作的舞台。
在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教师对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依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