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教学中的读与临

书法教学中的读与临

• 继而再以背临、意临的方法深入练习,达到突破重 点,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做到循规律而渐进,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以避免临摹取法的盲目与机械 。
临习时将字的尺寸放大,避免与原帖 字一样大或较字写小。古代碑帖文字以 实用为初始,一般字较小,现代人用古 法书写创作,多以艺术表现为目的。对 艺术而言,技法只是书写手段,用古法 书写是基本原则,故取法时将碑帖字放 大有利对古法的认识理解,放大书写也 利于技法手段的强化猎取,反之,则效
对于初学者而言,从他接触书法的那一刻起, 首先面对的就是碑帖范本的选择。面对中国历史 上浩如烟海的碑帖,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 想,初学者往往见异思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到最后一事无成、徒费岁月。所以选择字帖是学 习书法的第一步,来不得半点马虎。笔者认为选 择字帖必须遵循如下原则。第一、个性化原则。 第二、经典性原则。第三、顺序性原则。
2、曲直刚柔,统观全局
读帖的第二个任务是在通篇字迹的曲直刚柔,阴阳疏密, 错落奇正,擒纵收放中,领会作品的倾向和意趣,进 一步探索作者写此作品的内心活动。就象钟子期听俞伯牙 奏琴那样,辨别那一曲是“巍巍乎志在高山”,那一曲“觞 觞乎意在流水”。但这非有深刻的修养是很难办到的,并 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还是着 重于读帖的第一步——书法的形质。对于第二步-----书法 的情性,可以留待以后慢慢来体会。
晋代楷书名作临摹(1)
钟繇《宣示表》的临写 1、版本说明
《宣示表》的考证:一是传为钟繇所作。二 是据说:“右军从叔王导携之渡江,后归右 军,又借与王敬仁。敬仁于永和十三年卒, 仅廿三岁,其每以此表为敬仁平生所爱,竟 以入棺,真迹遂绝,世所传者只右军临本。” 此表为小楷,共十八行,备尽法度,被誉为 “正书之祖”。
1、欧体写瘦硬 易写干枯,应 注意其笔意虽 瘦硬却实腴健。 2、颜体如果写 得变化不丰富 极易写俗。改 变的办法就是 注意它用笔的 丰富性及结体 手段的多样性。
唐楷名作的临摹(2)
(二)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介绍与临写提要 1、《大字阴符经》:褚遂良书,墨迹。九十六行,共四
一、临帖的必要性
(
临帖”是学书法者从规矩入 手,从古今优秀的书法范本入手,
五 十 五 岁 作
王 铎 《 临 王 昙

) 1651
使初学者从传统中掌握前

人的用笔和结体,使其有法度。 “临帖”易得前人笔意。赵孟頫
昨 年服

说:“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 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帖 》
二、如何选择碑帖
无论临帖数量与时间有多少,以求得字形和笔法二大要素的 实效为重点是临帖的核心。将临帖的数量与时间作为“功 夫”是一种盲目与肤浅。故重“质”轻“量”是一种有效 的方法。
部分字帖临写技巧
楷书类型和特点
1)楷书的类型分为晋代楷书、魏 碑楷书、唐代楷书三大类型形态 2)晋楷的特征 3)魏楷的特征 4)唐楷的特征
临摹方法: 指临摹时,要善于正确运用有效的 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
选字临帖
• 通常人们习惯通临字帖,虽然书写数量大速度快 ,往往容易将临帖变成“抄帖”最终影响其学习的 效果。此种抄书式的方法,难以达到学习者对技法 的学习与强化目的,收效甚微。通临的方法较适用 于对古法、章法及贯通之趣的学习研究。
• 选字临习,有助于对单字单点画的学习研究、理解 与把握。数量可多可少,其方法为按字的偏旁部首 分类,选择在字法、笔法、字形、结构、风格等方 面有代表性地字作为重点来学,使每个字的技巧, 通过反复习练而得到强化,直至熟练。
唐楷名作的临摹(1)
1、《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书,魏征 撰文。唐贞观六年(632)四月刻。二十四行, 行四十九字。碑在陕西临麟游。传世拓本很多, 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最佳,今藏故宫博物 院。此碑为欧阳询七十五岁时奉诏所书,笔法 瘦硬劲健,结字奇险和谐。
临写时除要把握点画的不同形态外,要重点注 意线条的瘦硬健遒,运笔要果断爽快,切忌拖 泥带水,迟疑不决。
果不佳。
临帖重点的选择与把握。
临帖亦须有重点,重点可划分时段,分长期重 点与短期重点。长期重点即主攻方向,短期重
点即短期内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
临帖应避免朝三暮四,浅尝辄止。盲目临帖 所带来的是无效的实践与付出。把握重点, 贵于胸中有数,字形及笔法是书写文字的二 大要素,属于临习中的重中之重。
二、循序渐进的读
读懂一点,做一点。不断地懂,不断地做。 这样顺序渐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抄写式地临帖, 是很难入门的。
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讲的,“心 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 谬者”。
三、读帖的方法
1、探寻远古的记忆,一笔一画尽收眼底
对字帖中每个字每个笔画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不轻易 地放过,怎样藏锋下笔,怎样换锋行笔,怎样回锋收笔, 怎样翻转,怎样顺势连接,何处应提,何处应按,何处疾, 何处涩,何处锋中,何处锋侧,联系手腕应如何地动作, 把静的字迹逐渐演绎起来,象放电影一样,使他在你的脑 际,眼前动起来。也就是说把前人由动而静的痕迹,再在 正确的想象中回复到动。只有逐渐正确理解这些痕迹,是 由何种动作形成的,再重复这种动作来临写,才有可能与 字帖逐渐合拍。理解得愈正确,愈容易合拍,就愈成功。 这是读帖的第一个任务。
3、临写注意的问题 点画要圆浑灵动,饶有隶 书笔意;布局要疏朗得体, 但行间气息要得茂密沉实。
晋代楷书名作临摹(2)
王羲之《黄庭经》的临写 1、艺术特点分析 结体疏朗秀逸有致,点画漾翳无际为此帖的主要艺
术特点。
2、临写注意的问题 用笔要中和,不激不厉;结
体要飘逸安详,雍容和穆; 处理好笔与意的关系,因为 此作乃以意韵取长的作品。
书法教学中的读与临
什么是“帖”
• 帖,一般称之谓“法帖”,是专供人们欣赏、研习书法用 的。
怎样读帖
一、认真的 “读” • 要临好帖必需读好帖,因此说读帖必需先认真细致的读
,如果马马乎乎地读,就 会觉得毫无意义,甚至会感到多此一举。 因此读和看不是一码事,和欣赏也不同。 读和诵相似,但比诵深刻。读有看的意义,但比看仔细, 读有欣赏的意思,但比欣赏 认真。认真细致的读帖是个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