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变迁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年相当于日本的23%下降到7%,相当于西欧的水平也由1950年的10% 下降为7%。 只到1978年以后中国人均GDP的相对水平才开始迅速上升。1998年, 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迅速上升到55%,相当于日 本水平的比例上升到15%,相当于欧洲水平的比例上升到17%。 分析世界各国经济的历史轨迹,可以将这一历史分为传统经济阶段 和现代经济阶段。在传统经济阶段,人口与经济总量同步发展,人 均水平增长率为零,人均经济水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支撑社会生 产的主要是经验性的传统知识和技术。现代经济的表现是人均经济 开始增长。 根据中国经济历史轨迹与世界经济轨迹的关系,中国经济历史可以 划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代:在全球都处于传统经济阶段的时候,各 国人均经济水平的相对关系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我们称之为静态稳 定时代。而后,随着一些国家进入现代经济阶段,中国与世界经济 的轨迹出现动态变迁的局面,我们称之为动态变迁时代。根据中国 与世界经济相对水平变化的方向,我们进一步将这个时代分为经济 趋异阶段和经济趋同阶段。 以此为框架,公元元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历史轨迹可以划分为不
经济变迁给生活带来 的变化
主修: 主修:徐云才
一、细说我国2000年来的经济是如何变化的 细说我国2000年来的经济是如何变化的 2000 二、经济变化带给住的影响 三、经济变化带给餐桌上的影响 四、经济变化带给服饰的影响 五、经济变化带给交通的影响 六、经济变化带给通讯的影响 附、了解中国人民币的发展史
1840年以来)的动态变迁特征是,先由强迅速衰落变为弱国,后由 弱势迅速崛起变为强国,呈U字型曲线。 经济趋异阶段(1701——1949)。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出现差距, 中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并且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停滞时期(1701——1840)。1700年以后,由于 工业化产生的现代经济增长已经在欧洲开始,但是中国依旧处于传 统的农业社会。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下,中国人均经济发展水 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700年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1990年PPP国 际美元,下同),略低于西欧和世界人均水平,略高于日本人均水 平。到1820年中国的人均GDP还保持在600美元,但是已经落后于日 本人均水平,相当于日本和世界平均水平的90%,不足西欧人均GDP 的1/2。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开始趋异。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解体时期(1841——1949)。1840年之后中国沦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传统农业经济解体。而在世界范围内,工 业化开始扩散,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二梯队开始启动,世界进入现代 经济增长阶段。中国处于内忧外患当中,未能赶上这一次工业化的 浪潮,这是中国近代在经济发展上所丧失的最大的战略机遇期。美 国在这一时期当中由列强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841年至 1949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展,世
界产值增加了6倍多,世界人均水平提高了2.8倍,中国人均GDP反而 出现下降,1950年中国人均GDP降为439美元,比1840年的水平下降 了27%。因此,1841年到195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同世界大趋 异的时期。到1950年,欧洲人均GDP相当于中国人均GDP的倍数,由 1820年的2.1倍扩大到10.5倍;美国人均GDP相当于中国的倍数由2.5 倍扩大到15.6倍。 经济趋同阶段(1950——2050)。20世纪50年代初期,社会发展停 滞到最低点后,中国开始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尤其在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向世界开放以后,走上与 西方发达国家趋同的道路。 现代经济增长初期(1950——1978)。1949年中国取得了民族的解 放和国家的独立。以此为基础,中国进入了迅速的全面工业化进程 ,在比欧洲晚了近200年后,现代经济增长终于在中国起步,并且实 现了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到1978年,中国成功地遏制了 184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下滑、人均GDP下降和人均GDP 同世界人均GDP差距拉大的局面。但是,这一阶段也是世界经济增长 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中国因种种原因没能把握这一次世界经济迅速 增长的战略机遇期。日本正是利用这一历史时期由资源匮乏的战败 国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因此,到1978年中国人均GDP仍居世 界后列,同世界发达国家
同的历史时代、阶段和时期。 根据中国占世界GDP总量比重、中国人均GDP增长特点以及中国经济 相对于世界经济水平的变动情况,把公元元年到2050年划分为两个 时代:中国经济静态稳定时代(1——1700)和动态变迁时代( 1701——2050)。 1700年以来到205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划分为两大不同阶段:经 济趋异阶段(1700——1949);经济趋同阶段(1950——2050)。 具体来看,又可以把170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划分为6个时期:传统 农业社会停滞时期(1701——1840)、传统农业社会解体时期( 1841——1949)、现代经济增长初期(1950——1978)、经济起飞 时期(1979——2000)、经济起飞中后期(2001——2020)和经济 向成熟推进期(2021——2050)(表3)。 静态稳定时代(1——1700)。1700年之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处于 传统经济社会,各国人均经济水平相对稳定,中国人均经济水平略 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水平。 动态变迁时代(1701——2050)。1700年之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始 现代经济增长,由于开始现代经济增长时间早晚的差异以及经济增 长速度快慢的不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处于动态变迁的过 程当中,称之为动态变迁时代。它包含两个历史阶段:经济趋异阶 段和经济趋同阶段。中国经济相对于世界经济(特别是
首先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使欧 洲国家在实际人均收入和科学技术能力方面追赶并超过了中国。中 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让位于西欧,但是由于当时的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还限于欧洲,因此,中国人均经济水平继续领先于世界 平均水平。 1820年之后,随着近代世界工业化的迅速成长与扩张,以及中国从 1820年到1950年经历国外侵略和国内战争,中国开始大大落伍,并 且急剧地衰败。中国人均经济水平开始迅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麦迪森的计算,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由 1820年的90%,下降到1870年的61%,1913年的37%,到1950年又进一 步下降为21%短短70年,中国由世界上相对富裕的国家变为当时世界 上最贫穷的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既降低到中国历史最低点,也降到 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位居世界后列。这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 所继承的历史遗产和赖以起步的初始条件。 中国是在1950年才开始正式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1950年到1978 年期间,中国在首先抑制了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继续下降的趋 势之后,又逐渐控制了人均GDP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下降的趋势。但 是,人均GDP相对于现代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欧洲和日本)继续下降 的格局未能避免。1973年,中国人均GDP由1950
力。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开始回升,到1998年,中国经济总 量(按照PPP计算)占世界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1.5%的水平,这标志 着中国开始了经济迅速崛起的历史新阶段。 从现在到2020年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它关系到中 国能否在当前发展的基础上,在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 上再上一个台阶,超过美国,达到世界总量的22%,进入经济发展的 强盛期。 中国经济总量在历史上虽然曾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 长期来(至少在我们研究的起点,即公元元年)远远多于外国(人 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所以在人均经济水平上并不高。而且 ,中国人均经济水平领先于世界的时间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而传统 社会的一个基本经济发展特征是人均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因此, 中国人均经济水平在世界上的长期领先并没有带来人均财富在时间 上的积累效应,因而也不可能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本积 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因而,这种领先是一种 静态的经济领先。一旦其他国家开始现代经济增长,中国的静态领 先地位就会迅速丧失。尽管从公元元年以后的1500年中,中国的经 济发展水平就人均收入而言一直是世界领先的。但是,随着西欧在 16世纪之后揭开现代经济增长的序幕,中国人均经济领先地位迅速 丧失。
细说我国2000年来的经济是如何变化的 年来的经济是如何变化的 细说我国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2000)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0) 2000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 历史变迁。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从公元元年以来的 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 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 重一直在20%以上。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 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 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在这一 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 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 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 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 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 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 的水平。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
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经济起飞时期(1979——2000)。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 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迅速上升,中国人均GDP同 世界平均的差距迅速缩小,出现大趋同的态势。具有历史意义的事 件是按照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DP水平由世界低收入组上升到世界下中 等收入组。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到1998年中国人均GDP为3117美元,是 1950年的7.1倍,是1978年的3.2倍,已经进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发展 阶段,与世界人均水平相对差距由4.82倍缩小到1.83倍,与西欧人 均水平相对差距由10.46倍缩小到5.75倍,但是与日本人均水平相对 差距由4.39倍提高到6.55倍。 21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发展将先后经历经济起飞中后期(2001— —2020)和经济向成熟推进期(2021——2050)。这两个时期,将 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