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图像监视系统4.1 总则4.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电站图像监视系统。
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4.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4.1.3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4.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4.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2 技术要求4.2.1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
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J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nJ79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T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57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9254-88 《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干扰极度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3926.n-92 《工程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JGJ/46-8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10408-89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6677-1996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4.2.2 环境条件4.2.2.1 环境温度:-10~+55℃;4.2.2.2 相对湿度:5%~95%(无凝露也不应结冰)4.2.2.3 大气压力:70kPa~106kPa4.2.2.4 抗震能力:水平加速度:0.2g;垂直加速度:0.1g。
4.2.2.5 海拔高度:小于1000m4.2.3工程条件4.2.3.1 系统规模及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4.2.3.2 图像监视范围及对象1) 电站厂区内环境。
2) 电站周界大门等。
(包括尾水等)3)开关站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4)电站厂房内各主要设备间(包括发电机层、励磁变间、中控室等)。
5)电站闸门(包括坝区闸门、压力前池闸门等)6)要求图象系统能够在电站进行操作或事故、故障告警发生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对应的图像并启动录像机记录相关联画面。
4.2.3.3图像系统配置原则4.2.3.3.1监视开关站35kV配电区配置2台球形摄像机。
4.2.3.3.2大门及厂区设置1个固定摄像头监视电站大门;设置2台球形摄像机球机监视厂区和生活区。
4.2.3.3.3厂房内主要设备间1)中控制室室设置2台云台摄像机。
2) 10kV高压配电室设置2台云台摄像机。
3)发电机层设置2台云台摄像机。
4)励磁变间各设置1台固定摄像机,共3台。
5)水轮机层设置2台云台摄像机,3个固定摄像头分别监视水轮机顶盖。
4.2.3.3.4闸门监视1)坝区设置4台固定摄像机监视闸门,设置1台球形摄像机监视坝区全景。
2)压力前池设置1台球形摄像机。
4.2.4技术性能要求4.2.4.1 一般要求:供方提供的图像监视系统的产品,必须能在环境、抗干扰等方面满足在电站中强电磁场干扰环境下使用的要求,产品资质文件应提交需方审核。
4.2.4.2 系统组成:4.2.4.2.1 本工程设置的图像监视系统,应包括监视上述范围及对象的图像监视系统的设备,主要有:各种类型的摄像机和后台监控主机、硬盘录像视频服务器、视频切换矩阵等设备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材料等组成。
4.2.4.2.2图像监视系统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能够与自动化系统、防盗以及消防系统的告警输出联动,当出现异常情况,摄录系统应即时转向及对焦,启动录象系统进行记录。
同时在告警监视器上弹出告警画面,打开告警点的照明、警铃等告警的智能联动处理,并且以字幕、声音形式报警。
当断路器、隔离开关主刀、地刀变位时应推出相关画面;各主保护动作时推出有关保护柜的画面;主变温度报警时,推出主变画面。
4.2.4.2.3 图像监视系统应具有远传功能,图像传输格式采用MPEG-4,远程终端通过网络能实现浏览画面和控制摄像机的功能,并且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对该系统的不同球机进行控制,如多用户对同一球机进行控制时,权限高的用户可以优先控制。
4.2.4.2.4视频传输距离≥300米的摄像设备通过光纤与图像监控系统相联。
4.2.4.3 设备硬件性能要求4.2.4.3.1图像监视系统硬件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100000小时,平均维护时间≤0.5小时,整个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20000小时。
4.2.4.3.2视频信号制式应符合国家标准,图像清晰度在625线以上。
同时在视频显示功能中,各种菜单、说明都应为中文显示。
4.2.4.3.3图像摄像机具有夜间及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摄像功能,要求图像摄像机均具有红外夜视功能。
球型彩色摄像机光灵敏度≤0.02Lux,清晰度大于625线,具备64个预置点。
4.2.4.3.4彩色摄像机光灵敏度≤0.1Lux,清晰度大于480线,具备10倍变焦镜头或广角自动光圈。
4.2.4.3.5室外摄像机支架的选择必须满足荷重要求,同时具备防锈防腐功能。
4.2.4.3.6摄像机视频、控制信号传输介质的选择应能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确保摄像机在各种环境下长期正常工作。
4.2.4.3.7防雷击及抗干扰功能:整个系统应具备较强的防雷击、防电磁干扰功能,应有足够的防雷和抗干扰措施4.2.4.4 系统性能及功能要求4.2.4.4.1实时图像监控与电站安装在监视区设备进行配合,对环境进行防盗、防火、防人为事故的监控,对电站设备如主变、场地设备、高压设备、电缆层等进行监视。
通过通信网络通道,将被监视的目标动态图像以IP单播、组播方式传到监控中心,并能实现一对多(一个远程终端同时连接监控多个电站端视频处理单元),多对一(多个远程终端同时访问一个电站端视频处理单元)的监控功能。
报警信号、站端状态信息、控制信息以TCP/IP方式与监控中心实时通信。
运行维护人员通过视频处理单元或工作站对电站设备或现场进行监视,对电站摄像机进行(左右、上下、远景/近景、近焦/远焦)控制、也可进行画面切换和数字录像机的控制。
4.2.4.4.2 设备控制功能• 操作联动控制要求:在非法入侵时(高频脉冲电子围栏,包括电站大门等),与现场摄像机实现联动;图像监视系统的监视画面应能与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控制、状态信号相关联,当计算机监控系统发出控制信号或有状态报警时,与其相关联的图像画面应能实现自动切换,并在计算机和录像机中记录报警信息和相应的图像画面;应能与其它计算机系统如火灾消防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警视联动等。
• 可设置现场矩阵。
• 可设置现场球型摄像机,包括设置预置位、区域名称、区域遮盖等所有智能球型摄像机功能。
• 采用具有预置点的高速一体化摄像机,能实现电站任意摄像机、摄像机预置画面的快速切换。
可通过点击电子地图上的设备单元实现任一摄像机对该单元画面的快速切换。
• 可完整的控制前端设备:如现场云台、电动变焦镜头、摄像机电源、防护罩雨刷、加热器、灯光、空调电源各种受控设备。
4.2.4.4.3 报警功能• 现场报警器可以方便的与各种现场探测器连接,组成安全警卫自动系统。
• 各种探测器可以方便的布防、撤防,并可按时间自动投入或自动撤防。
• 报警视窗内提供报警信号的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点击报警信息切换报警画面。
• 提供语音报警和电话、传呼报警等多种方式。
• 报警信息储存管理,实现报警联动录像,具备长延时录像和慢速回放功能。
可以多种方式查询报警信息。
• 可方便通过弹出菜单设置报警联动的摄像机,可以联动智能球型摄像机的不同预设置位。
• 报警信息可以区分该报警信息是否已被用户检查确认。
• 系统应具备处理多事件多点报警的能力。
4.2.4.4.5网络功能• 可方便接入局域网,所有网络用户均可浏览图像。
• 网络用户权限可控。
4.2.4.4.6密码保护可查询打印• 提供密码保护,根据不同级别的密码,限制不同的操作。
• 操作及报警记录功能、查询打印功能。
4.2.4.4.7 抗干扰要求为了本系统在高压环境中正常运行,电源干线和支线采用必要的保护,对于户外设备,对操作过电压、大气过电压及静电感应等应有保护措施。
供方应对设备及电缆屏蔽层的接地,系统抗干扰措施作重点说明,证明其产品能适用于电站的电磁环境。
4.2.4.4.8 监控中心考虑到中长期发展的需要,遥视系统要多级组网能力。
图像监控系统应具备统一接入调度中心遥视监控中心的能力。
4.2.5 设计要求4.2.5.1供方应负责图像监视系统的组态、软件的设计。
4.2.5.2供方应负责图像监视设备的系统图,设备布置及安装接线设计详图。
4.2.5.3供方应负责与计算机监控系统联动的调试工作。
4.2.5.4各保护小室摄像机电源由需方提供。
其余摄像机及与图像监视系统有关的设备所需电源均由供方提供并负责接线。
系统外接的两路交流电源由需方提供,当一路交流电源消失时,图像监视系统应能自动切换至另一路交流电源上。
其参数为交流220V、50Hz。
当电源电压在+10%~-15%额定电压、频率在+2%~-2%范围变化时,系统应能长期正常工作。
4.2.5.5 图像监视系统的设备应装设防雷接地保护以防止过电压导致装置损坏。
4.2.5.7主机应提供与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连接的接口,其接口方式采用RS485串口或网络接口。
4.2.5.8主机应提供与其它报警控制器如火灾消防系统的接口。
4.2.5.9图像监控系统应提供与远程监控终端的接口(2个2M数字接口),即能通过2M数字接口与通信设备复接。
4.2.6图像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系统可用率 > 99%视频采用标准的PAL制式采用先进的H.264视频压缩方式图像质量达到DVD效果(720×576)图像传输帧速率≥ 25帧/秒控制接口采用RS485/RS232方式系统传输延迟 < 0.5秒计算机显示分辨率为 1024×768系统时钟精度 < 1秒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 20000小时系统硬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 100000小时系统平均维护时间MTTR < 0.5小时计算机CPU负荷率平均 < 30%系统响应时间监控画面显示与实际事件发生时间差 < 0.5秒事件报警到系统自动记录相应画面时间差 < 0.5秒各报警探头报警到后台信息显示时间差 < 0.5秒现场监控端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视频输入:16路标准视频(PAL制式)输入视频输出:VGA标准显示器/监视器压缩标准:H.264图像效果:25帧/秒图像分辨率:DVD画质(720×576)硬盘录像:录像容量可以扩充,压缩率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