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导论期末复习材料一、考核目标和范围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组成,初步了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并使学生掌握学习物流的基本方法。
具体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概念及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物流系统及系统管理的方法,掌握物流的功能及作用、现代物流产业的构成和性质、物流服务、物流标准化、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政策等。
二、考核方式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题型多样,偏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复习资源和复习方法1、主教材:《物流学导论》汝宜红,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2、教学课件:见学习平台“课程学习”。
复习方法:教材资料结合每周的周导学内容,完成每阶段作业四、期末复习重难点第一章物流的概念与作用第一节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分类方法;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第二节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管理的定义、基本内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特点第三节物流的作用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物流创造空间效用、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物流对企业的作用第二章物流的发展本章重点掌握物流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世界物流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物流现状。
第三章物流学及其基本理论本章重点掌握建立物流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物流学学科体系;物流学的主要观点(商物分离、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第三个利润源说、效益背反说、物流森林)第四章物流功能要素本章内容也是本课程的重点。
1.理解物流活动的基本构成。
2.理解物流各功能要素的定义。
3.掌握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每一项物流功能要素的特点及其合理化方法。
第五章物流服务1. 了解物流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理解并掌握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方法。
3. 理解物流服务内容设计及物流服务的实施过程。
第六章物流标准化主要介绍物流标准化方面的内容,要了解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及我国物流标准体系组成框架构想。
重点掌握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种类、作用及意义、物流标准化的方法。
第七章物流产业本章重点:掌握物流产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物流产业的结构特点;了解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现状;了解物流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五、期末考试题型及典型例题题型: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典型例题举例:1、名词解释物流学:以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为对象,研究物品实体流动的概念、理论、规律、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2、简答题建立物流学科理论体系有什么意义?(1)物流实践发展亟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2)新兴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支撑。
3、综合分析题某公司只经营集装箱运输业务,如果有客户要求零散运输,你会如何处理?答:如果企业刚起步,那是应该做的,其好处可能有:(1)提高车辆利用率,车辆停一天,就浪费一天的成本,包括车辆的折旧费,员工的工资等;(2)提高营业额;(3)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企业刚起步,需要打开市场。
但如果企业做到一定程度,有了固定的大客户营运合同,为了一次偶尔的零担业务,而冒可能失去大客户的风险,不值得。
企业的车辆毕竟有限,一个企业不可能有很多空余车辆。
就算有,如果大客户来了定单,这时因已派出车辆,而导致定单的无法执行,不仅要赔偿巨额违约金,而且有可能失去大客户,得不偿失。
六、练习题及答案详见每阶段阶段作业及复习题库第一章物流的概念与作用一、名词解释1.物流(0.8):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2.物流管理(0.8):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13.时间效用(0.6):物品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有一段时间差距,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效用。
14.空间效用(0.6):物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距,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空间,由于改变物品的不同空间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作空间效用。
15.第三方物流(0.7):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1二、简答题1.现代物流管理有哪些特点(0.7) 3(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3)以信息为中心(4)重效率,更重效果2.物流的效用有哪些?(0.7) 2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效用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和创造空间效用两个方面。
(1)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缩短时间;弥补时间差;延长时间差。
(2)物流创造空间效用从集中生产地流入分散需求地;从分散生产地流入集中需求地;在低价值生产地流入高价值需求地。
3.物流对企业的作用体现在什么方面?(0.7) 4(1)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①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②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③物流是发展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2)物流的降低成本价值(3)物流的利润价值(4)物流的服务价值4.物流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0.6) 4(1)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经济杠杆调节、引导物流活动,执行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
(2)行政方法:依靠领导机构的权威,运用行政命令、指示等手段,采取令行禁止的方式执行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
(3)法律方法:指运用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的手段,执行物流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
(4)教育方法:指运用系统学习和普及宣传的手段,执行物流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
5.物流管理的内容有哪些?(0.7) 3(1)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3)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6.物流管理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0.7) 4(1)注重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2)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3)坚持社会化、现代化与合理化的原则(4)贯彻经济、行政、法律和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7.简述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0.7) 4(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3)以信息为中心(4)重效率,更重效果第二章物流的发展简答题:1、物流发展各阶段有哪些特点?(0.4)42、世界物流的发展呈现哪些趋势?(0.6) 3(1)电子物流的发展。
(2)物流企业的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3)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3.从国外物流发展得到哪些启示?(0.4) 5国外物流发展经验表明,集约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我国物流的发展应从物流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市场物流需求出发,通过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吸收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着重改组改造传统的运输企业与物资企业,重建物流网络体系。
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以物流业的规模结构优化调整作为本国物流发展的战略。
我国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要重点学习其观念、原则,融合国外现成物流管理经验。
同时又能结合我国仓储、运输等领域的企业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需求特点,实现与促进物流本土化。
第三章物流学及其基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商物分离(0.7)1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2.效益背反(0.6)2效益背反: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3.物流学0.8 1物流学:以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为对象,研究物品实体流动的概念、理论、规律、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二、简答题1、建立物流学科理论体系有什么意义?0.6 3(1)物流实践发展亟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2)新兴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支撑。
2、简述物流学的基本框架。
0.7 3物流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划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
3、物流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哪些?0.8 3(1)商物分离。
(2)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
(3)第三个利润源说。
(4)效益背反说和物流的整体观念。
(5)“服务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说。
4、举出效益背反现象的实例。
0.5 3虽然在许多领域,效益背反的现象都存在,但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尤其严重。
例如包装问题。
如果一件商品包装越精美,越结实,则它的包装成本就高。
那么如果在包装方面降低对外观、质量的要求,就能节省包装成本,则产品利润就会提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节省的包装降低了对产品的反复效果,则在装卸和运输途中就必然会造成大量损失。
显然,包装的效益是以其他的损失为代价的。
我国流通领域每年因包装不善就出现上百亿元的损失,就是效益背反的实例。
第四章物流功能要素一、名词解释(都是2)1.包装0.7包装: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按包装在物流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可以将包装分为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
2.装卸搬运0.装卸搬运: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是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
是在同—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二者全称“装卸搬运”。
3.六不改善法0.7六不改善法:为装卸搬运的合理化措施,具体的内容有:①不让等;②不让碰;③不让动;④不让想;⑤不让找;⑥不让写。
4.运输0.7运输:是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5.储存0.7储存是保护、管理、贮藏物品。
指在商品生产出来之后而又没有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所进行的商品保管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之下,根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商品存放在一定的场所的活动,它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6.配送0.7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7.物流信息0.7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8多式联运0.7是通过将铁路、公路、船舶、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机地复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和多工具相互衔接进行运输的一种方式。
9.流通加工0.7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