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地图篇
100°E 110°E
间隔大,范围大; 间隔小,范围小
10° 5°
范围小 比例尺大
范围大; 比例尺小
练习3、
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C )
3° 4°
26°
A
25°
25°29′ 25°30′
11°26′
C
11°25′
5° 10°
15°
B
10°
20° 25°
5°
D
0°
方法:
二、等高线和地形图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
陡崖——在等高线重叠处,用一组与等高线垂 直的示坡线表示。 如果有河流经过,易形成瀑布
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段
等高线重合的条数为n 等高距为d
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H (n-1)*d≤H<(n+1)*d
峡谷——两侧高程大致对称且基本相互 平行的一组密集等高线(如图中戊)。
山谷
山脊
山脊
山谷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高密低疏使山坡视野好;低密高疏使山坡视野不好。
知识点归纳:
1、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1)山峰:闭合曲线中间数值最大。 (2)小盆地:闭合曲线中间数值最小。 (3)山谷:等高线弯向数值大的区域。 凸高为谷 (4)山脊:等高线弯向数值小的区域。 凸低为脊 (5)鞍部:位于山顶两山顶之间山脊的最低处山谷的 最高处。 (6)陡崖:等高线的重合处,山谷处的陡崖有瀑布。 (7)凹坡:高密低疏是凹坡视野好。西南→东北 Nhomakorabea西→东 。
P5文字描述
一、地图三要素——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数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
的数字。
读图1.1.7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回答题目
1. 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 D
A. 面积相同,比例尺不同 B. 比例尺相同,面积不同
C. 面积:甲>乙>丙
C山谷
100
200
②
①③
C 300
B 100
200 300
D山脊
300
200
②
①③
D 100
E鞍部
M 山顶
400
X
山10谷0
200 300 400
米 300
E
山顶N
200 100
米
400
300 200 100
山谷
300
Y
200
100
等高线
地形图
XY
MN
地形剖面图
F陡坡、G缓坡
1000
G
F
河流
500
高二区域地理地图篇
比例尺 图例
方向 注记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1、比例尺概念、表示方法 ①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5厘米
②表示方法
1:8000万
0 800千米
图上1cm表示地面距离800千米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不同表示方式的比例尺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是 ②。
③
①
②
③
思考:
范围相同,比例尺大的,图幅怎样? 范围相同,比例尺小的,图幅怎样?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4、比例尺的放大和缩小
练习7:一张1:12 000 000的地图
若将该图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4倍,放大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
)A
A、1:3000 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0千米
C、1:6 000 000
D. 比例尺:甲>乙>丙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
海
拔
等高线—— 陆地表面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
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4)同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反映坡度缓陡
二、等高线和地形图
2.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实例
山谷
山 脊
山谷
山
脊
二、等高线和地形图
4.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实例
山顶
陡崖
鞍部
山顶 陡崖
二、等高线和地形图
4.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实例
峡谷
二、等高线和地形图
2.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
体
的
山谷
不
同
陡坡
部
位
缓坡
鞍部
山顶
山脊
二、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缓坡、陡坡、峡谷等 (2) 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A山地 B盆地
A 300
200 100
H陡崖
400 300
H
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200 100
(3-1)*100 ≤H< (3+1)*100
200 ≤H< 400
H峡谷
400 300
300 400 H
河流
例1、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
(沿1C)D方沿向AB所方作向的所地作形的剖地面形图剖是面甲图(是甲乙或(乙甲)或乙),
(2)在等高线图上标出山脊和山谷的位置
比
170° 180° 170°
例
尺
A
50°
的
计
B
60°
算
练习1:若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2.22cm,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1:50。0,0000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比较1/500与1/5000谁大?
a、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b、根据经纬网比较比例尺大小
经纬度间隔相同 的网格,间隔所 跨经纬度越多, 表示的范围越大, 比例尺越小。
3、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练习5:下面三幅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②,最小的是 ③。实地范
围最大的是 ,最小③的是 。 内容最详细是② ,最简略的
山顶
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洼地(盆地) 数值中间低,四周高
求A、B的地表形态?
300
A
B
300
400
400 A是洼地,B是山地
结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脊
水流方向
在山脊上,水往两侧走,即分水线
集水线
山谷
如何根据等高线确 定河流的流向:
河流一定在谷地,河流沿 集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
D、1:9 000 000
一、地图三要素——方向
1、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据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指向北 3、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东北、丙地练在习丁地8:西北的是( )
C
A
D
B
(1)图中村庄A大致在 村庄B的 正方北向。
(2)图中公路CD的 走向大致是
凸坡:低密高疏是凹坡视野不好。
例2、读下图为我国某省 的地形等高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12—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