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调了最低标准工资标准,从去年1280元上调至1450元,上调的幅
度13%。
达到国家规定的“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将年均增长达13%以上”
的“最低标准”。
现已公布的2012最低工资标准的城市有深圳(1500元)和北
京(1260元)等等。
虽然,上海的最低工资的增幅远不及与江西增长超过20%“豪气”。
但
是细究一下,上海最低工资标准1450元是“净价”,加上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后
还原为工资收入应该不低于1800元。
考虑到企业代缴和为员工支付的“五险一金”,那么员工到手1450元,企业大概要支出2592元。
其中企业须缴付的部
分大部分进入社会统筹。
1450元在上海的这样的城市生活堪称艰难。
员工到手1450元,企业要支付2500元,“当家人”自然心中也不平衡。
但是,没办法,开门营业就必须
要有这样的承担。
我的好奇是,每年最低工资是按照什么标准或者公式推算出
来的。
在翻看所有的相关新闻时,都没有对此予以说明。
我猜测是考虑了从物
价上涨对员工的生活的影响,自然也考虑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因为工资的支付
者是企业。
这是相互平衡的结果。
比较清楚的是最低工资标准带来的影响:
1.抬高了企业薪酬支出。
如果企业在2011年亏损或者利润增长不足5% ,只要还在运营,企业也必须支付新的最低标准。
雇主就会降低或者收缩员工规模,或者反过来招聘大量低薪员工替换有经验的。
近年来,制造企业转移到
最低工资标准较低的区域已成风尚。
2.增加了薪酬调整频率。
企业的薪酬预算制定多数在上一年的年底进行。
预算的增减主要依据企业运营的业绩和来年的发展计划。
薪酬调整的倾向
对象主要为高业绩的核心人才和收入偏低员工。
若调薪后,员工收入仍无法达
到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将在4月份再次上调。
3.收入增加后还是缺人。
工资性收入增长总是赶不上物价的步伐。
新
的最低工资标准当然仍然不够在上海的生活,所以需要想办法赚更多的钱。
比如加班、兼职等。
据悉,制造业工人的收入中一半以上来自加班费。
当然还有灰色收入,不过拿最低工资的人多半没什么灰色收入的来源。
所以,如果你的员工拿着低工资,没有额外的收入来源,没有家人可以依靠,那么他对你说byebye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4.低收入者心理失衡加大。
我们的调查显示。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后
,比最低工资标准高出40~60%的员工收入增长最缓慢,而对企业内高收入人群几乎零影响。
比如在上海,月薪3000元的人,他们的收入与领取最低工资的员工收入差距在缩小,在薪酬总预算的cap下,他们的收入增长多数是最在平均线下的。
在欧洲很多企业的付薪是依据一个可以负担么样的生活来考虑的,称
为“living wage”,包括他或她必要的生活开支的家庭负担,个税还可以有多
种的消费抵扣,比如抵扣保险。
当然现在这成为欧洲经济衰退的一大原因,这在中国也不可能实行。
但是,我们工资到手也是这样花费的。
最低工资的倍增计划之目标也是基于此的考虑吧。
特别在GDP减速的时候,要求工资增长单边上扬,除了企业必须提高营收能力,政府是不是也要有所承担呢?比如减税,又比如承担一部分最低工资的支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