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我国新闻的基本体裁——消息,主要脱胎于古代文体的( )。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记叙文
消息按篇幅的长短分类,有简讯、一句话新闻,以及( )。
A.主体新闻
B.标题新闻
C.社会新闻
D.视觉新闻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讲究辩证法,就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正确选择事实,以及()
全面地看待事物 B.运用“两点论”
C.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D.防止片面性
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区别不包括()
A.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不同
B.活动客体的选择不同
C.目的和作用不同
D.实施主体不同
新闻结尾“福特希望能大量生产这种汽车,并尽量降低成本,使许多美国人都能买得起。
”属于()。
A.呼吁式结尾
B.补充式结尾
C.展望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尊重事实
C.是否按计划行事
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记者识别、选择新闻的主要依据是()
A.个人兴趣
B.新闻价值
C.媒体定位
D.社会效应
记者采访时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相关方面入手,旁敲侧击。
这是()
A.开放式提问
B.诱导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市民喜欢购买本地的报纸,是出于()
A.新闻的接近性
B.新闻的重要性
C.新闻的趣味性
D.新闻的时新性
新闻标题《京剧舞台上的“洋”贵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呼告
C. 双关
D. 仿拟
说明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置于消息开头的文字,叫做( )。
A.导语
B.开头
C.电讯
D.电头
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
B. 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
C.能否随机应变
D. 是否有一定的准备
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
A.骨干材料
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
D.第一手材料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衣著服饰、神情举止,
乃至见面时的开场白,这是为了形成良好的()
A. 晕轮效应
B. 登门槛效应
C. 首因效应
D. 蝴蝶效应
写现场目击记适合采用的是()。
A. 并列式结构
B. 时间顺序式结构
C. 悬念式结构
D. 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 )
A.采访决定写作
B.写作决定采访
C.采访与写作分离
D.采访与写作同等重要
采访中,从相反方向“明知故犯”地提出一个分明错误的问题,这是()
A.激将法
B.错问法
C.侧问法
D.设问法
记者和采访对象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A.繁杂性
B.双向性
C.互利性
D.对等性
作为一条报道原则,新闻写作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的最显著标志是( )。
A. 宏观真实
B.立足总体真实
C. 事件真实
D. 用事实说话
新闻采访目的服务于 ( )
A.报道思想
B.报道题材
C.报道体裁
D.报道手段
《肯尼迪总统遇刺》采用的是()。
A. 并列式结构
B. 时间顺序式结构
C. 悬念式结构
D. 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闻结尾“据悉,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0多篇,其中5篇是海外学者专门寄来的。
”属于()。
A.呼吁式结尾
B. 展望式结尾
C. 补充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记者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
由发挥的余地。
这是()
A.开放式提问
B.诱导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新闻标题《蚊蝇与臭气齐飞污水共粪土一色》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呼告
C. 仿拟
D.双关
在采访方式中,最有利于了解各方矛盾、焦点所在,有利于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是()
A.个别访问
B.召开座谈会
C.新闻发布会
D.非集体采访
记者入住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北街村村主任家的见闻,这种采访方式是( )。
A.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
C.易地采访
D.巡回采访
人物通讯写作中,在运用人物语言再现人物形象时,人物的语言要求( ) 。
A.反映事物本质
B.可以适当渲染
C.可以适当虚构
D.必须是实有其言
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
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
A.综合性
B.全面性
C.直接性
D.敏感性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新闻背景
采访对象
闭合式提问
时间顺序式结构
新闻价值
导语
开放式提问
辨析与简答二选一,你猜会是哪个咧??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陈述理由。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24分)
1、获取新闻线索主要靠爆料电话。
2、突发性新闻也要做好采访准备。
3、记者识别、选择新闻事实主要依据个人喜好。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24分)
1、简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
2、简述记者提问的方法。
3、简述积累剩余材料的重要性。
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6分,第二小题20分,共36分)
第一小题:
某地发生了一场道路交通事故,你作为一名记者要前往现场采访报道,请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列出你的采访要点。
近几年,劣质奶粉、毒大米、毒猪肉、毒粉丝、红心鸭蛋等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致使消费者整日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而苦恼发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食品安全法草案”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其中收到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意见占1/5。
如果你作为本地都市报社会新闻部记者就此事做专题报道,请列出自己的详细采访大纲。
第二小题:
你猜它会是什么样滴改写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