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套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

10套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 )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A.实事求是原则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D.内外有别原则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A.采写人情稿B.拿原则作交易C.见利忘义D.有偿新闻5.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A.搜集创作素材B.采风问俗C.取得人证物证D.识别和获取新闻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 )A.指明采访的去向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

"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A.广泛地接触群众B.多方面地挖掘材料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8.《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记者的笔杆子硬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A.认真做好记录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10.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B.思想更加开放C.有思想活动D.有细节与故事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A.蹲点采访B.隐性采访C.易地采访D.交叉采访12.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 )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1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领导未表过态的问题14.《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记者被派到广东去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C.蹲点采访D.易地采访15.采访中考虑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 )A.为了突出其新闻性B.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可以给采访对象一个交待16.民国初年在《申报》等报纸发表风靡一时的"北京通信"的著名记者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林白水D.徐宝璜17.通讯写作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借助文学手法,其表达方式比消息写作更为多样。

在下列表达方式中最为主要的一种是( )A.描写B.叙述C.议论D.抒情18.无论哪一篇消息,绝不能没有的部分是( )A.导语B.主体C.背景D.结尾19.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这种表现方式被称为( )A.分析报道B.事件特写C.工作通讯D.概貌通讯20.新闻结构犹如人的骨骼,是一种组"局部"为"整体"的营造艺术,它被当代西方写作学称为( )A.新闻建构B.组合艺术C.建构艺术D.仿人体艺术21.在消息写作上,要力求避免所谓的"三重复",是指( )A.避免导语、主体、背景的重复B.避免导语、主体、结尾的重复C.避免标题、导语、主体的重复D.避免标题、导语、背景的重复22.所谓新闻的生命,也即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 )A.及时B.真实C.生动D.具体23.作为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在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部分是( )A.导语B.主体C.背景D.结尾24.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的最主要区别是( )A.文学性B.艺术性C.形象性D.真实性25.言简意明地反映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引导读者尽快把握新闻要旨的简要文句是( )A.新闻导语B.新闻标题C.新闻主题D.新闻主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记者通过间接手段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主要有( )A.上级渠道B.社交渠道C.书面渠道D.会议渠道E.传播渠道27.记者应该具有的基本业务能力,通常表现在( )A.社会活动能力B.随机应变能力C.职业的敏感性D.逻辑思维能力E.文字功底和口才28.核实采访记录的内容应当采用的方法是( )A.技术检验B.与其他人的记录核对C.当面核实D.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E.寻找人证物证29.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A.客观B.确切C.简练D.通俗E.朴实30.按照不同的写作形式和写作特点,我国新闻界通常把消息分为( )A.动态消息B.综合消息C.经验性消息D.人物消息E.述评性消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新闻敏感32.用事实说话33.现场观察34.视觉新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简述记者在访问中与被访问者"搭挢"的艺术。

36.新闻选材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37.简述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技巧。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38.某市一所私立学校,办得很有成效,并且有不少经验,本报决定派你去采访,请你在采访之前先列一个提问提纲。

39.下述新闻导语属于间接性导语中哪一种表述方式?该表述方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新华社天安门广场10月1日10时04分电上午10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开始。

伴随着震天的50响礼炮,由200名武警战士组成的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平台走出来,绕过矗立的孙中山先生巨幅画像,持枪行进在红色地毯铺就的天安门中轴线上,来到国旗杆基座前,一字排开,面向天安门城楼。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20分)40.根据下述一系列新闻事实材料,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写作一篇消息。

字数:650-700字。

居庸关位于京城西北约60公里处,自古就是北京西北重要屏障。

居庸关城所在之山属太行山余脉,两侧高山耸立,中间一条纵深20公里的峡谷。

这条峡谷被称为"关沟",居庸关就在这关沟的中部。

号称"控扼南北古今巨防"的古代雄关。

据长城专家考证,在居庸关修筑长城始自北魏,到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自幽州北的夏口(今南口)至恒州(今山西省大同),修建了450多公里长城,后来又从这里东修至山海关。

这时居庸关就成了万里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

在元代,居庸关是大都(北京)通往上都(内蒙古多伦)的交通要道,因皇帝经常经过,就在关内设有行宫、寺院、花园等建筑。

现存的云台就是元代修建的过街塔台基,当初上面建有3座喇嘛塔,毁于元末明初。

明代居庸关进一步成为军事重镇,其关城防御体系自北而南由延庆县的岔道城、居庸外镇(即八达岭长城)、上关城、中关城(即居庸关)、南口五道防线组成,而居庸关就是指挥中心。

关城内外设有衙署、仓储、书馆、神机库、庙宇、儒学等相关设施,元、明、清三代皇帝北巡都从此经过,其政治和军事地位都是独一无二的。

明代碑记里就称其为"天下第一关"。

即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居庸关也曾经成为重要的战场。

在巍峨的北关城楼上,至今还有意保存了被炮弹炸过的痕迹。

1961年居庸关及云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居庸关还是连接京师和塞外的交通要道,看那云台之下,青石铺就的古道上四条深深的车辙,早已将千百年来居庸关的历史嵌在其中。

量一量,最深的车辙,竟有20厘米。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遵照文物工作"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从1993年起,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投资1.2亿元,按照史书所载明代规制,对居庸关长城进行修复。

在近5年时间里,一期工程修复长城4142米,敌楼、铺房、烽燧等建筑28座,面积3万余平方米。

还修复了关内寺院、亭榭、仓库、户部常设居庸关的衙署及书馆等各种建筑30座,面积近1万平方米。

居庸关一期修复工作竣工,不仅为保护这处全国重点文物做出了贡献,向社会提供了一个旅游场所,也为中外游人多侧面了解长城提供了一个好场所。

今天是居庸关试开放的第一天,早上8点多,兴致勃勃的游人纷纷前来,以图先睹为快。

年轻的讲解员们,正向游人娓娓讲述着居庸关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便在此设防,其时此地称为"居庸塞"。

汉朝时,居庸关已颇具规模。

南北朝时,居庸关的城墙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

经唐、辽、金、元、明历代,居庸关城已是集军事、宗教、教育、商贸诸多文化为一体的古城,直至清末,才渐渐颓败。

站在高达30余米的南关城楼上四下眺望,灰蒙蒙的翠屏山、金柜山山脊之上,起伏的古城墙有如巨龙,似蜿蜒而去,又似奔腾而来。

巨龙环绕之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庙宇寺院,绘彩描金,整个居庸关城,两山夹峙,一水旁流。

悠悠的钟声在峡谷中回荡,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久远的故事。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D2.C3.B4.D5.D6.A7.D8.A9.C 10.A11.A 12.B 13.C 14.D 15.B16.A 17.B 18.B 19.C 20.C21.C 22.B 23.C 24.D 25.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ABCDE 27.ACDE 28.ACDE 29.ABCDE 30.ABCE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它是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

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32.新闻用事实说话,即写出事实并把事实说清楚,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之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33.现场观察又称目击采访,即记者在新闻现场"用眼睛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