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和案防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二、内控与案防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内控与案防的重要性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它的经营对象决 定了它高风险。因为,其他企业如果出现案件可能还 只是在产品等方面的,所以,下来损失的也不会太高, 而银行损失直接就是货币,所以说他的防御风险的纵 深是不及普通企业的。一家银行无论有再高的营利能 力,但是,也架不住其后院频频起火,其再骄人的战 绩也会被案件一票否决。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三)严格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制
制定并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制是商业银行内 部控制机制有效性的真正提升。内部控制责任 制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和意义,各级机构和部门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 内控责任,对本机构、本部门的内控建设负总 责,并将内部控制责任层层落实,各级经营机 构、各专业部门、各岗位,都要明确内控责任 人和内控职责。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什么是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内控与案防的重要性 如何构建内控机制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什么是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中诠释,内部控制是商 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 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 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系列的机制。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齐鲁银行伪造票据案
2010年底,济南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伪造金融票证案,涉及济 南当地多家银行,当地城市商业银行——齐鲁银行涉案金额较多, 预计在10-15亿元。 2010年12月6日 济南某银行报案 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报案,某银行在受理业务咨询过程中发 现一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案件发生后,济南市 公安局组成专案组专案专办,采取行动将嫌疑人刘某某及其他犯 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2010年12月15日 齐鲁银行召开董事会议 齐鲁银行官网消息,该行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董事们 一致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风险管控放在重中之重,要建 立制度制定、执行、监督及反馈相统一的动态的风险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案件所暴露出来的是典型的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 人员因素、系统管理漏洞、权限管理混乱、 题,人员因素、系统管理漏洞、权限管理混乱、监管体 制不健全等内部管理上存在的疏漏是导致银行风险的 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外部监管机构对内控和案防的要求
2010年“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 2011年深化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 2011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内部控制的要素
(一)内部控制环境。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三)内部控制措施。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一)内部控制环境
指内控所依存的运作环境。内控的效果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 1、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 清晰的组织结构,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2、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 银行行领导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 3、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从而创造全体员工均充分了解 且能履行职责的环境。 推动我行的内部控制,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内控氛围,建立以行领导为主 导,由各部门共同参与,由风险合规部、审计部为监督的内控架构。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
三、内部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措施,具体实施表现 为一系列措施。 绩效考核、内部审计、制度梳理、贷款责任认定、人 员轮岗、员工思想行为排查等都是内控措施。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有效的内控应是一个信息传递通畅、反馈灵敏 的系统,这样才能发挥内控系统的风险管理效 能。 内控不单单是风险合规部、审计部一个或者两 个部门的事,它需要全行共同推动,相互交流, 及时发现风险,预防案件的发生。
引发信用危机
鲁银行某支行人坦言,“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有些企业客户已经考 虑转移存款了,此前该支行曾被转移出存款达到2000到3000万元,不过 最难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元旦以后,该支行每天来办理存款的业务量 终于大于取款的业务量了”。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案件影响
多家银行暂停票据业务
事发后,齐鲁银行已暂停第三方存贷款质押业务, 同时拟以高现金回报鼓励客户经理拉存款。 同时山东当地金融系统人人自危,多家银行均已 暂停接收齐鲁银行的票据。而据网易财经最新了解, 对于济南当地部分银行停收齐鲁银行票据一事,当地 人民银行已出面,正积极协调此事,争取尽快恢复各 银行对齐鲁银行票据的接收。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齐鲁银行伪造票据案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手法
去年12月,济南某银行受理业务时发现一存款单 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伪 造金融票证,多次诈骗资金,此后追查出当地部分金 融机构及企业均涉此案。 齐鲁银行涉及的“金融票证伪造案”,主要是采 取“一笔存款,两份存单”骗取模式。犯罪嫌疑人刘 某某帮银行拉来一笔真实的存款,银行开具真实存单, 然后刘某某再伪造一份假的存单给企业,自己用这个 真的存单去骗取银行贷款。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机制
是对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 独立的评价、监督,并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和 处罚。它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监督评价部门需要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评价, 及时纠正我行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如何构建银行内控机制 (一)完善内部控制的程序和内容 (二)健全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三)严格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制 (四)内部控制完善与业务经营发展的同 步协调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齐鲁银行伪造票据案
案件诱因
(二)内部风险控制失效是根源
在商业银行大举扩张的背景下,追求存贷款业绩的压力让银 行监管票据业务的风险显现。齐鲁银行在开具承兑汇票时忽视企 业的贸易背景审查,任由伪造票据骗取银行资金,充分暴露出其 风险管理环节的意识薄弱。齐鲁银行表面上的漂亮数据对其内在 风险提示的无力暴露出我国银行机构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数据达 标以证明自身优良业绩的惯性思维。这种数据迷信易于导致银行 在发放贷款环节的风险控制过程仅仅停留在企业经营指标这一较 浅的层面上,无疑给数据造假、票证伪造留出了漏洞。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齐鲁银行伪造票据案
案件诱因
(一)盲目扩张是诱因 虽然齐鲁银行在本案中看似也是遭遇骗贷的受害 者,然而,这似乎正凸显了一种必然:一方面,银行 业长期以来存在高息揽储、违规放贷的现象,银行自 身在追求业绩、急速扩张的过程中风险管理失位;另 一方面,在这背后还有由资金掮客、明星客户经理串 联起的建立在制度性差价上的灰色利益链条。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二)健全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行长领导下的各项管理委员会的经营管理 作用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从组织机构上完善 和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同时,成立 由行长任主任委员的内部控制委员会及办公室, 各分支机构、各部门都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 第一责任人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形成上下联 动、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内部控制管理网络。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世界银行案例
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1995 2 27 1995年2月27日,世界上有着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垮了。 233 原因董事会采取一个政策,让一个28岁的交易员利森拥有先斩后 奏的权力。
法国兴业银行舞弊案
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因期货交易员在未经授权情况下 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约71亿美元的亏空,创下当时世界 银行企业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
二、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风险的识别是商业银行在周围复杂的风险环境和内部 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因素。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估计、 测算。 除了风险合规部的专业风险识别与评估,各业务条线 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开展对自身条线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工作。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内部控制的目的
(一)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 贯彻执行。 (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 和充分实现。 (三)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 时、真实和完整。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什么是案件防控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 效地风险排查,消除引发案件的风险隐患,将案件 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各类案件的产生起到预防 和遏制作用。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二)健全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商 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必要前提。组织构架是进 行管理的基础,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框架体系,使得 商业银行在这个体系中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只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为商业银行股 份制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一)完善内部控制的程序和内容
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应该贯穿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 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即全过程当中。这是保障商业银 行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动态过程,积极有效的内部控 制管理就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中“三道防线” (业务操作岗位人员的合规性操作、业务管理部门的 事后监督检查和稽核监察部门的再监督管理)的有机 结合。
内部控制和案件防控
(四)内部控制完善与业务经营发展的同 步协调
内部控制是对银行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和合规性进行管理,但 内部控制必须做到与银行业务经营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内部 控制管理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业务经营管理状况做出及时 的反应,及时调整和修正与业务经营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和环节, 从而使内部控制管理始终与业务经营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