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整理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pdf

2020年整理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pdf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提纲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主要内容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第2节实验和观察主要内容1.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2.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仔细的观察其中产生的现象,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3.观察: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工具准确观察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微米=109纳米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比如0.5米3=500升3.测量工具及步骤:量筒、量杯;先选用合适的量筒或量杯,加入液体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针压法、重物法、沙埋法;刻度尺测量特殊方法介绍:测量纸的厚度、测量铜丝的直径、用自行车测量路程。

第4节温度的测量(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1.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0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计的使用:选,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不能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内液面相平,读数时先看清最小刻度),记(数值+符号)如40摄氏度写做400C,读做40摄氏度。

第5节质量的测量(质量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天平测量)1.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的单位:克、毫克、公斤、斤、吨 1千克=1000克2.天平的使用:放平稳;调平;称量;收拾(参照课本P21)。

第6节时间的测量(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测量)1.时间的两种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2.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常用的单位:分、小时、天等,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3.测量时间的其他工具:日晷、沙漏、钟、表和原子钟。

1.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式2.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指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第2章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主要内容1.蜗牛的结构: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足,口(吃东西的地方),壳,要借助工具放大镜观察。

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

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

3.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但基本上没有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第2节常见的动物主要内容分类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3.节肢动物的特点(动物界中最多,有100多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2对翅害虫: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蟑螂等。

益虫: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第3节常见的植物1.花的结构:有花萼,花瓣,雌蕊(多个),雄蕊(1个)组成。

2.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总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比如郁金香,桃树……裸子植物根系发达,不形成果实。

比如铁树,水衫,银衫,银杏,松树。

4.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蕨类植物:象胎生狗脊、满江红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

靠孢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一样,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只有茎和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象紫菜、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孢子繁殖的低等植物。

5.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

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生物可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相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相同点越多。

6.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变量)。

第4节细胞的主要内容1665年英国人胡克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其实是只有细胞壁的死细胞),细胞很小,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细胞膜的作用: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核的作用: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的作用:许多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细胞壁的作用:由纤维素组成,保护和支持细胞。

树木能顶天立地就是因为细胞有细胞壁。

叶绿体的作用:含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由于有叶绿体,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液泡:内有细胞液。

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细胞液。

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

2.细胞的分裂的意义是: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增加,使多细胞生物细胞数增加。

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的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它们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

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生长。

细胞生长的意义:细胞体积增大。

比如可以伤口愈合、头发长长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使细胞种类增多。

安放:放在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轻拿轻放.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睁)同时转动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夹住,使其对准通光孔调焦距:(以“上”为例)(1)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2)再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右眼要张开,并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

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3)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讨论1、要改变视野的明或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要使视野最亮,可以把遮光器最大的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镜的凹面镜)2、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怎样?这时应看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下降。

这时应看显微镜的镜筒,避免物镜碰到载玻片。

)3、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边,若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哪边移?(左边)衣藻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不同点:衣藻有鞭毛、眼点、伸缩泡等,鞭毛可使之运动;眼点能感知光线的强弱,并利用鞭毛游到光照适宜的地方,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伸缩泡与衣藻排泄有关。

根据衣藻和草履虫的模型说出它们的结构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不同点:草履虫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

用口沟摄食,用食物泡消化食物,用纤毛游泳。

他们都是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5.引起事物变质的原因主要有:水分、温度、空气、微生物等。

5.保存事物常用的四种方法是: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和巴斯德消毒法。

6.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集中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就是组织。

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动物的四大组织 树叶由多种组织构成,表皮有保护组织,叶肉有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有输导组织。

皮肤的结构按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表皮有上皮组织构成。

触觉小体和冷敏小体主要是由神经组织构成。

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

第6节 生物的结构层次的主要内容1.器官: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是:花、果实、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2.系统:由若干个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系统,其中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肠腺、胃腺、胰腺、肝脏等器官构成。

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运输、调节体温和防御等功能。

当你在运动时,运动系统需要更多的氧气。

这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就会加强—呼吸变急、心跳加快。

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内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向光性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组织名称 分布特点主要类型结构特点主要功能上皮组织 体表和管腔壁内表面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保护、分泌、吸收结缔组织分布广泛骨组织、软骨组织、血液、肌腱、间隙大、细胞间质多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肌肉组织骨骼、心脏、及其它器官的管壁上骨骼肌、心肌、平滑肌排列有序、 间质少收缩、舒张、产生运动神经组织脑、脊髓、 感觉器官由神经细胞构成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什么是自然保护区(2)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长白山、四川的卧龙山,贵州省的梵净山。

(3)禁止滥捕野生动物,禁止滥砍滥伐森林。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