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 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 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 1.8 X 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厘米3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一一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 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 ②针压法 ③重物法 ④薄膜法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 用“ m3'表示。

常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 升=1分米3 1毫升=1 量筒一一刻度均匀 刻度上密下疏读数时 ⑤替代 1.4 温度的测量1、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3、 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 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 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可以离幵被测者读数。

1.5质量的测量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 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 的变化而变化。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 kg ”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 )、克(g )、毫克(mg ) 0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1、 2、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克=1000毫克T 峻爆"弼 i ■t点1、 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 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 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 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4、保存在巴黎国家计量局内的质量标准物一一国际千克原器。

1.6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用“ S ”表示。

其他常用时间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

单位换算:1时=60分=3600秒1秒=1000毫秒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f 建立猜测和假设f 制定计划f 获取事实与证据f 检验与评价f 合作与交流第2章观察生物1、 2、3、 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1.7 科学探究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2个区别: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不可以。

2.2 常见的动物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

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成为脊椎动物。

它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大约有 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有20 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4、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

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

(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等)5、两栖动物:大约出现在 3.5亿年前。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如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体温不恒定。

除此以外还有:大鲵 娃娃鱼 >、蝾螈、牛蛙等) 6、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 3亿年前。

它们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

卵生,体温不恒定。

(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 等)7、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

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 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

翔卵生,体温恒定。

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

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 8、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是最高等的动物。

*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水生 T 陆生;体外受精 T 体内受精;卵生 T 胎生;9、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 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

(如涡虫、血吸虫等)(如家鸽、 (如鲸、蝙蝠、体温不恒定 T 体温恒定;用鳃呼吸 用肺呼吸。

[4-8 皆为脊椎动物]10、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17、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种之多。

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昆虫身体分为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

(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等)11、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

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

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

(如海胆、海参等)12、节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

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

(昆虫占100多万种)13、软体动物: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

(如蜗牛、乌贼、贝壳、蛤等) 14、环节动物: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

(如蚯蚓,身体呈圆长形,由体结构成,考体表呼吸,会分泌粘液。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没有眼睛,下雨时会爬出,屎中含有丰富营养。

15、线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

(如蛔虫、蠕虫等)16、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9-16皆为无脊椎动物]100万头(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两对翅)、腹三部分,还有一对复眼,一个口器。

是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

2.3 常见的植物1、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2、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幵花植物都是),如苹果、豌豆、郁金香、樟、玉兰、青菜等,它们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它们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如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

3、种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

分为以上两种,区别为是否被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

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4、蕨类植物:它们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

至厅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许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

5、苔藓植物:它们的结构比蕨类植物更简单,没有根,只有柔软矮小的茎和叶,不幵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6、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更为简单,压根就没有根、茎、叶。

7、对生物的分类有7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4 细胞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一一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J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J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7、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意义: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8、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 体。

在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

9、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

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 直至与母细胞一样大。

10、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 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 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命个体。

叶绿体: 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