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XX月中旬,XX组成调研组,深入XX,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区惠农政策落实基本情况近年来,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涉及我区的共有五大类26项。
截止XX年9月底,上级共拨付我区各项惠农资金8035万元,全区通过“一册明一折统”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助资金16项7610万元。
其中:发放粮食直补资金45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098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169万元,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502万元,农村低保金781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145万元,农村特困医疗补助46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四项72万元,村、社干部报酬131万元,村社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报酬86万元,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53万元,家电下乡补助27万元,汽车下乡补助48万元。
另外,对218户购机农户直接补贴资金205万元。
各项惠农资金惠及全区19个乡万户33万人,户均补贴1041元,人均受益235元。
从调研情况来看,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在我区得到了较好落实,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加强领导,认识到位。
为了把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我区将此项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区上成立了由政府区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区政府统筹协调,区财政、民政、农牧、林业、教育、卫生等部门牵头组织,乡、村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层层抓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以扎实贯彻落实。
二是把握关键,措施到位。
惠农政策能否切实落实到户,关键在惠农资金的发放上。
各职能部门对各项补助资金按补助政策核算到受益农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实行“一册明一折统”方式直接划入农户个人存款帐户,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了村、社干部集中领取和亲朋、邻居代领现象,保证了资金发放的及时、准确和安全。
同时,在全区各乡都设立了“惠农服务大厅”,配齐了人员和软硬件设备,确保了机构、人员、设备、管理到位,为“一册明一折统”支付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吃透政策,宣传到位。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省、市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措施越来越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各职能部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自身吃透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发放公开信、张贴宣传资料、络、广播、电视等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各级工作人员还定期不定期地进村入户,向农民群众宣讲惠农政策,使大多数农民群众做到了心中有数,提高了政策的知晓率。
四是公开公正,监督到位。
为了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户,区上多次组织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专项资金审查、检查组,对各项资金的拨付、兑现、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有效杜绝资金滞留、挤占、挪用等现象发生。
同时,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等方式,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反映的问题,有效防止了违反政策的现象和由此引发的上访事件。
第3页共9页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调研情况看,随着国家、省、市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诸多实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巩固了农村稳定。
但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近年来,国家、省、市一系列惠农政策基本上都直接惠及农民,特别是面向种植粮食的农户,但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惠农资金比例还不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进程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二是惠农政策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
调研中反映出部分群众对国家各项强农惠农的政策了解不够全面,对各项资金补贴标准掌握不够准确。
加之一些偏远的山区村社,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这一部分群众对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更是知之甚少。
三是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村社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报酬通过“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和村社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由林业局或乡人民政府临时雇用,人员变动较为频繁,通过“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工作人员报酬存在一定困难。
四是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行政运行成本较高。
为保证每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乡村都要组织会议、制做宣传资料、编制账卡表册、转发兑付文件、上门宣传、丈量土地、核实面积、张榜公布、协调纠纷等等,由于没有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这部分经费完全由乡级政府自行承担,基层普遍反映压力较大。
五是兑现政策难于把握的几个关于面积的计算问题。
在调研中,各部门和基层干部反映以下问题由于政策或其它原因无法准确把握,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①对部分土地已被征用和已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群众,是否继续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
②税费改革前,由于山、塬地按类别折算计税面积和个别地方为了少缴税费瞒报、少报计税面积造成群众不能足额享受粮食直补和其它补贴政策。
③由于人口流动等原因,造成一些地方有地无人或有人无地等现象,无形中造成享受政策的不公平。
④在二轮土地承包时,由于山塬区土地按3级9等折算,农户据实上报后,良种补贴面积与上级兑付面积差距较大。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深入贯彻党的第5页共9页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件大事,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一项具体措施,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件实事,社会关注,百姓关心,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至关重要。
为此,委员们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点:1、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一是建议政府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带头学习、研究、掌握、运用好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查找、整改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造福于民。
二是采取形式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政策,增强干部群众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操作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三是着力培养一批惠农政策明白人,使各项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进一步严格政策标准,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和监管的长效机制。
各主管部门要严格把握政策范围,严格执行政策标准,进一步核实因退耕还林、土地征用、人口流动、税费改革前瞒报少报的面积以及土地承包时按三级九等折算等不准确问题,该变更确认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制定相关办法据实确认变更,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人、落实到户。
二是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加政策落实的透明度。
对普惠项目,要摸清底数,抓好落实,对小麦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不能普惠的政策,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简化兑付流程,真正体现在惠农政策面前人人机会均等。
3、进一步健全完善惠农政策落实体系。
一是要围绕农时、种植大户、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的发展搞好补贴,尤其要体现在保障粮食生产、发展教育、医疗和贫困群体救助等方面,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二是进一步完善惠农资金管理办法,对惠农政策项目从登记到发放各个环节上,都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度。
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政策落实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管。
三是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管,严防惠农补贴被截流、套取,确保各项惠农政策在工作落实中不走样,使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
第7页共9页4、进一步加强对解决“三农”问题政策的研究。
要从目前农业增收的限制因素多,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研究,科学制定一些更符合农村需求,更为优惠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在扩大再生产中获得更多实惠。
要积极鼓励引导农民把各项惠农资金用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应用,加快转变传统农业步伐,不能把惠农资金简单地变成农民的生活补贴。
同时,还要积极研究强农惠农政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对接的措施,使强农惠农政策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助推器,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5、进一步完善“一册明一折统”支付方式改革。
一是在已经做好调查摸底、信息采集、系统录入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
财政部门要加强与民政、农牧、林业、计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按照部门权责不变、分工协作的原则,精心组织,共同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基层资金结算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职能,在人员配备、办公条件改善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认真做好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通”发放管理服务窗口建设,做到制度上墙、政策公开、责任到人、服务热情。
三是继续抓好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工作,使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熟悉党的惠农政策、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使广大农民群众对“一册”、“一折”看得懂、会使用,确保惠农财政补贴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6、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的经费保障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在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准确把握国家的惠农补助方向和重点投资领域,在涉农项目资金争取上,多动脑筋,多出思路,加强与上级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的联系,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尽最大努力使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投放到我区。
同时,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考虑安排部分工作经费,用于工作人员培训、开展基层络化建设、添置惠农政策公示栏、宣传栏等硬件设施和各种宣传、办公费用的支出,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顺利开展。
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