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附件1.3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1002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一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文化》(1401001),后续课程有《汽车构造》(1401003)。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为整个课程设计了若干个实际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包含一定理论或实践技能的核心知识点。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工作,直到完成任务,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知识点。

1.知识目标
(1)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资料的搜集。

(2)具备正确识读汽车零件图的能力,对公差配合有一定的认识。

(3)了解常用传动机构的结构、原理和液压传动相关知识。

(4)掌握汽车中常见传动机构工作原理。

(5)了解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汽车运行材料的分类、品种、规格、使用特性、牌号,能正确选用各类油品、工作液。

2.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讲述汽车常用机构组成、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能对汽车常用机构的故障进行初步分析、处理的能力。

(3)能正确使用汽车常用的工、量具。

3.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究。

(2)培养学生养成借助查阅手册、网络等资料解决问题的职业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和善于比较的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与质量意识。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知识或技能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证书目标
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
64个
2.学分
4个
六、设计思路
课程所涉内容广但不深,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涵盖汽车维修工(四级)考证对应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以五个项目展开教学:
1.汽车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识读。

2.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

3.汽车的运动及受力分析。

4.汽车常用机构的认识。

5.汽车常用机械传动的认识。

在每一项目均对应有相关的学习任务,而且联系实际地以汽车常用的机构、总成或零部件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构建专业的知识或技能,并以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尽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分解为多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包含一个或若干个理论或实践技能的关键知识点。

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方法和手段。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时分配表
2.项目设计
八、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汽车零部件实物、汽车常用工量具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查询等;为保证教学的效果,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20~25个学生,学生分组控制在6~8人/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任务教学法: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

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

它强调教学只有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

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意色彩。

2.师资条件要求
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专任教师2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是一支校企共建、“双师”特色鲜明的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3.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4.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专业名词要规范,技术用语要准确,插图无原则性错误。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

有一定的补充阅读材料,并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并逐步掌握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方法。

具备按照本标准制订的测试题,要有一定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内容,应及时地利用反馈信息,不断修订、新测试题,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推荐选用王红生,武震宇,何高山主编的《汽车机械基础》。

九、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建立过程评价(任务评价)与期末评价(卷面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工作任务单、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完善过程评价(项目评价)和期末评价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过程考评占60%,期末考评占40%。

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下表:
十、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2017 年 10 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