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A.煤炭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被破坏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口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人口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第2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读图,回答3~4题:3.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A.①B.②C.③D.④4.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A.生物B.人类C.植被D.水体解析:3.D 4.A 第3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
第4题,对生态科学而言,“环境”主体是生物环境。
读图,回答5~6题:5.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B.臭氧层空洞C.水体污染D.水资源短缺6.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A.高山雪线上升B.各地降水增多C.酸雨危害加剧D.陆地面积增大解析:5.A 6.A 第5题,图中显示北极熊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冰川消融,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高山上的积雪融化,雪线上升;全球变暖会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不可能使各地降水增多;酸雨是由于大气中酸性气体增多导致的,与全球变暖无关;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从而使陆地面积减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据此回答7~9题:7.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是( )①硫氧化物②氮氧化物③二氧化碳④氟氯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下列情况可形成酸雨的是(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9.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 )A.提倡使用无铅汽油B.工厂把烟囱造高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解析:7.A 8.C 9.C 本题组主要考查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第7题,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气体中含有NO x和SO2。
二氧化碳引起全球变暖,氟氯烃会引起臭氧层的破坏,不会引起酸雨问题。
第8题,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含硫煤燃烧和汽车排放的尾气,砍伐森林会导致气候变暖,与酸雨无关,沼气燃烧量较小,且不会污染大气,故C项符合。
第9题,生石灰和含硫煤发生中和反应。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
据此回答10~12题:10.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过高,是因为水资源更新速度快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跨流域调水11.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少B.降水年际变化大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1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较小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C.农业灌溉用水量大D.水资源春夏多,秋冬少解析:10.C 11.D 12.C 第10题,图示地区中,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最高,水资源短缺最严重。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11题,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
第12题,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缺乏。
2016年3月22日是第24个“世界水日”、第29个“中国水周”的第一天。
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对“水危机”予以重视,珍爱每一滴水。
据此回答13~15题:13.造成许多国家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 )①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及空间分布不均匀②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③环境污染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减少④水资源的浪费⑤全球变暖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14.新加坡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①新加坡的年降水量十分稀少②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境内河流很少③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分配都十分不均匀④人口的激增与经济的高速发展A.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②15.世界上缺水国家或地区的共性是( )A.降水稀少B.远离海洋C.淡水资源匮乏D.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解析:13.D 14.B 15.D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①为自然原因,②③④为人为原因,即用水需求增大,且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
第14题,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并不稀少,地区分布与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该国境内少河流湖泊、人口激增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
第15题,由新加坡缺水的例子可知当地降水并非稀少,水资源也不贫乏,而是这些淡水大多以径流的形式流入海洋,造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
据悉,到2016年6月1日,“限塑令”已实施8周年,但塑料袋依旧泛滥成灾。
结合材料及下图,回答16~17题:16.下列生产、生活垃圾,属于白色污染的是( )①废报纸②除雪用的盐③废旧农用薄膜④废旧电池⑤丢弃的塑料膜(袋) ⑥一次性塑料餐具⑦洗涤后排放的白色泡沫水A.①③⑤B.③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⑦17.新型快餐盒以各种谷物秸秆为原料做成,用过后直接转化为牲畜饲料或肥料。
与传统的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使用新型快餐盒突出的优点是( )A.新型快餐盒容量更大B.减少了白色污染C.不利于农业的发展D.新型快餐盒更加美观解析:16.B 17.B 第16题,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城市中主要是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农村中主要是废旧农用薄膜。
第17题,使用新型快餐盒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2014年4月18日16时,2013年~2014年度引黄济青调水顺利结束,引黄河水约2.16亿立方米,为近20年以来最多的一次,为青岛市解了缺水的燃眉之急。
据此回答18~20题:18.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19.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调水季节,其原因是(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20.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解析:18.C 19.B 20.A 第18题,引黄济青减少了青岛对地下水的开采,有助于减缓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倒灌。
第19题,冬季农业用水较少且水质较好,适合调水。
第20题,引黄济青主要是为了生产和生活用水,水质需保持良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16·银川模拟)下图为某年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读图,回答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中成分构成的主要差异,(2分)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
(8分)解析:根据图例,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差异是不可回收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重差异。
从气候角度看,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植量大,故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北方煤灰等不可回收无机物多,主要和冬季燃煤取暖有关。
答案:差异:不可回收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不可回收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2分)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无机物;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8分)22.(2016·大连模拟)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8分)(1)填空回答图中数字处人类开发利用资源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
①林区过度砍伐森林→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洪灾。
②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水土流失。
③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河流净化能力降低。
④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河岸后退→洪水灾害。
⑤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海水入侵。
⑥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航道变浅。
(12分)(2)为了使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图中范围内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6分)解析:第(1)题,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林区过度砍伐森林使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湖受到泥沙淤积。
图中②属于山坡地,山坡地的森林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如在山坡地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③由于图中①过度砍伐森林,地表水下渗减少,河流的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如果上游用水量剧增,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
④过量开采河沙,导致河床河堤破坏和塌陷以致河岸后退,造成洪水外溢,引发水灾。
⑤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破坏地下淡水资源。
⑥河流径流量减少,流速降低,海水入侵,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下,在河口大量沉积,使河流入海航道变浅。
第(2)题,图中范围内人们的首要任务是在河流上游的山区或山坡地植树造林,不能过量开采城市地下水,或利用夏季地表水及时回灌,补充地下水,尤其是要保护好水源地和水源林,使河流清水长流,增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1)①河湖泥沙淤积②砍伐森林③减少④坍塌⑤地下水位下降⑥淤积(12分) (2)在河流上游植树造林;防止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雨季回灌;保护水源地和水源林,使河流清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