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构成要素
不同级别、不同部门在课题方案的构成要素设置上存在差异,但还是能够提炼出它们共同的核心要素:课题名称、研究背景及意义(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预设研究成果等。
二、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1、课题名称的表述
课题名称是点睛之笔,有经验的研究人员根据名称就能判断该课题的研究价值了。
构成要素:研究对象、研究的范畴和研究方法。
课题名称要表述得准确、规范、简洁、醒目。
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疑问式的句型不能用,一般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
2、研究背景的撰写
研究背景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陈述;(2)研究的理论依据;(3)研究的目的和实践意义。
撰写中常见的问题是理论分析多,宏观分析多,“问题”分析少。
要求:(1)真实;(2)全面;(3)准确:准确陈述理论依据,我们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4)具体:“研究背景”中的重点就是要具体分析说明“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对教学、学生和自己会有什么影响?而对教学层面的影响我们一般又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去分析。
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3、研究目标的撰写
研究目标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达到的某种愿望和期望的结果。
常见问题:第一,研究目标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致。
第二,课题研究总目标与阶段研究目标不一致。
第三,总课题研究目标与子课题研究目标不一致。
研究目标撰写要清晰、系统、概括、可分解。
4、研究内容的撰写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它回答研究什么的问题。
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
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
常见问题:第一,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相脱离。
第二,核心概念界定不清。
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不能完全体现核心概念的内涵,有的研究内容仅仅是概念内涵的一部分,有的研究内容超出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研究内容混乱。
主要表现在缺乏对阶段研究内容的系统思考与安排,研究内容的层次不清;子课题与总课题在研究内容上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
撰写要求:一致、清晰、系统。
第一,必须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第二,清晰界定关键概念。
第三,清晰控制变量的方法。
5、研究方法的撰写
研究方法是为达到研究目标,根据特定的研究内容,按照某种程序和路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研究教育现象的活动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常见问题:第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不适应。
第二,对研究方法理解不透。
主要表现在没有按照研究方法本身内在的程序要求去开展研究。
如,采用行动研究法一般要遵循下列程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优选理论——拟定方案——实施行动——总结反思……”。
但在许多采用行动研究法的课题研究中,根本看不到“总结反思——调整计划——实施行动——再总结反思……”的行动研究的痕迹。
第三,方法不当。
研究方法的选用要适切、协调:第一,根据研究目标与内容确定研究方法。
第二,说清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
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6、研究步骤的撰写
写清分阶段实施时间、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策略等。
7、预设的研究成果撰写
常见问题:第一,研究成果与研究目标不一致。
第二,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不匹配。
不同类型的课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成果就会有差异。
撰写要求:研究成果的撰写要一致、统一,即成果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个案集、研究日志、教学课例等。
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
研究成果究竟用哪种形式来呈现,必须考虑成果的内容。
20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