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范仲淹苦学》)(注)①粥:稠粥。
②日昃: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微斯人(________)③日昃始食(________)④去之南都(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各划两处)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1)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2)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②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
(3)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
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心”是一词多义:思想感情;内心;品行;本性;思虑,谋划。
微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
“微”是一词多义:如果没有;微小;卑贱;隐隐;稍稍。
日昃始食: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始”是一词多义:才;开始;最初。
去之南都:离开到南都。
“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①居,处在。
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之上。
则,就。
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
②遂,于是。
大通,博通。
旨,要旨。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
①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则忧其民(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则忧其君(就为国君忧虑)。
②遂(关联词)/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慷慨)/有志于天下(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这句话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范仲淹把自己的忧和乐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展现了一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一种奉献精神。
但是结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心中有比较重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⑴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⑵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②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⑶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⑷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
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点评】⑴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
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⑵本题考查“之”的词义辨析,“之”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的”;还可以作动词解释为“去,往”,有时还可以调节语气,无实义。
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析;⑶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
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
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5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
②植:树立。
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②咨诹善道________③但不要钱即为好官________④锋棱顿减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②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 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 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D. 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答案】(1)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2)怠慢;询问;只;立刻(或忽然)(3)①(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②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4)B(5)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
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解析】【分析】⑴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译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⑵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慢”:怠慢。
“但”:只。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诹”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⑶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效”:效果,成功。
“告”:祭告。
“植”:立。
“并”:连……都。
“胜”:胜过,超过。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⑷B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也”之意。
A前者介词“把”,后者目的连词“来”。
C前者“的”,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