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典型方法及专题:15、与弹簧有关的物理问题1.一个劲度系数为K=800N/m 的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m=12kg 物体A 和B ,将它们竖直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
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变力F 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t=0.4s 时物体B 刚离开地面(设整个匀加速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m/s 2).求:(1)此过程中物体A 的加速度的大小。
(2)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 所做的功。
2.用一根轻质弹簧悬吊一物体A ,弹簧伸长了L ,现该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系一三棱体,先将弹簧压缩,4L然后将物体A 从三棱体的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则当A 下滑过程中三棱体保持静止。
若水平地面光滑,三棱体斜面与水平地面成30°角,如图所示。
求: (1)物块A 的下滑加速度a ;(2)物块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如图所示,将质量为g m A 100=的平台A 连结在劲度系数m N k /200=的弹簧上端,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形成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在A 的上方放置A B m m =的物块B ,使A 、B 一起上下振动,弹簧原子为5cm.A 的厚度可忽略不计,g 取10./2s m 求: (1)当系统做小振幅简谐振动时,A 的平衡位置离地面C 多高?(2)当振幅为0.5cm 时,B 对A 的最大压力有多大?(3)为使B 在振动中始终与A 接触,振幅不能超过多大?4.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轻质弹簧竖立在地面上,弹簧的上端与盒子A 连接在一起,下端固定在地面上。
盒子内装一个光滑小球,盒子内腔为正方体,一直径略小于此正方体边长的金属圆球B 恰好能放在盒内,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400N/m ,A 和B 的质量均为2kg 。
将A 向上提高,使弹簧从自由长度伸长10cm 后,从静止释放,不计阻力,A 和B 一起做竖直方向的简揩振动,g 取。
已知弹簧处在弹性限度内,对于同一弹簧,其弹性势能只决定于其形变的大小。
试求: (1)盒子A 的振幅; (2)小球B 的最大速度。
2s /m 105.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两端与质量分别为和的木块相连,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问至少要向下压多大的力F 于上,才可以使突然撤去外力F 后恰好离开地面? 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A 、B 两重物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竖直地连接起来,使弹簧为原长时,两物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弹簧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当重物A 下降距离h 时,重物B 刚好与地面相碰,假定碰后的瞬间重物B 不离开地面(B 与地面作完全非弹性碰撞)但不粘连。
为使重物A 反弹时能将重物B 提离地面,试问下落高度h 至少应为多少?(提示:弹簧形变量为x 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221kx )7.如图所示,光滑轨道上,小车A 、B 用轻弹簧连接,将弹簧压缩后用细绳系在A 、B 上.然后使A 、B 以速度v 0沿轨道向右运动,运动中细绳突然断开,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到自然长度时,A 的速度刚好为0,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且m A <m B.求:1m 2m 1m 2m(1)被压缩的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 p .(2)试定量分析、讨论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车B 有无速度为0的时刻?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A 、B 、C 三个物块,其质量分别为m A =2.0gk ,m B =m C =1.0kg ,用一轻弹簧连接A 、B 两物块,现用力压缩弹簧使三物块靠近,此过程外力做功72J ,然后释放,求:(1)释放后物块B 对物块C 一共做了多少功?(2)弹簧第二次被压缩时,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大?9.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的甲乙两光滑圆轨道安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之间由一条光滑水平轨道CD 相连,在水平轨道CD 上一轻弹簧a 、b 被两小球夹住,同时释放两小球,a 、b 球恰好能通过各自的圆轨道的最高点,求: (1)两小球的质量比.(2)若m m m b a ==,要求a b 都能通过各自的最高点,弹簧释放前至少具有多少弹性势能。
10.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将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轻轻放在弹簧上,当弹簧被压缩了b 时(在弹性限度内)物块刚好速度为零,若换一个质量为3m 的物块轻轻放在弹簧上,则当弹簧也被压缩了b 时 (1)此时质量为3m 的物块加速度? (2)此时质量为3m 的物块速度?专题十五答案1.解:(1)开始时弹簧被压缩X 1,对A :KX 1=m A g ①B 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伸长X 2,对B :KX 2=m B g ② 又m A =m B =m 代入①②得:X 1=X 2整个过程A 上升:S=X 1+X 2=2mg/K=0.3m根据运动学公式:221at S = 物体A 的加速度:)/(75.3222s m ts a ==(2)设A 末速度为V t 则由:t V V S t 20+=得:)/(5.12s m tSV t == ∵X 1=X 2 ∴此过程初、末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不变,弹簧的弹力做功为零。
设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 做功为W ,根据动能定理:221t mV mgs W =- )(5.49212J mV mgs W t =+=2.解:(1)当弹簧竖直悬挂物体时:KL=mg ①在A 从三棱体上下滑时,对A 和三棱体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
应用牛顿规律:ο30cos 4ma LK =⋅②由①、②可得g g a 6330cos 4==ο(2)对物块A :ma mg mg =-οο30cos 30sin μ ③ οο30cos 30tan g a-=μ244.0313=-=3.解:(1)振幅很小时,A 、B 间不会分离,将A 和B 整体作为振子,当它们处于平衡位置时,根据平衡条件得g m m kx B A )(0+=得形变量cm m m k g m m x B A 101.020010)1.01.0()(0==⨯+=+=平衡位置距地面高度cm cm x l h 4)15(00=-=-=(2)当A 、B 运动到最低点,有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此时A 、B 间相互作用力最大,设振幅为A最大加速度220/5/1.01.0005.0200)()(s m s m m m kA m m g m m x A k a B A B A B A m =⨯⨯=+=++-+=取B 为研究对象,有m B B a m g m N =-得A 、B 间相互作用力N N a g m a m g m N m B m B B 5.1)510(1.0)(=+⨯=+=+=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 对A 的最大压力大小为N N N 5.1=='(1分) (3)为使B 在振动中始终与A 接触,在最高点时相互作用力应满足:0≥N取B 为研究对象,a m N g m B B =-,当N=0时,B 振动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且最大值2/10s m g a m=='(方向竖直向下) 因g a a mB mA ='=',表明A 、B 仅受重力作用,此刻弹簧的弹力为零,弹簧处于原长cm x A 10==' 振幅不能大于1cm4.解:(1)系统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压缩,则盒子的振幅为(2)B 运动到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从最高点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弹力做的正功与负功相等,总功为零由动能定理:5.解:恰好离开地面的临界条件是弹簧比原长再伸长,且和速度为零.(1) 应用简谐振动的对称性求解:不离开地面,做简谐振动,则振幅:加压力F 时(2)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对撤去力F 至恰好离开地面全过程作用由动能定理得:① 加压力F 时 ② 由①②解得:6.解:B 触地时,弹簧为原长,A 的速度为:gh v 2=A 压缩弹簧,后被向上弹起弹簧又恢复原长时,因机械守恒,可知A 的速度仍为:gh V 2=A 继续向上运动拉伸弹簧,设法V A =0时弹簧伸长量为x ,则要使此时B 能被提前离地面,应有:kx=Mg1x ∆1x k mg 2∆=m 10.04001022k mg 2x 1=⨯⨯==∆m20.010.010.0x x A 21=+=∆+∆=2m k v m 221E 0mgA 2⋅⋅=∆=+s /m 220.0102gA 2v m =⨯⨯==∴2m 2x g m kx 22=1m 2m 1m 0221x x x x A +=-=k gm k g m x x X 1202122+=+=11kx g m F =+g )(2111m m g m kx F +=-=2m 02020)(2211211=+-+++-x kx x kx x x g m 022)(2221211=-++-x k x k x x g m 11kx g m F =+g m m F )(21+=而在此弹簧被拉伸的过程对A 和弹簧有:222121kx mgx mV +=由上几式可解得:mm M K Mg h 22+⋅=7.解:(1)设弹簧第一次恢复自然长度时B 的速度为 v B以A 、B 弹簧为系统动量守恒(m A +m B )v 0=m B v B ①机械能守恒:(m A +m B )v 02+E p =m B v B 2②由①、②解出E p =③(2)设以后运动过程中B 的速度为0时,A 的速度为v A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用动量守恒(m A +m B )v 0=m A v A ④机械能守恒(m A +m B )v 2+E p =m A v A 2+ E p ′⑤由④、⑤解出⑥因为m A <m B 所以E p ′<0弹性势能小于0是不可能的,所以B 的速度没有等于0的时刻8.解:(1)释放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B 和C 和一起向左运动,当弹簧恢复原长后B 和C 的分离,所以此过程B 对C 做功。
选取A 、B 、C 为一个系统,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向):0)(=+-C C B A A v m m v m ①系统能量守恒:J W v m m v m C C B A A 72)(212122==++ ② ∴B 对C 做的功:221C C v m W =' ③ (2分) 联立①②③并代入数据得:J W 18='(2)B 和C 分离后,选取A 、B 为一个系统,当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此时A 、B 具有共同速度v ,取向右为正向,由动量守恒:)()(C B B A B B A A v v vm m v m v m =+=-④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222)(212121v m m v m v m E B A B B A A P +-+=⑤ 联立①②④⑤并代入数据得:E p =48J9.解.(1)a 、b 球恰好能通过各自的圆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分别为gR v a =' ① gr v b =' ②由动量守恒定律b b a a v m v m =③机械能守恒定律R g m v m v m a a a a a 221212+'= ④ r g m v m v m b b b b b 221212+'= 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得 Rr v v m m ab ba ==(2)若m m m b a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v v v b a ==当a 球恰好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时,E 弹最小, mgR R mg mgR E 52)221(=⨯+=弹10.解:(1)设每个小球质量为m ,以1u 、2u 分别表示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左右两端小球的速度.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021mu mu mu =+(以向右为速度正方向) 202221212121mu mu mu =+ 解得021201,00,u u u u u u ====或由于振子从初始状态到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的过程中,弹簧一直是压缩状态,弹性力使左端小球持续减速,使右端小球持续加速,因此应该取解:021,0u u u ==(2)以1v 、'1v 分别表示振子1解除锁定后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左右两小球的速度,规定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011='+mv mv021212121E v m mv ='+ 解得.,,01010101mE v m E v m E v m E v ='-=-='=或在这一过程中,弹簧一直是压缩状态,弹性力使左端小球向左加速,右端小球向右加速,故应取解:mE v mE v 0101,='-= 振子1与振子2碰撞后,由于交换速度,振子1右端小球速度变为0,左端小球速度仍为1v ,此后两小球都向左运动,当它们向左的速度相同时,弹簧被拉伸至最长,弹性势能最大,设此速度为10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1102mv mv =用E 1表示最大弹性势能,由能量守恒有211210210212121mv E mv mv =++解得0141E E =11.解.设托盘上放上质量为m 的物体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则mg=kx ①由全电路欧姆定律知:rR R EI ++=0②(4分)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U=I ·R ′=I ·LRx ③ 联立①②③求解得:U RgEr R R kL m )(0++=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