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第六章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18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选修4

高中历史第六章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18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选修4

第六章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
第三节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一、选择题
1.近代以来,我国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求学海外,以图报国。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留学过的国家有( )
①日本②法国③英国④德国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

李四光先是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后来又留学英国,学习采矿和地质。

【答案】 B
2.李四光赴英留学,改学地质的目的是( )
A.立志为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
B.希望中国人开发自己的矿藏,不受外国人的摆布
C.为中国找出大油田,摆脱“贫油国”的帽子
D.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解析】李四光在伯明翰大学,最初选择了采矿专业,但想到采矿离不开地质,于是又转学地质专业,因为他希望中国人能开发自己的矿藏,不受外国人摆布,这表现了其爱国之心。

【答案】 B
3.李四光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里最重大的科学贡献是( )
A.地质力学理论
B.古代冰川学说
C.亚洲是人类的早期发源地之一
D.地震预报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B、D两项是自然科学,而C项是社会科学,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A
4.使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得到有力证明的是( )
A.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开采
B.《中国地质学》等著作的发表
C.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
D.中国地质部的成立
【解析】利用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进行勘测,找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答案】 A
5.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下列哪些地区发现了油区( )
A.松辽平原、华北平原
B.华北平原、江汉平原
C.青藏高原、渤海湾地区
D.北部湾地区、渤海湾地区
【解析】我国发现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位于松辽平原、华北平原上。

【答案】 A
6.詹天佑和李四光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海外求学B.参加同盟会
C.强烈的民族自尊心D.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
【解析】两位科学家中只有李四光参加过同盟会,詹天佑没有参加,A、C、D三项是他们的共同点。

【答案】 B
7.20世纪50年代,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与哪些油田的发现有直接关系( )
①大庆油田②胜利油田③克拉玛依油田④华北油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中国在克拉玛依油田发现之前,随着大庆、大港、胜利、华北油田的发现,就已经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答案】 B
8.1971年对于中国外交战线来说意义重大,这一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这一年里中国还发生的事情有( )
A.尼克松访华B.中日建交
C.李四光逝世D.中美建交
【解析】A、B两项均发生在1972年,D项发生在1979年。

1971年4月29日,伟大的地质力学家李四光在北京病逝。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李四光在英国硕士毕业后,他的老师挽留他在英国工作,以取得博士学位。

后来又建议他到印度工作,那里待遇优厚。

但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

他毅然踏上报效祖国的回国之路。

材料二鉴于李四光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声望,国民党政府几次许以高官厚禄来拉拢他,都遭到拒绝。

因为李四光对国民党的腐败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十分失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在英国的李四光非常高兴,他克服重重困难,在1950年春携夫人回到了祖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

(2)根据材料二,当时,李四光全家都在英国,他为什么又一次回国?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材料一中“当时中国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等信息。

回答第(2)问时应抓住材料二中“李四光对国民党的腐败以及……表现十分失望”这一关键信息。

【答案】(1)李四光在少年时代立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

他去英国学习的本意就是让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获得硕士学位后,虽然有机会在国外工作,但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发展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当将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服务,因此毅然踏上归国之路。

(2)李四光对国民政府十分失望,与此同时,他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前途执着奋斗,对此寄予厚望。

新中国的成立,使李四光感到科学发展、国家复兴有望,就克服重重困难,决定回国,全力投入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唐朝诗人李白一首著名的古乐府体诗作。

1920年,李四光根据此诗作创作了小提琴曲《行路难》,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抱负。

材料二其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他是……
请回答:
(1)材料一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材料二,判断出材料中的“他”指谁。

请结合相关史实对此人进行评价。

【解析】第(1)问体会材料中“多歧路,今安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首先从材料中“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等信息中判断“他”是李四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答案】(1)抒发了作者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思想情感。

(2)李四光。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