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命题作文指导2《我读懂了鲁迅》——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共38张PPT)

全命题作文指导2《我读懂了鲁迅》——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共38张PPT)

●青年,在求学的道路上————深冬,用金 质奖章换来书和辣椒,昼夜苦读。我读懂了刻苦。
●成年,在奋斗的岁月中————秋夜,奋笔 疾书,以笔代戈,写就一部部作品。我读懂了拼 搏。
少年,在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日子里
晨光熹微,江南水乡绍兴还沉浸在一 片宁静之中,一位夫人眉头紧锁,她一声 声的叹息似乎要打破这片宁静和温馨。老 爷重病在身,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当 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物品,昨天晚上,医 生又开了方子,这可怎么办呢?
(7)从上海民众送葬入手沉 痛悲壮——
1936年10月,天灰蒙蒙的,又阴 又冷。上海虹桥万国公墓挤满了男女 老少,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 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 胸前都配着白花,沉痛悼念以笔代戈, 战斗一生的鲁迅先生。
(8)从特定生活场景入手亲切自然——
◆夜空深邃,繁星闪烁,午夜过后的大上海开 始寂静下来,一个人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 灯下开始写文章,鸡鸣的时候,他在坐着,街上 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他还在坐着……他就是鲁迅 先生。
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 生命,更加有效,也即 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10、希望是附丽于存在 的,有存在,便有希望, 有希望,便是光明。
名人评论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
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
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
(5)从笔下人物入手形象鲜明———
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的闰土; 凸颧骨,薄嘴唇,像细脚伶仃圆规的杨二嫂;高 而瘦,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的寿敬吾……他们 栩栩如生,各具特点,他们都出自一位大家之手, 这位大家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
(6)从鲁迅遗言入手掷地有声
———
这是一份特殊的遗言:“一、不能 因为丧事收任何一分钱,但朋友的,不 在此列。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 掉我,管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 语重心长,给家属立下这份遗言的就是 中国第一等圣人鲁迅。
◆三味书屋,黑油的竹门,古朴的书房,对面 墙壁中间挂着一块匾,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 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房内,几套桌椅 古色古香,其中,在一张书桌的一角刻着一个小 小的“早”字,它像一朵冒雪凌寒的梅花,飘出 一股股幽香。这是鲁迅曾经用过的书桌。
2.过门——三言两语 蓄势设疑 切忌前言不搭后语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 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 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 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 矿学堂。
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 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 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东渡日本, 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 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 学校,后来鲁迅弃医从文, 从事文学活动。
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 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 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 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哪里有天才,我是 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 在了工作上了。
6、假使做事要面面顾 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 做了。
7、时间就是性命。无 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8、生活太安逸了,工
作文指导系列讲座二
全命题作文写作指导(二)
《我读懂了鲁迅》写作指导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6— 1936.10.19),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 口,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 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 被誉为“民族魂”。他是伟大 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 将。
寒冬的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 天色十分阴暗,天气十分寒冷。街上 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一个拉黄 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 淌了一摊血。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 以忍受的痛苦。
在那艰难的日子里,鲁迅用稚嫩的肩 膀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从他来去匆匆的身 影上,从那个像梅花一样飘出幽香的小小 “早”字中,我读懂了责任。
(2)从鲁迅生活的各方面构思作文——— ●从鲁迅工作时间表中,我读懂了惜时。 ●从鲁迅弃医从文中,我读懂了执著。 ●从鲁迅关心文学青年中,我读懂了热情。
(3)从鲁迅精神的某一方面构思
选材——
比如: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晚餐桌上,鲁迅跟侄女谈起《水浒传》里的 故事和人物,我读出长辈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
●寒冬黄昏,鲁迅为黄包车夫包扎伤口,我读 出了先生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上的关照。
●深秋夜晚,鲁迅为萧红精心编订《生死场》, 我读出了先生对文学青年创作上的帮助。
●寒冬黄昏,鲁迅为黄包车夫包扎 伤口,我读出了先生对下层劳动人民 生活上的关照。
鲁迅生平
先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 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 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 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 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 患病,家境败落下来。家庭 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他过早地体验到 了人生的艰难和世间的冷暖。 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 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 西到当铺去变卖。这在鲁迅 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祝福》
《我读懂了鲁迅》 写作指导
指导思想
◆前提————充分准备,了解鲁迅简历, 了解鲁迅作品 ,了解鲁迅名言,了解鲁 迅轶事,了解鲁迅精神……多多益善。 ◆切忌————材料的简单罗列
◆秘诀————对材料进行深加工,选取 一两点,做大做强文章。
吃进大量的草,挤出新鲜的奶。
认真审题
◆题目————《我读懂了鲁迅》
不有 做名
《热风》《奔流》,一生《呐
官 作 喊》;
作成
古功 痛惊 忆闻
不有 爱群
痛《毁灭》,叹《而已》,
钱 众 《十月》《噩耗》,万众《彷
旧陨 雨星
不 有 徨》。
变青
文中 节年
坛国
从何 是先
此人 我生
感领 导未
彷呐 师死
徨喊
鲁迅笔下人物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 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 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 套住了。
鲁迅是巍峨雄伟的高山,是浩瀚无边的海洋, 是博大精深的巨著。今天有幸走近这位伟人,让 我明白好多,懂得好多……
3.主体——精选材料 泼墨如水 塑造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切忌只叙述不描写
(1)以鲁迅人生经历为线索选材构思————
●少年,在艰难的日子里————夏天,奔波 于药铺和当铺,三味书屋的桌角上小小的“早” 字。我读懂了责任。
1918年,先生在《新青 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 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 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 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 话小说。
1936年10月19日,鲁迅 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 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 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 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三个字。
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
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
——叶圣陶
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
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
忱的朋友。
——郑振铎
纪念鲁迅
先译 生著 已尚 经未
踏《莽原》,刈《野草》,
这时,十三岁的鲁迅怀里抱着玲珑剔 透的羚羊木雕出现在她面前,这件木雕是 十岁时爷爷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这是他唯 一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呀!“娘,我把 这破木头疙瘩卖掉,给父亲抓药。你不用 担心,爹会好的!”他坚定地说完,就跑 出了家门。
早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 下来,光柱子落在气喘吁吁的鲁迅身上时, 他把药递给了母亲,背上书包,向学校奔 去。他迟到了,那位须发花白,戴着大眼 镜的先生丢下了一句不冷不热的话:“下 不为例。”课间,鲁迅在桌角刻下了一个 小小的“早”字,也刻在的自己的心里。 从此,不再迟到,时时早,事事早,走在 时间的前列。
思路导引
1.开头——三言五句 吸人眼球 尽快点题
切忌大脑袋
(1)从鲁迅外貌入手先声夺人_____
长方形的脸庞,根根直立的黑发,炯炯有 神的眼睛,隶书“一”字的浓密胡须,这些 “零部件”优化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伟人— ———“民族魂”鲁迅。
(2)从鲁迅作品入手耳目一新————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 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 《十月》《噩耗》,万众《彷徨》。”他是中国第 一篇白话小说的创作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 者,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领路者。他就是鲁迅。
“豆腐西施”杨二嫂
凸颧骨,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 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 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
寿敬吾先生
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 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 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 学的人。他也和学生大声朗 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 一座皆惊呢~~;金叵罗, 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 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 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 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 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拗过去。
(3)从鲁迅名言入手简洁明了————
轻轻地吟诵那句名言,那句家喻户晓的惜时 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 有的” ,我就不由得想起您————鲁迅。
(4)从名人评论入手大气磅礴————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高度评价过这样一个人: “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他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 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 热忱。”他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鲁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