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富兴园

财富兴园

财富兴园·国际企业公园引领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访富兴集团房地产业首席运营官张天诚先生谈及企业园区,首当其冲的感官印象会是大片的公司厂房和仓储库,这在上海各区随处可见。

尽管各园区有着这样那样的种种优惠政策,招商情况却不是很理想,且部分园区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总部经济”、“总部基地”这几年兴起的新名词,使得工业园区在概念上有了提升,升级后的园区效应很快在全球乃至国内不少城市蔓延产生,引发了对企业成长和工业园区结合的各种强有力声音,因为其能最佳实现企业和城市的双赢,工业园区也突破旧模式升级换代。

而在此基础上,“上海财富兴园·国际企业公园”再一次大胆地进行了延伸和创新。

富兴集团房地产业首席运营官张天诚先生告诉记者,国际企业公园officePark已经成为总部基地升华后的新型模式,既有概念上的创新,又便于以后在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复制,且真正意义上引领更多成长型中小企业快度发展。

据张总介绍,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型模式效应,产生共鸣,使得更多成长型中小企业获得发展腾飞的平台。

9月28日,由上海财富兴园·国际企业公园举办首届(2007)“中国最具成长型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并邀请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博士做客论坛主讲这一企业创新发展模式。

并希望能借助这种新型模式,帮助企业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资金来源、合理地使用资金以及最小的企业运营成本,使企业以最低的财务成本获得最恰当的资金支持,协助中小企业实现高速发展。

因为上海财富兴园·国际企业公园提供给企业的不止是新颖独特的建筑实体,还有富兴集团运营管理的服务支撑。

这也是此种新模式的主导优势,该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经营管理公司”,不仅为进驻园区的客户提供入园手续办理、公司注册及后期的物业管理,还提供商务咨询、车辆租赁、物流管理、展会组织、新闻发布、金融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将为入驻企业提供文明、高效的商务服务平台,协助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园区已经和渣打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将协助成长型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弹丸之地"可引万企富兴集团产业园集约模式二三百亩地,按传统模式招商,地方政府可能连引入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都很困难,而现在,湖南富兴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兴集团”)却让这一“弹丸之地”引进200家以上的成长型企业。

从消费型地产升级到产业地产;从北京的“高科技企业标准厂房”到上海的“总部基地”,再到武汉的“服务外包公园”;从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为追求社会资源价值最大化。

十年间,富兴集团“摸着石头过河”,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趟出了一条土地集约化使用、产业园科学开发的新路子。

作为中国产业地产系统运营的“首吃螃蟹者”,富兴集团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也正好切合了政府的“心意”。

在北京试水高科技企业标准厂房富兴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地产开发、汽车服务、公益事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2000年,富兴集团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北京经开区”)设立北京金地科创置业有限公司(下称“金地科创”)。

“'进京赶考'是集团全国战略的第一站。

地产开发虽是集团的重要产业,但与万科、SOHO 中国等企业比较,差距较大,怎么在夹缝中闯出一条路子?”金地科创总经理助理赵泽忠对记者说,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开发区、工业园的投融资体制大多采用行政审批制度,鲜少民营资本参与,政府除了“筑巢”外,还得设置机构、安排专员到各地去“引凤”。

北京经开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引入金地科创实际上是他们率先在全国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开发区市场化的一次尝试。

2003年至2006年,金地科创斥资10亿元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经开区兴建了隆盛、兴盛、康盛三大工业园,为全球驻京高科技企业“量身定制”了30万平方米的高等级标准厂房,依据北京经开区相关规定与优惠政策对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招商。

上世纪90年代左右,珠三角兴起的工业厂房建设主要扮演着企业生产、加工与仓储的“房东”角色,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模式下的工业厂房受到了挑战。

与此相比,金地科创的标准厂房就没那么简单。

金地科创总经理赵五岳告诉记者,他们的标准厂房均按欧美现代高科技企业标准建设,出租率始终保持在100%,入园企业中外企占70%。

北京经开区的上述负责人透露,“我们与金地科创的这种合作方式,成为了后来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其他产业园走'官助民办'道路的'典范'。

”在上海搭建成长型企业总部基地当2003年富兴集团来到上海松江区成立上海财富兴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财富兴园”)的时候,国家已开始对“遍地开花”的工业园、开发区进行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国办发[2003]70号),“圈地运动”、“开而不发”的直接后果导致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怎么保证园区的质量并使之更加符合工业用地集约化使用要求?2004年至2005年,在对苏、浙、沪三地300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并赴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考察后,财富兴园把地处松江区车墩镇的工业园定位为“国际(成长型)中小企业公园。

”“与消费型地产相比,产业地产的难点在于投入大、见效慢、定位难、规划与开发要求高--而这些,显然是大多数投资商所不愿意看到的。

”财富兴园总经理范立平称,以园区定位为例,他们历时一年多时间,对3000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得出一个结论:有非常多的成长型企业需要在上海搭建一个面向全国、接轨世界的总部基地。

财富兴园国际企业公园总投资7.8亿元、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是上海第一家园林式中小企业总部基地。

为更大程度提升“2.5版产业园”( 2.5产业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产业)的“软实力”,财富兴园还与高力国际、渣打银行、中国电信、建设银行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力图构建一个集金融、物流、研发、办公、会务、接待、生活及投融资等方面的园区体系。

“我们做一个项目,就系统运营一个项目,而不是一卖(租)了之。

”范立平说。

值得提及的是,财富兴园从建设初期就受到了上海市、松江区及车墩镇三级政府的“欢迎”。

除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外,松江区政府已连续三年把财富兴园列为政府重点支持和关注企业,松江区主要领导多次到园区现场办公,为入园企业排忧解难。

作为“总部经济”的升级版,财富兴园还肩负着“实验田”的作用,2007年被上海市评为“企业总部基地的实验基地”,并成为上海其他区域争相仿效的“样板”。

去年9月,上海赛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总部从“珠三角”迁至“长三角”的财富兴园,企业法人代表谭震明称他在财富兴园购买了一栋有50年产权、约1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价格也就相当于上海市区CBD二三年的租金,“有性价比优势与总部战略优势。

”在武汉打造服务外包企业公园10月12日,武汉金银湖生态园的一处工地上,混凝土泵车前后忙碌着,脚手架已“爬”上了近40栋建筑的最高层。

建筑群与不远处的武汉东方马城、威尼斯水城等建筑和景点相互辉映。

这里,就是富兴集团旗下武汉财富兴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武汉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公园,又名“慧谷”。

作为武汉市的“后花园”,金银湖生态园的园区面积仅为38平方公里。

该生态园管委会主任韩忠翔说,“如果这个企业拿走几百亩地,那个企业又拿走几百亩地,不足40平方公里的园区面积又能卖多少次呢?”2008年6月,在鄂港粤经贸合作投资洽谈会上,金银湖生态园管委会的领导与富兴集团的负责人相遇,双方“一拍即合”,后者以投资运营商的身份为前者搭建一个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公园。

实际上,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金银湖生态园管委会的领导就在思考一条怎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路子,而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公园的思路正好解决了他们的“想之所想、忧之所忧、急之所急”。

据了解,“慧谷”整体规划用地面积约800亩,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0亿元。

“与房地产开发相比较,800亩土地用到科技园的建设上,看起来要少了'一坨票子',但前者是'一锤子买卖'。

”韩忠翔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招商引资平台搭建好之后,800亩土地可引进800-1000家企业入园,运营后预计年产值超过50亿元,每年税收超过5亿元。

与传统模式的工业用地比较,资源集约化使用后的单位面积产出率至少可提高3-5倍。

”武汉财富兴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诚认为,武汉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战略的重点城市;有52所普通高校,人才优势明显;虽定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但服务外包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明显。

另外,金银湖具有航空、铁路、高速、港口等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优势,“因此,服务外包企业公园破茧而出。

”“'慧谷'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高标准、严格定位于服务外包,即入园企业不是外包的承包方,就是外包的发包方,一期主体才逐步竣工,但已与我们磋商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就有近40家。

”张天诚透露。

闻名遐迩的“光谷”居武汉的东南角,而“慧谷”居武汉的西北面,二者隔江相望,相互补充且各有倚重。

2008年12月,在“慧谷”的奠基仪式上,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对它寄予厚望,“要为加快武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承接国际资本与沿海产业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而一直关注“慧谷”进展的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在多次考察该项目后称“又好又快”:“快的方面,实现了当年招商、当年开工的目标,是湖北省重大项目中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项目之一。

”10月13日,记者遇到在“慧谷”现场办公的富兴集团副总裁张小传。

他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追求社会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动力就会比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力更强烈,这也是富兴集团不断成长的源泉。

目前富兴集团三大产业地产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超过60亿元,全部建成后入园企业达1000多家。

目前已引进包括奔驰、丰田等1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企业200多家,引进资金300多亿元,年创税超过20亿元,解决就业5000多人。

“希望我们能在国内探索出一套土地集约化使用、产业园科学化发展、促进城市繁荣与升级的新模式。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