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板书:春+朱自清),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重于写景散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布局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

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2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状物上。

并将学习作者的情景交融的写法作为难点。

(一)教法
因为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解中我将坚定地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从中领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二)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讨论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环节1、引入新课:
我将以一段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弄文,如杜甫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是如何赞美春的。

环节2、讲授新课:
首先(1)初读课文,采用配乐朗读课文的方法,意在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问题用课件打出。

提出问题: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的几幅图画?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全文的结构思路“盼春-----绘春-----颂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
然后(2)精读课文
提出问题:拿“春雨图”为例,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春雨的?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散文景美的同时,教给学生写景散文的一般
技巧。

然后(3)使用探究法,让学生依据教师分析“春雨图”的方法,试着分析理解“春风图”。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教师固定学生思维的模式。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
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环节3、反馈练习(以写促情)
要求: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写一写眼前的夏天。

设题目的:这样既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又能以写促情,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老师加以鼓励,以此达到本课高潮。

环节4、归纳小结用简短的话语给本课做一小结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美丽的景物比比皆是。

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的笔去描绘美!
环节5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

板书设计:

朱自清
盼春
春绘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颂春
我对《春》一文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