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分析
3
2013-7-31
1.1.1全球能源形势与展望
(一)全球油气总资源量
前欧佩克秘书长—苏布罗托认为全球最终可采 石油资源总量应在2740×108~3560×108 t 之间。 第十三届世界石油大会报告认为,全球石油总 资源量可达3000×108 t以上;93年来中国访 问的美国石油专家认为:全球石油总资源量可 能在3000×108 t左右。
2013-7-31
11
2 我国主要油田分布及产量如下表:
油田 大庆 胜利 辽河 新疆 海洋 中原 华北 1994 5576.4 3096.4 1478.1 1119.0 623.3 490.0 463.1 429.0
2013-7-31
1995 5577.0 2991.0 1522.0 1255.0 779.0 454.0 451.0 448.0
6
2013-7-31
可作为煤炼油的煤储量我国为5431亿吨(占我 国总储量的70.1 %),煤储量7703亿吨。所以, 若加上非常规石油资源,全球最终可采石油总资 源量将会十分可观。但就前苏联油气资源分析专 家—玛得列夫斯基分析,他说:“尽管全球的油 气资源十分庞大,并不存在油气资源濒临枯竭的 危险,但低价石油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或即将过 去,未来油气资源的开发成本将越来越高。”
2013-7-31
8
据96年内刊报导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54 亿吨:新疆(准噶尔、塔里木、吐哈地区) 110亿吨,海洋11亿吨,其它老油田33亿吨。 97年《西北信息报》报道:陕、甘、宁盆地发 现大油气田,石油地质储量为5亿吨,天然气 储量为4.8万亿m3。2000年2月15日中央电视 台报道,我国渤海发现6亿吨的大油田(油层 厚150 m,面积50 Km2)。
7
2013-7-31
(二)油气资源的分布 1. 全球油气资源的分布 在以探明的油气资源中,75 %的油和78 %的 气分布在中东、前苏联和北美地区。已探明的 1360亿吨油:中东占66.4 %(903亿吨),并 且海湾五国(沙特、科威特、伊朗、伊拉克、 阿联酋)占64.3 %(875亿吨),前苏联、美 国和其它国家占33.6 %(475亿吨)。
2013-7-31
22
1.2.3 苯胺点
苯胺点是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特性参数之一,具有 可加性,如:、A、ρ、vt都是具有可加性的指标。 1.概念 苯胺点:衡量轻质石油产品溶解性能的指标。在 石油工业中常用苯胺作溶剂,测定石油化工产品或某 些烃类在苯胺中的溶解度,当苯胺与试油在较低温度 (室温)下混合时分为两层,加热之,试油在苯胺中 的溶解度增大,继续加热至两相刚好达到完全互溶, 这时界面消失,此时混合液的温度即为苯胺点(也称 为临界溶解温度)。
(一)概念 闪点:可燃性液体蒸汽同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 的浓度范围内临近火焰时,发生短暂闪火(爆 炸)的试油的最低温度,℃。 燃点:在闪点后,继续提高油温,油品可继续 闪火,火焰存在时间越来越长,当达到某一温 度时,引火后所形成的火焰至少5秒内不熄灭, 此时油温即为燃点,℃。
2013-7-31
26
2013-7-31
(一)黏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单位 1.定义:在某一温度下,当流体受外力作用而作层流 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的内磨擦力叫黏度。 按照牛顿内磨擦定律,当液体处于层流状态时,一层 液体对其相邻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内磨擦力(F)的 大小,与两层液体的接触面积(A)成正比,与速度梯 度(dv/dx)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石油化工分析(二)
第一章
石油产品理化 性质的测定 第二章 原油评价及组 成分析
第一章 石油产品理化性质的测定
1.1 概述 1.2 基本理化性质的 测定 1.3 蒸发性能的测定 1.4 燃烧性能的测定 1.5 安定性能的测定 1.6 低温性能的测定 1.7 腐蚀性能的测定
2013-7-31
对于不同的油品来说,由于组成不同,它的苯 胺点是不同的,即使两个沸程范围相同的油品, 但来自不同原油,苯胺点也会不同。这是为什 么?经研究表明,这主要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 关。除此之外,还与剂油比和苯胺纯度以及操 作条件有关。
25
2013-7-31
1.2..4 黏度
黏度是评价原油及其产品流动性能的指标,在 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运输、管理、销售 及使用过程中,黏度是很有用的物理常数。如 输送过程中,黏度对流量、压力降影响很大。 在石油加工中,黏度是检验许多石油产品的重 要质量指标。因此黏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常数。 其也具有可加性。
31
2013-7-31
2.与组成关系: C数相近(或t相近) 闪点:烷>环、芳 燃点:烷>环、芳 自燃点:烷<环<芳
32
2013-7-31
在同簇烃类中: 分子量大,闪点、燃点高,自燃点低 分子量小,闪点、燃点低,自燃点高 油品闪火爆炸并不是只要油气和空气混合遇明 火便能发生,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2013-7-31
23
24
定义—苯胺与试油混合后所测得的临界溶解温 度,称为苯胺点,单位℃。 由于组成油品的各种烃类的极性是不同的,按 相似相溶理论,各种烃类在苯胺中的溶解度是 不同的。烃类分子的结构(极性)与苯胺分子 结构(极性)越相似,这种烃类在苯胺中的溶 解度就越大,苯胺点越低,换句话说,烃类分 子结构与苯胺分子结构越相似,溶解(互溶, 达临界溶解温度)所需温度越低,苯胺点越低。 相反,烃类分子结构与苯胺分子结构越不相似, 2013-7-31 溶解所需温度越高,苯胺点越高。
(真空)
19
2013-7-31
1.2.2 平均分子量
20
1.测定意义 ①在工程计算中是很重要的参数,如:石油化 工产品汽化热,石油蒸汽体积、分压等的计算 均要用到; ②油品组成分析,如:n-d-M、E-d-M; ③在未知样平均分子式的确定、结构剖析中均 要用到。 2.平均分子量的概念 对于纯物质,如已知分子式,由各元素的摩尔 质量便可计算出分子量,但石油化工产品是复 杂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分子量是各组分 2013-7-31 的分子量的平均值。
dv F A dx
27
2013-7-31
式中F为两液层之间的内摩擦力,N;A为两液 层的接触面积,m2;dv为两液层的相对运动 速度,m/s;dx为两液层的之距,dv/dx为与流 动方向垂直的速度梯度,s-1;η为内摩擦系数, 即液体的动力黏度,Pa· s。
28
2013-7-31
1.2.5 闪点、燃点与自燃点
2013-7-31
13
1.1.3 石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
石油产品标准包括产品分类、分组、命名、代 号、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储存、交 货和验收等技术。 根据标准的适应领域和有效范围分为三级(1) 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企业标准
14
2013-7-38万亿m3油气中:独联体占55万亿m3 (40 %)、中东43万亿m3(31 %)、其它国家40万 亿m3(29 %),其中我国1万亿m3。 我国曾经二次对我国油气资源作过全面评价。一次是 在1987年:石油地质储量787亿吨(含未探明的)。 另一次是在1993年:石油地质储量940亿吨(陆上 694亿吨,海域246亿吨,未含南中国海各盆地),可 采石油资源量为100~130亿吨(即人均10吨),天然 气可采量为7~10万亿m2(人均0.77万m2)。
1.8 电性能的测定 1.9 油品中杂质的测 定 1.10 其他石油产品 的测定 1.11 近代质量监控 方法
2
1.1 概述
1.1.1 全球能源形势与展望 1.1.2 石油产品理化性质的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1.1.3 石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 1.1.4 石油产品理化性质测定前的准备和数据 处理
2013-7-31
5
上述分析数据普遍只考虑了常规石油资源,而 忽略了资源十分庞大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如重油 (西藏伦坡拉,曙光地区,乌尔禾重油)、沥 青、焦油砂和油页岩等。仅我国油页岩储量就 达4831亿吨,其中含油量>5%的表内储量为 311亿吨。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报告认为全 球油页岩储量(>5%)在3000亿吨以上。
2013-7-31
10
今后最有可能获得石油重大新发现的地区是: a.中东勘探程度尚低的一些盆地; b.独联体的东、西西伯利亚和北里海地区(几亿吨 大油田已发现几个); c.南美州的新盆地; d.中国的塔里木和准葛尔盆地及东、南海(本世纪 的焦点,现其邻国已开采油4000万吨/年。我国南海 共有27个岛屿,我国占7个,台湾一个,我国目前在 南海无一口油井); e.世界各地勘探程度尚低和未勘探的盆地。
1.2.1 密度和相对密度 1.2.2 平均分子量 1.2.3 苯胺点 1.2..4 黏度 1.2.5 闪点、 燃点与自燃点 1.2.6 残碳
18
2013-7-31
1.2.1 密度和相对密度
(一)概念: 密度:单位体积所含物质在真空中的质量(m) ρ= m /v 单位:g/cm3, Kg/m3, t/m3 标准密度:视密度:测量温度下的密度。 相对密度(比重):物质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 的密度之比。 d= ρ油/ρ水 无量纲
a.国家标准 如:GB 6536-85(90) 或GB/T××××-×× 确认年代 批准年代 标准发布顺序号 国标代号
15
2013-7-31
b.行业标准 ①SH ×××-×× 或SH/T×××-×× 石化行业 ②ZBE ×× ×××-×× 专业标准 批准年代 顺序号 二级类目号 一级类目号 专标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