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基础知识()
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做到最优选择。 在完成接线再次切割后,应密切注意观察,同时 积极配合寻找断线原因,进行总结讨论积累经验。
线切事故
没有打开空调的情况下,屏蔽报警项目进
行了切割,发现此事后机床温度已经高达
50多度。后经检测人员检测,硅片表面质
量严重受损。(屏蔽项目)
机床下棒后由于操作工及学徒急于切割, 在没有仔细检查的情况下就进行切割,切 割24分钟就发生报警,发现两侧单晶全部 脱落,导轮严重损坏,机床温度严重超过 警示温度。操作工在未对机床进行任何检 查情况下,其学徒就进行切割 (切割前检 查)
(滤网太大;玻璃板两端不垂直;出线端导轮磨损过多; 横移架排线辊轮转的不圆滑)
缺陷处理Defect Disposal
41
崩边原因及整改措施
①粘胶:胶粘得太厚,钢线会把多余的胶带入硅片中,容易 崩边——减小用胶量并对用粘胶布的方法去除单晶和玻璃板
周围多余的胶
②去胶:刀片刮胶容易造成损伤——禁止刀片刮胶 ③去胶后的单晶倾斜增加了硅片边缘的磨损——改用新的煮 胶方式(单晶倒挂去胶,使硅片垂直脱落)
工字轮法兰边是否有毛刺,若有用磨石蹭
掉
Ⅱ切割室
导轮线网必须平整,无跳线——用手触摸导轮,
并从侧门和导轮底部观察导轮跳线情况
5个砂浆喷管必须齐全、无堵塞、无断流,位置严
格垂直于线网,稳固无晃动;把手必须冲里
Hale Waihona Puke 碎片盒必须置于切割室内
Ⅲ 控制面板 屏蔽条件:除开门、料浆桶水平面和警告项目屏蔽外,其 他所有项务必不能屏蔽
断线或硌断钢线。
最主要是人的因素,①切割前检查做的不到位: 造成大量跳线从而断线; ②单晶托没有紧固, 双向走线时,加工工件在线的拉力下摆动断线; ③由于工艺输入的不正确,造成反切或者钢线
使用严重超损断线; ④砂浆管分流情况严重而
未及时发现,造成钢线与单晶直接摩擦断线;
⑤由于屏蔽启动条件,同时机床未达到切割准
42
④硅棒的表面损伤——运用设备或试剂对硅片表面做进一
步的处理,以去除硅棒的表面损伤
⑤下棒车的震动:震动幅度大会对硅片产生硬损伤,造成 裂片、缺口或崩边——运输时减慢速度或硅棒下面加防震 垫
⑥加热液的高度:要浸没硅棒,太低会造成片与片之间的
液体张力加大,增加裂片、缺口和崩边——按规定操作
43
(2)线网中间断:如果没有跳线且切割初期,可
以升起重织线网再次切割;如果有大量跳线一般
不建议升起,应考虑保大部单晶为上选,同时需
考虑进线方向。如果切割过深,根据剩余线网情
况,保其中一半。接线时,可通过调节最外侧的 导向轮进行,不用采用Z型绕线法接线,以免损坏 导轮。
(3)进线口断线:切割过深时,将线接好反向切
割,如考虑钢线磨损问题,可适当加大新线进给
或者使用单向走线方式;切割较浅时,请示相关
人员可升起重织线网再次切割,注意记录断线时
的机床信息
注意:在出现断线时,切忌慌乱、毛头,应认真
分析断线位置以及各方面情况,寻找最佳解决方
案,并上报工程师或车间主任,随后进行合理断
线处理。以上提到的处理方式,并不能死搬硬套,
3. 必须保证压缩空气在0.4MPa以上,压缩空气
通过管路连接机床各轴承部位防止进入砂浆,
在压缩空气停止或小于0.4MPa时禁止砂浆循环,
长时间停机必须在停止砂浆循环2小时以后再停
止压缩空气。每次切割前必须检查绕线室压缩
空气管是否破损,有破损割断情况,必须更换。
4. 导轮更换后必须更改导轮直径,如果导 轮设定直径比实际直径小,则会出现用线过 量,最后可能出现钢线用量不足;如果导轮 设定直径比实际直径大,则会出现钢线富余。
切割工艺参数:t、T、a、平均速度、新线进给量(0/4~ 4/4)和钢线拉力;预热时间、预热新线进给量、料浆供 给量、工作台下降速度和进给停止时间
温调:搅拌马达和砂浆供给——ON;自动
定位:方式—料浆供给方式(一定量或图表)和进给速度方式(一定 速或图表)
复位—加工时间和负荷时间 消耗品:导轮和导向轮的使用时间必须在其各自的使用寿命之内 进给方向——左进给
造成断线。
钢线工字轮法兰上有毛刺,挂断钢线
砂浆问题:
砂浆密度高,粘度大则对硅片冲击力大,造成裂片
掉片。密度低,粘度小则会切割不锋利,出现线痕,
甚至断线。
砂浆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切割能力下降,线弓过大 造成线痕甚至断线
冷却不正常造成砂浆温度高,钢线损耗加剧,造成 断线。
砂浆内有杂物,在循环过程中到线网导轮上,跳线
1. 线切基础知识介绍 2. 断线原因及分析处理 3. 断线几种常见情况及处理 4. 常见的线切事故 5. 缺陷项目及原因分析 1)崩边 2)亮边 3) 线痕 4)TTV 5)残留,斑点,水纹 6. 开方工序介绍及数据分析
目录
1
线切机床基础知识
基本规格
电源:三相电流,200V±10﹪,50Hz
工作台位置是否复位清零,并调至-2.000mm左右
务必检查钢线剩余量,钢线拉力与切割要求是否匹配
断线的几种常见情况及 处理
出线口断线
在绕线室 在切割室线网:
线网中间断线
进线口断线。
(1)出线口断线:保持线网的平整,将边缘 钢线与线轮重新接好,继续切割。下棒后注 意观察导轮情况并将线网重新织全。
晶上棒后,确认检查无误,后试切2分钟,又进行了检查,
而此时他也没有打开侧门进行检查,就进行了正式切割, 造成一刀单晶报废(无侧门检查)
学徒工在粘料时疏忽大意,未及时考虑温度 因素,导致操作工在下棒时,有一根晶棒的 硅片全部掉在地上摔坏。操作工在下棒时未 能及时检查,也应对本次事故承担相应责任 (粘料的温度和下棒的检查)
总消耗电量:
96KVA
切割能力:
□156×L300×2根
□125×L300×2根
□103×L300×2根
□ 76.2×300×2根
新线网宽度:
320mm
单晶托面板长度: 310mm
最大钢线速度: 1000m/min 工作台切割速度: 0.1—2.5mm/min 工作台起落速度: 50—500mm/min 空气压力:
有跳线,保持线网整齐
检查工作台是否复位清零,并调整到-2mm位
置
检查砂嘴是否堵塞,位置是否正常
检查所有文件:张力情况、工作台位置、自动切
割方向、砂浆状况、导向轮时间、计时复位切割
工艺参数、屏蔽条件
换线时,用手检查线轮法兰边沿是否有毛刺。
Ⅰ绕线室: 钢线是否在导向轮内,并且均置于内侧 四个接触辊是否完好,能否自由转动 收放线轮排线是否正常,是否有压线
到6刀以后亮边数会大量产生,需要大量更换砂浆
(80升/刀)才能缓解,分析原因是切割到最后砂
浆切割能力降低,钢线产生的波动会对硅片造成伤
害形成亮边(切割能力不足和钢线波动产生)
46
Wiresaw Defect Gallery – (Saw Marks)
Defect Name: 线痕 Process: 切片 Scrap Code: RA > 1.5 or Deep> 15um Mode / Description: 在硅片粘胶侧有线痕 Position: Any Location on wafer surface: 粘胶侧
用悬浮液将机床导轮刷了一遍,然后像往常一样正常跑线。
跑完线后用手摸了摸线网没有发现跳线,而此时他并没有
打开侧门进行检查。因此,在导轮线网分布不均的情况下 进行切割,造成一刀硅片为废片;机床下棒后,该班组操 作工在轻拍线网、跑完线后,将单晶片推到清洗,该刀是 大冲机床第二刀,不用换砂浆,且不用换线。在第二刀单
备而进行切割造成断线等等 ,
切割前务必把工作做精做细,只要切割前工
作做到位,就会减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切
割前检查:
用高压气吹两层滤网和导轮线网,保持洁净
检查4个接触轮是否完好,用手使其能自由转动 检查收放线轮排线是否正常
检查钢线必须在导向轮内槽,检查进线出线
两根钢线必须在导轮槽里
检查导轮同侧空槽数目是否相同,线网是否
粘胶用量:当用胶量过多时会在单晶根部造成线 痕,从而产生亮边
脱胶时间和角度:在尽可能时间短内软化胶可有 效降低清洗环节中的亮边,倾斜角度越小造成亮 边的几率也越低
45
切割深度:切割深度加深,会使消除线弓阶段在玻
璃板内完成,从而减小在消除线弓阶段产生的亮边
砂浆切割能力:在切割实践中发现,新砂浆在切割
机床下棒后,在准备切割上棒时,由于所带 PVC手套有砂浆太滑,不慎将一根225mm长 的单晶摔到地上,造成单晶大约10公分左右 的单晶报废(操作人员PVC手套有砂浆太滑, 一时手滑未将单晶抓牢造成的)
导轮已使用470小时,切割前检查导轮深 槽无异物,切割过程中可能出现深槽或者 线网中带有硅片导致断线。机床发出断线 报警,此时工作台行程至105.768mm,发 现线网大部分损坏,切割太深已无法拔出 后再插入。(导轮使用时间太长)
5. 更换砂浆按比例,是为了把一刀单晶中 磨损硅粉更换出来,保证金刚砂在砂浆中保 持有效比例,另外更换砂浆必须加滤网,定 期检查更换滤网,以保证切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