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意义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历史学基地班高尚指导老师:柴彬老师校园卡号:320050913131【摘要】:“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西方史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产生的时间长,持续影响的时间也长,并且影响力也比较大,虽然这一思想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当把它放进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去认识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它积极的一面,并且在正确认识了这一理论中关于地理和社会相互关系后,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历程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

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起源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思想由来已久,在远古时代,人们出行不易,庄子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的感慨。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在各地区的人们,终其一生,其可能达到的区域是有限的,如果是定居的农民其生活的区域就更加有限了。

因此早期的文明,特别是定居文明非常受其所在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可表述为文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具体地说西方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最初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

这些论点无法解释当时希腊半岛各民族的历史进程,但却影响深远。

我认为他们关于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影响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存在于其中,这一认识相对于神话式的认识世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这一思想对以后的学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1庄子:《逍遥游》。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中世纪时期,神学史观笼罩在西欧的大地上,成为人们头上一道沉重的精神枷锁,处于发对封建神学以及发展人文主义的需要,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地理环境决定论”成为一些学者对抗封建神学的一项重要的思想武器。

其间的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杰出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但是在这一时期中,最早阐明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生影响的并不是他,早在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让.不丹(Jean Boding)对于这一问题就做出过具体的表述,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型式的政府。

孟德斯鸠的贡献在于把这一思想系统化,并从这一角度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问题,以至于西方的历史学家们把它称作“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学者。

他在这方面的论点可以概述如下:1,他认为气候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宗教以及法律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他在解释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南方人与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方人之间的差异时,认为:“气候的王国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异常炎热的气候有损于人的力量和勇气,居住在炎热天气下的民族秉性懦怯,必然引导他们落到奴隶的地位。

而寒冷的气候则赋予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以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和勇气使他们能够从事持续的、艰难的、伟大的和勇敢的行动,使他们保持住自由的状态。

”2他赞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并且想方设法用不列颠群岛的气候特点来解释这种政体的优点。

他还用印度炎热的气候来解释佛教教义的产生。

孟德斯鸠把气候因素看得如此的重要,乃至成了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2,他认为土壤同居民的性格之间,尤其是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

他写道:“土地贫瘠,是人勤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3因此,“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4等。

3,他还认为一个国家疆域的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极为密切的依赖关系,他指出,小国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宜于君主治理,大帝国宜于由专制君主治理。

这里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因为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孟氏的理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中世纪的宗教史观总是把政制或法律归结于神意,社会发展的动因要到上帝那里去寻找,在神学史观笼罩的那个时代,孟德斯鸠能够在物质因素中去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因,不仅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神学的进步作用,而且也不乏唯物主义的成分,这在人类探讨社会历史问题方面又向科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同时我们应该指出的是,孟氏的理论并不是为了论证某个民2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Lesprit de la loi P2823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Lesprit de la loi P2804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Lesprit de la loi P275族的优劣,事实上,他对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几乎都充满着人道主义的同情。

在孟德斯鸠之后,黑格尔是这一理论又一代表人物。

黑格尔与孟德斯鸿相比,他对这个理论又有新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他的前辈。

首先,黑格尔视地理环境为“历史的地理基础”,世界历史的舞台。

他把整个世界的地理环境划分为三种类型:“1.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原和平原。

2.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所流过的地方。

3.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

”5黑格尔认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居住在这三种地区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也产生了不同。

生活在第一种地区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其政治生活的特点是家长制,这些人“显示出了好客和劫掠两个极端;……他们时常集合为大群人马,在任何一种冲动之下,便激发为对外活动”,如洪水泛滥一般,造成一场结果为遍地瓦砾和满目疮皮的大乱。

生活在第二种区域的民族,由于土地肥沃,又有四季有序之助,所从事的是农业,有关于土地所有权的各种法律,这样的民族依赖性强。

生活在第三种地区的居民则“追求利润,从事商业”,这样的民族智能兼备,既有权谋又具机警。

6可以看出,黑格尔已与孟德斯鸠有很大的不同,他在描述各种地理环境中人们的政治生活、法律制度以及人们的气质性格的同时,注意到了因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从事着不同的物质生产活动,并意识到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之间的某种联系。

虽然黑格尔的描述中有不少的形而上学的成分,但与之前辈相比,的确有了重要的进步,包含有更多的历史唯物主义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黑格尔关于地理环境决定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总的说来虽仍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但其中亦不乏含有历史唯物主义因素的卓越见解,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他们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他们在地理环境问题上的一些正确观点,并没有导致科学的结论。

在黑格尔之后的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的特征服从于自然法则。

哲学与物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思潮亦给地理学中的决定论以有力的推动。

这种从外部自然条件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的荒谬的外因论,在当时却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地理唯物主义反对唯神史观,以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作用也决定了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

传统的地理学家们程度不同地受到决定论思潮的影响,如洪堡写道:“我要努力证明自然条件对道德和人类命运的经常的、无所不在的影响。

”7李特尔认为由于英国“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

”8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因而地理环境野蛮地、盲目5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123、131、132页。

6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132一135页。

7引自: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J】宋正海,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26卷5期转载于:8引自: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J】宋正海,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26卷5期转载于:地支配着人类命运。

这种环境控制论思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欧美地理学的理论基石。

在德国地理学界中,宣扬并推崇这一理论的有赫特纳、魏格纳(A.Wegener)、施吕特尔(O. Schlter)等。

拉采尔的学生地理学家辛普尔(E.C.Semple)将这一思潮宣扬于美国,在《美国历史及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书中一再加以发挥,认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特定自然环境造成的。

9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E. Huntington)于1903~1906年间在印度北部、中国塔里木盆地等地考察后发表《亚洲的脉动》一书,认为13世纪蒙古人大规模向外扩张是由于居住地气候变干和牧场条件日益变坏所致。

1915年他又出版《文明与气候》,创立了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发展的假说。

1920年他在《人文地理学原理》一书中,进一步认为自然条件是经济与文化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受到了巴罗斯(H.H.Barrows)的抨击。

必须特别提到的是地缘政治学到了豪斯霍夫(K.Haushofer,1869-1946)那里,开始被利用来为纳粹政权服务。

地理环境决定论逐步演变成了服务政治的工具。

1925年他创办的《地缘政治学杂志》,得到第三帝国的支持。

他的关于地缘政治是人们之间公正分配地球空间的强有力的战斗手段之一的言论,非常适合法西斯的口味,为希特勒制定了“活的边界”以及“大日尔曼”等一系列反动理论,力图证明纳粹德国先占领欧洲,然后占领全世界的权利。

四,对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抨击及其的衰落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不同看法的思想和理论是伴随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而同时存在和发展的。

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论证,得出相异的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