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人为本安全为天

以人为本安全为天

以人为本安全为天
以人为本安全为天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毫无疑问,是人的生命!世界上失去什么最令人痛心?勿容置疑,是亲人的生命!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的地球上,都是幸运的。

短短的一生间,只要生命不息,都可以尽情享受到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享受到亲人的关爱、子女的孝敬,享受到日新月异的生活,憧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希望。

但是,非常痛心的是,多少年来,我们煤矿一个又一个的事故夺去了多少鲜活强壮的生命,每一个宝贵生命的离去,都是一个家庭永远痛苦与沉重生活的开始。

一个男人走了,他年轻的妻子从此被人们称为寡妇,他幼稚的孩子从此失去父爱,他年迈的父母从此失去依靠,这岂是多少金钱可以弥补得了的。

纵观这些夺走无数生命的事故,有几起不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酿成的恶果呢?有几起不是对我们漠视生命、追求一时利益的惩戒呢?我从不相信,那些危险、那些隐患大家都会看不到,大家都没有办法处理好。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存在呢?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在内心深处缺乏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的珍惜!日本的一些企业出了事故,业主和总经理要长跪在死者家属的面前,乞求他们的宽恕和原谅;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战死者的亲人可以在议会上指着鼻子骂他们的首相布莱尔;美国人可以在国会中质询布什总统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女儿去死。

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我们是美国的107倍,是印度的10倍,这是何等的悬殊!面对这些差距,我们是否问心有愧?!我曾经在一次抢救事故中被困火区,与死神擦肩而过,因此,我能切
身体会到遇难人员呼喊救命时的那份对生命的留恋和渴望。

清明节快到了,当漫山的野花灿烂时,我们是否能采撷几朵山花,送给那些为我们煤矿事业献身的英烈们?不单是为了寄托哀思,更是为了去听一听他们亲人伤心无奈的哭泣,体会亡者在天之灵对我们的期望,不要忘了,他们曾经都是我们的好战友、好兄弟!带着亡者之灵的期望,我们再到那些因工亡事故成为孤儿寡母的破碎家庭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这些生者会作何感想呀!能否重新诠释一下生命的内涵,重新掂量一下生命的份量,特别是那些贫穷生活中的一家之主生命的份量!违章作业与自杀的方式不同,但后果却是一样的;违章指挥与抢劫杀人的手段不同,但效果相同;漠视安全隐患与见死不救又有何分别?一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漠视隐患的,大多是因为侥幸心理的驱动,极少数是因为无知的结果。

只要我们真心关爱职工的生命,视生命为第一,一切从生命的角度去考虑,违章行为和现象就会大幅度下降,生存的希望就会大幅度上升。

把普通百姓视为草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的。

现在,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真正体现了关爱老百姓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权理念。

我们要搞好安全生产,缺少的不是制度和法律,而是在制定这些制度的过程中缺少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这一理念!我想,假如我们在考核各级领导的效益工资时也引用安全一票否决制;规定在安全隐患没有处理好时,有权停止作业,企业必须支付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对产生违章行为、漠视隐患的源头来个釜底抽薪,那是否会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呢?人,虽有穷富之别,但生命的价值同等!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我们人类。

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是最神圣的,关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各
级领导的神圣而崇高的职责。

职工俗称领导者们为父母官,我们就应该从心底里把职工的生命看作是自己亲生儿女的生命来关心、爱护!试想,谁会忍心让自己的儿女在一个隐患没有处理好的危险环境中去冒险作业呢?如果都能以这份感情来对待我们的职工,那我们的安全生产还愁不能搞好吗?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爱,爱自己,爱亲人,爱职工。

让我们都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确保我们矿山的每一个家庭都能平安幸福!
《以人为本安全为天》
附送:
以人为本思想汇报
以人为本思想汇报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

●以人为本,可以诠释为“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但前者的涵盖面更广。

●以人为本的提法,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没有任何关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学习。

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我感到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

不能把其中的以人为本单独抽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命题到处套用,导致这一概念在使用上的泛化。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所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是发展观上的重大突破。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是因为我们所讲的发展,其外在形式虽往往表现为物质的、经济的方面,但它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

这个目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忘记了就会迷失方向,就会使发展偏离正确的道路。

一段时间内,一些人把GDP的增长当作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认识,在实践中带来了危害。

当然,GDP指标还是应当重视的,只不过不能把它当作唯一指标、唯一标准。

如果说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那么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只有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不偏离健康的轨道。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含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含义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两者都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基本观点。

以人为本,可以诠释为“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也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没有必要把以人为本改为“以民为本”。

那么,为什么不提“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而是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呢?因为后者的涵盖面更广。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但涵盖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的协调发展,还包括人
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在今天谈发展,不能不考虑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平衡,这不但涉及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能否持续发展,而且关系所有人能否生存。

这样的内涵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为广泛。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当然也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有其特定含义,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没有任何关系。

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源远流长,一直到今天影响仍然很大,并且产生了不少分支和变种。

这一思潮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人说成是超越历史、超越阶级、超越各种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在本质上是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的。

因此,决不能认为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有什么渊源关系。

当然,也不要一看到以人为本的提法,就敏感地认为这种提法和人本主义思潮没有划清界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