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7)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步骤: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3、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

(8)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一份,烧杯4个、钥匙、水。

实验步骤:1、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内,观察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2、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材26页记录表。

实验结果: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9)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观察胶水或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

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3、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10)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

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1)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目的: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器材: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

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成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完成教材29页记录表。

实验现象:约溶解了7份食盐,2份小苏打。

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演示:(12)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骤:1、轻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

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

实验结果: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13)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得快实验目的: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实验步骤:1、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2、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现象: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比不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比放入冷水中的溶解的快一些。

实验结果:搅拌能加速物质的溶解,温度高也能加速物质的溶解。

(14)实验名称: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实验目的:探究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器材:. 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实验步骤:A、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B、切碎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取出一块切碎,另一块不切碎。

3.把切碎和不切碎的2份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C、加热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100毫升冷水和100毫升热水。

2.把2快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D、水量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1.在2个烧杯中倒入不同水量的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A.搅拌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B.切碎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C.热水中的方糖溶解的快。

D.水量多的烧杯中方糖溶解的快。

实验结果:搅拌、切碎、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水量越多方糖溶解的越快。

(15)实验名称: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目的: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每份2克食盐20包、实验步骤: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

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

3、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现象:100毫升水溶解了18份食盐,再加19份时食盐便沉到杯底不能溶解了。

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6)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实验目的:实验探究食盐和水会不会一起蒸发。

实验器材:装有食盐水的烧杯1个。

实验步骤:1、观察放在窗台上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你发现了什么2、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慢慢蒸发了,杯底留下了白色的痕迹。

实验结果:食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

(17)实验名称: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实验目的:分离食盐与水实验器材:三脚架一个、酒精灯一个、石棉网一个、蒸发皿一个、火柴、浓盐水、食盐。

实验步骤:1、在蒸发皿中倒入10毫升的浓盐水,放在三角架下加热。

2、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做溶解实验用的食盐颗粒进行比较。

3、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是盐吗能溶于水吗实验现象:加热后蒸发皿中留下了白色的颗粒。

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比实验用的食盐颗粒大,形状不规则,没有实验用的食盐白。

将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放入在水中后能溶于水,是盐。

实验结果: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是盐,能溶于水。

(18)实验名称: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目的:比较大、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

实验步骤: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

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轻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低音;重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低音。

轻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高音;重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高音。

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实验结果: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弱。

(19)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锣、鼓、钢尺、皮筋。

实验步骤: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并不发声;轻轻击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4、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实验现象: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物体不振动,发不出声音;轻轻击打锣、鼓,锣、鼓,物体振动了,发出了声音。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

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实验结果: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20)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实验目的:观察水面波纹的振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波纹出现。

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21)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用力要适度)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

4、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现象: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