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性搬迁政策及会计处理

政策性搬迁政策及会计处理

关于政策性搬迁企业涉税政策及会计处理的说明
一、政策性搬迁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解读
根据国税函【2009】118号(作废)、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40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11号、大地税公告【2013】2号中相关政策进行说明。

1、以上法规规范的是企业在政策性搬迁过程中涉及的所得税征收管理事项,非政策性搬迁不适用以上法规规定。

企业政策性搬迁,是指由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政府主导下企业进行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

属于政策性搬迁的企业应该提供相关文件证明资料。

2、法规规定政策性搬迁过程中涉及的搬迁收入、搬迁支出、搬迁资产税务处理、搬迁所得等所得税征收管理事项,应单独进行税务管理和核算,否则不能按照以上法规执行。

3、具体实施方式按照大地税公告【2013】2号规定执行。

(1)2012年9月30日之前已经签订搬迁协议且已完成搬迁清算的政策性搬迁项目,适用国税函【2009】118号规定。

(2)2012年9月30日之前已经签订搬迁协议且尚未完成搬迁清算的政策性搬迁项目,适用【2013】第11号规定。

(3)2012年10月1日以后签订搬迁协议的政策性搬迁项目,适用【2012】第40号规定。

具体实施方式与各项规定之间的差异见附表1。

4、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中注意的问题
(1)企业应当自搬迁开始年度,至次年5月31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包括迁出地和迁入地)报送政策性搬迁依据、搬迁规划等相关材料。

逾期未报的,除特殊原因并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外,按非政策性搬迁处理,不得执行本办法的规定。

企业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的政策性搬迁依据、搬迁规
划等相关材料,包括:
①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
②搬迁重置总体规划;
③拆迁补偿协议;
④资产处置计划;
⑤其他与搬迁相关的事项
(2)企业迁出地和迁入地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的,由
迁入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企业搬迁清算。

(3)企业搬迁完成当年,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时,应同时报送《企业政策性搬迁清算损益表》及相关材料。

二、其他涉税政策
1、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

同时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财税【2006】21号
第四条相关规定对免征土地增值税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因“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是指因实施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批准的建设项目进行搬迁的情况。

2、营改增之前涉及营业税问题,按照《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相关规定,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3、增值税相关政策,根据财税【2016】36号文件附件3第37条规定,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

对于除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资产处置补偿款,如房屋、机器设备等未查到相关免税政策,应按照增值税相关政策缴纳增值税。

三、政策性搬迁补偿款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收到政策性搬迁补偿款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相关要求处理。

财会【2009】8号文件第四条对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搬迁
补偿款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做出了解释。

1、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

2、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3、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4、具体会计处理如下例所示:
(1)收到搬迁补偿款时
借:银行存款6000
贷:专项应付款 6000
(2)清算年度前发生费用性支出1000(假设尚可使用年限10年)。

借:专项应付款1000
贷:递延收益1000
对于搬迁补偿款形成费用性支出的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等1000
贷:银行存款等1000
对于本年搬迁补偿款形成费用性支出,应把费用性支出
所对应的递延收益结转到当年损益,会计处理为:借:递延收益1000
贷:营业外收入1000
清算年度前形成资本性支出2400(假设尚可使用年限10年),计提年折旧额,其会计分录为:
①按【2012】40号文执行时:
借:生产成本240(2400÷10)
贷:累计折旧240
②按【2013】11号文执行时:
借:专项应付款2400
贷:递延收益2400
借:生产成本240(2400÷10)
贷:累计折旧240
借:递延收益240
贷:营业外收入240
(3)清算年度前购入设备1800万,(假设尚可使用年限10年),会计处理:
①按【2012】40号文执行时:
借:固定资产1800
贷:银行存款等1800
按照税法计提折旧计入当期损益,与政策性搬迁无关。

②按【2013】11号文执行时:
与上述分录同时:
借:专项应付款1800
贷:递延收益1800
计提年折旧额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180(1800÷10)
贷:累计折旧180
同时:
借:递延收益180
贷:营业外收入180
(4)搬迁完成年度清算搬迁补偿款结余数为
【2012】40号文6000-1000=5000
【2013】11号文5000-1800-2400=800(万元)
借:专项应付款(5000)800
贷:资本公积(5000)800
(5)完成搬迁汇总清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1000)200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1000)200
(6)若执行【2009】118号文,新购置资产允许扣减搬迁补偿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同时期折旧费用允许在正常纳税年度当期作为扣除项目抵减应纳税所得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