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班级:2012级通信1班学号:631206040126姓名:曹敏实验所属课程:通信网规划与设计实验室(中心):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指导教师:蒲树祯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需求分析 (1)2.1学校概况 (2)2.2总体需求目标 (2)2.3环境分析 (3)2.4主机系统的需求 (7)第3章总体设计 (7)3.1设计原则和依据 (8)3.2网络技术的选择 (9)3.3划分子网 (9)3.4网络结构设计 (10)第4章逻辑设计 (11)4.1网络拓扑结构 (11)4.2IP地址规划与VLAN划分 (12)第5章物理设计 (13)5.1综合布线目标 (13)5.2设计依据 (14)5.3具体实现 (14)5.3.1工作区子系统 (14)5.3.2设备区子系统 (14)5.3.3管理间子系统 (15)5.3.4垂直干线子系统 (15)5.3.5建筑群子系统 (15)5.4设备选型 (16)5.4.1网络设备 (16)5.4.2监控设备 (17)5.4.3广播设备 (18)第6章总结 (19)参考文献 (20)摘要随着经济的腾飞、科技发展,信息起越来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信息化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学生择校的标准之一,也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水平教学和管理,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校园安全提供了保障。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的具体需求,并根据实际环境设计了一个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网络系统。
实现了校内教学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门卫等场所的计算机安全、高速可靠互连以及监控广播功能。
关键词:校园网、拔山中学第1章绪论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步伐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架设园网。
校园网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及Internet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一方面,联结学校内部子网和分散于园各处的计算机。
另一方面,作为沟通校园内外部的桥梁。
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信等提供综合的网络应用环境。
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标志。
对实现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
校园网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将计算机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的方式连接起来,同时具有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集合。
它以学校各部门应用硬件(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系统为基础,将各个分散的硬件连接成一有机的信息交流平台。
在丰富的硬件资源和管理信息支持下,通过学校管理信息技术环境平台、校园通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等,实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
现代校园网络通常具有快速的网络连接、信息类型多样化、良好可扩充性、安全可靠性、便于应用和管理等特点。
第2章需求分析2.1学校概况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创办于1926年秋,系重庆市重点中学。
占地150多亩,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
现有80个教学班,5500多名学生,302名教职工。
专任教师25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研究员2人,中高级教师142人,省市级讲课高手和各级骨干教师近100人,受省市级以上表彰的14人。
学校秉承“大道远行,天下为公”的办学理念,以“以爱育爱,以德育德”为育人观念,以“敬业乐群”为校训,形成了“重德务实,求真尚美”的校风、“严谨求实,师今法古”的教风、“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的学风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拔中精神。
2.2总体需求目标作为一所重点中学,应立足于未来,高标准,高起点,在不断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权利扩展教育新兴的热点——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学生择校的标准之一,也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园网络可以帮助学校强化管理,辅助教师开展生动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校教学、教务和后勤等方面工作的水准。
从长远来看,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各方面业务的开展,能使广大师生员工利用最新的计算机发展成果和全球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开展科研和对外交流活动,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加快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根据学校领导、老师针对校园网络建设提出的要求和该学校的实际情况,该中学校园网建设的总体目标分为网络系统、广播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2.2.1教学系统1、需要覆盖全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每间教室需要一套多媒体设备,包括广播用的音响,电脑。
2、互动教学,能在校园网上浏览,在线点播视频,查看课件,下载课件,下载教学视频等常规网络应用。
3、能进行远程教学。
2.2.2办公系统1、办公自动化,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
如:视频会议,网络会议等。
2、资源共享,教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育部中央电教馆、重庆市电教馆、以及忠县电教馆提供的丰富的电教资源和本校配置的各种教学资源。
3、信息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连接Internet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交流。
2.2.3管理系统1、教务管理,教务网能为学生提供成绩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学校通知等服务。
2、图书馆管理,建立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电子阅览,实现信息自动化、快速检索、电子图书阅览。
3、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2.2.4安全系统1、防火墙,能保持校内网安全进行。
2、对学校的重要资料信息提供安全保障。
2.2.5流量管理系统1、认证计费功能。
2、网络连接时间控制功能。
2.2.6质量要求能使校内网正常运行,网络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等。
2.2.7设备要求尽量在预定资金范围内,选择信誉度更高的品牌并且质量更佳的设备。
2.2.8监控系统1、监控头能覆盖全校区关键区域。
2、录像能够较为清晰的识别出距离摄像头10m的人脸3、录像信息能保存1个月左右。
2.2.9广播系统1、能满足在学校每栋宿舍楼,教学楼,教工宿舍都能清楚的听到通知。
2、教室每间有广播音响,宿舍每层楼有广播音响。
2.3环境分析2.3.1学校各建筑物分布1、学校各建筑方向图如下:图2.1校园各建筑分布图2、各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建筑名称数量相对位置距离中心(m)食堂 1 西北方向45°700教学大楼 1 正中央0教工宿舍 2 西南方向45°200教工宿舍(副) 1 北偏东10°500门卫室 1 正南方向250教师办公区 1 东偏北5°200学生宿舍 2 西偏北5°200表2.1楼宇相对位置3、图书楼内部平面图如下:图2.2图书楼分层平面图4、教师办公区内部平面图如下:图2.3教师办公区分层平面图2.3.2主要建筑内部信息点分析与统计1)网络系统1、教学楼教学楼共6层,顶层是整个学校的机房以及监控和广播控制室,其余均是教室。
15层楼每层有12间教室,大小约为10m*8m,和一间教员休息室,每间工作室大概有20m*15m。
每个教室、教员休息室2个信息点,共(12+1)*5*2=130个信息点。
机房共有100台电脑,102个信息点。
监控和广播控制室共有20个信息点。
整个教学楼共计:130+102+20=252个信息点。
2、图书楼图书楼共两层,一楼共有4个阅览室和一个借书室和管理室。
二楼共有6个阅览室。
一个阅览室有2个信息点,借书室和管理室分别有1个信息点。
图书楼共计:(4+6)*2+1+1=22个信息点。
3、教工宿舍教工宿舍共有3栋,每栋有6层楼,每层有10间,每间有1个信息点,共计3*6*10*1=180个信息点。
学生宿舍每层只有一个信息点,共计2*6=12个信息点。
整个宿舍共计:180+12=192个信息点。
4、教师办公区教师办公区共有2层,一楼共有6个办公室和1个大殿。
二楼共有8个办公室。
一个办公室或大殿有2个信息点。
整个教师办公区共计:(6+1+8)*2=30个信息点。
5、门卫室:2个信息点。
2)广播系统1、教学楼每个教室1个广播播放器,每层楼的走廊有3个,共计(12*2+1)*5+2*2+3*5=144。
2、学生宿舍共有2栋学生宿舍,每层楼有2个广播播放器,共计2*6*2=24。
3、操场:共6个。
4、食堂共有2层楼,每层楼4个,共计2*4=8个。
5、图书楼图书楼共两层,每层2个广播播放器,共计4个。
6、路边和草坪每1520m一个,共计约:30个。
3)监控系统1、教学楼每个教室、机房、监控室、广播控制室以及教员休息室分别2个,每层楼的走廊有2个,共计6*3+12*(2+1)+3*2=54个。
2、教师办公区教师办公区共有2层,一楼共有6个办公室和1个大殿。
二楼共有8个办公室。
一个办公室或大殿有2个,每层走廊3个,共计(6+1+8)*2+2*3=36个。
3、学生宿舍楼每层楼2个,大门1个,共计2*(6*2+1)=26个。
4、图书楼图书楼共两层,一楼共有4个阅览室和一个借书室和管理室。
二楼共有6个阅览室。
一个阅览室有2个,借书室和管理室分别有1个,走廊2个,楼梯1个,共计(4+6)*2+2+2*2+2=28个。
5、其他路边每50m一个,共计约:15个2.4主机系统的需求校园网的主机系统承担着整个内各种服务、用户账管理共享资料检索和校园网的主机系统承担着整个内各种服务、用户账管理共享资料检索和校园网的主机系统承担着整个内各种服务、用户账管理共享资料检索和查询、服务器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运行安全性管理等,因此主机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1、高性能、可靠,能够长期不间断工作。
2、高可用性,即使在主机故障时仍能利备继续提供服务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即使在主机故障时仍能利备继续提供服务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
3、选择TCP/IP协议。
4、模块化结构,容易升级。
5、高度的安全性、防止攻击。
第3章总体设计3.1设计原则和依据在进行校园网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及应用系统的架构时应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完成,确保整个系统应用的完整性。
在充分考虑其可靠性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网络结构、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同时拥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良好的可扩充性,也是校园网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功能的扩充,其次是物理节点的扩充,并融入发展的观念,充分考虑对将来的平滑过渡,保护学校的前期投资。
因此该校园网建设可遵循如下原则:1)技术先进成熟,高速度、高性能主干网采用先进成熟并足够满足带宽的设备连接整个校园网,本着实用的原则,为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符合校园网应用系统的特色本方案在进行校园网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校的自身特点——具有可靠性、集中管理性、安全性强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