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9 08:11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40219.0811.113.html
作者简介:李通(1985.9- ),女,汉,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
业。
浅析尼采哲学之权力意志
李通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7000)
摘要:尼采哲学主要内容有价值重估、权力意志、超人学说三大方面。
在这里权力意志论集
中体现尼采的主要思想,为其他两个方面打下基础。
因此常常说,只有正确把握了权力意志
的思想内容,才可以正确的理解尼采的哲学,并能正确剖析尼采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历史
地位。
关键词:尼采;权力意志;意义
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志码:A
尼采哲学主要内容有价值重估、权力意志、超人学说三大方面。
其中权力意志哲学是尼采哲学的主要思想,是尼采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尼采哲学思想与叔本华哲学思想是一脉相
承,但是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又不尽相同。
尼采认为人类生存的意志就应该是权力意志,权
力意志哲学追求的是生命力量的最强化,权势扩大的最大化,带有独特的积极向上的生命色
彩。
一、权力意志哲学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个特殊的时代都会造就一批新潮、创新的思想理论,而尼采的权力意志思想就诞生在这个特殊的时代。
那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一个从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而这个时期恰恰是尼采的哲学思想形成时期。
垄断资
本主义的形成促使尼采把他的权力意志论作为他哲学思想的根本目标。
对垄断资产阶级来
讲,权力又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所以追求权力的意志是他们的根本意志。
而“权力意志
论”又完美的符合了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因此,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就为尼采的权力
意识论提供了重要的形成条件。
西方唯意志论哲学流派的创始人是叔本华,他认为意志是万物的本源,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尼采接受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思想,但同时他又认为人类的生活不能仅仅只是为
了生存,生存欲望只能说是最基本的要求。
他反对用理性思维来控制精神文化生活,应该追
求生存的最大化,即力量、权势等。
尼采以接受生命,面对现实,用意志的力量作为后盾,
认为人生生存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力量的强大、扩张自身的势力。
正是因为尼采的权力意志
思想,把这时的唯意志主义带到了一个全盛的时期。
二、权力意志哲学的核心内容
(一)世界是我的意志的表象
尼采继承了他的前辈叔本华的思想,二人一脉相承,都是唯意志主义者。
他们的思想主要是把意志世界看成是“我”的世界,并且一切以“我”为中心。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现象
世界还是表象世界,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所有的客体都是相对于主体而存在的。
尼采认为
现象世界只能作为主体的产物,并且被主体所吞噬。
由此可以看出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的根
本观点,同时也是唯意志注意学派的根本观点,即:意志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世
间万物所有的存在都离不开“我”的意志。
(二)世界的终极意义是权力意志
尼采认为,权力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世界在尼采眼中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
他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都总结为权力意志,或者是从权力意志中把它们分化出来。
在尼采看来,人生
基本和最高的追求就是权力意志,人们追求事物、追求财富、追求工具、追求奴仆和成为主
人,这都是因为所有追求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而权力意志就是这一切追求的本质。
人生的最高目的就应该是追求权力意志,如果离开了这一切追求,那么也就没有了权利意志,那么世界也就不会再存在。
(三)权力意志是衡量事物价值的最高尺度
尼采认为世界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就应该是一切事物价值的基础,而权力意志应该是衡量事物价值的最高尺度。
尼采认为只要意志还存在,那么就会有权力意志,就会有不断的追求和创造,当创造提高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事物就有了其内在的价值,而这一切内在的价值就使得世界的存在有了意义。
因此,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他认为权力意志成为衡量事物价值尺度的标准是当之无愧的。
三、权力意志哲学的意义
尼采勇敢地反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认为应该用感性的哲学来观察世界,反对以宗教为中心的纯理性的精神传统文化。
“权力意志”为欧洲古典哲学带来了新的思想理论,尼采为西方哲学史乃至人类哲学史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
但尼采的权利意志论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难免还有一些局限性。
尼采认为权力意志是世界的根本,可他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物质生活的。
尼采由于缺乏对人类社会对物质生活条件的依赖性的的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所以沦入了对意志能动性某一面的抽象崇拜中。
事实上人的意志是感性的具体的,是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社会性。
而离开了生产劳动和生活交往,就不会产生人的意志及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尼采.权力意志[M].贺骥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2] 尼采.看哪!这人[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 周国平.尼采与形而上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