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
8 ] ; 陈兴鹏等以 2 0 0 5 —2 0 0 9年统计 升经济增长的水平 [
; 而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 劳动
和资本就会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和地区向生产率高的部 门和地区转移, 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产业结构趋于合 理,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所以, 不少地方都把调整产业 结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法宝, 学术界也对产业结构调 整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给予高度关注。周英章和蒋 振声运用单位根检验、 协整检验等时间序列方法, 对我 国1 9 5 2 —1 9 9 9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 实证分析, 发现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 稳定的协同变动关系
[ 2 ]
数据为基础对兰州市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 长开展研究, 结果显示兰州市 8县区产业结构趋同, 区
9 ] 域协作与分工不够理想, 进而提出发展建议 [ 。
以往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贡献的研究, 大多都集中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 也有一部分学者 研究了特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 差异。但是, 对诸如“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大, 是否意味着拥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 、 “ 产业结构 调整对经济增长 的 贡 献 率 小, 是否说明经济结构不合 理? ” 、 “ 该怎样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能否成 为依靠? ” 的问题没给出明确的答案, 而这些对科学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恰恰是至关重要的。 本研究 所 有 数 据 均 来 自 《 江苏统计年鉴( 2 0 0 1 — 2 0 1 2 ) 》 , 拟在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 间差异的基础上, 比较江苏省内市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 长贡献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 判断各市域经济增长的 状态及主要推动力量, 以期指出各地级市经济增长的合 理途径,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表 1 各地区 2 0 0 0 —2 0 1 1年经济增长速度及构成 % T a b . 1 T h er a t eo f e c o n o mi cg r o w t ha n d i t s c o n s t i t u t i o no f e v e r yr e g i o nf r o m2 0 0 0t o2 0 1 1
其中:
f f 1 1 ∑r 0 1 ∑r - ) ×K 。 1 ×P 0 f f ∑1 ∑1 f f 0 1 ∑r 0 0 ∑r Q - )×K 。 2 =( 1 ×P 0 1 0 ∑f ∑f f 0 0 ∑r Q ×P k 1 ) 。 3= 0 ×( 1- 0 ∑f Q 1 =( ( 6 )
( 江苏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研究所,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摘要:运用平均数指数分析法, 利用江苏省各市 2 0 0 0 —2 0 1 1年的相关经济数据, 分析产业结构调整、 劳动生产 率提高和从业人员增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得出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及其空间差异。 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空间分异现象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当地的经 济发展速度在 2 0 0 0 —2 0 1 1年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不能盲目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最后, 对 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 键 词: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空间分析; 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 1 2 7 . 4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3 2 3 6 3 ( 2 0 1 3 ) 0 1 0 0 2 4 0 5 ? ? ?
( E m a i l ) q l q 7 8 @1 2 6 . c o m 。 要从事区域经济、 资源环境研究,
第 1期
渠立权, 等: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
·2 5 ·
重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 增加。但是, 从各地级市来看, 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部 , 图2 ) 。 门的增长速度差异显著( 图1
其中:
P 1 k ×1 0 0 % 。 1= P 0 f f 1 1 ∑r 0 1 ∑r / ×1 0 0 % 。 f f ∑1 ∑1 f f 0 1 ∑r 0 0 ∑r k / ×1 0 0 % 。 3= f f ∑1 ∑0 k 2= ( 2 ) ( 3 )
( 4 )
律, 后者则相反。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存在着差距。改革
地区 发展 速度 K 6 0 1 . 7 5 7 3 . 3 5 5 1 . 1 5 9 6 . 2 6 9 5 . 6 5 5 4 . 0 4 8 4 . 5 5 8 0 . 7 5 0 5 . 2 5 5 7 . 1 5 1 1 . 4 5 9 7 . 8 6 5 8 . 3 从业人 员指数 k 1 1 7 5 . 6 1 7 4 . 6 1 2 6 . 6 1 5 4 . 8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 1 1 0 5 . 3 1 4 7 . 9 1 3 6 . 1 1 0 7 . 8 1 3 6 . 9 1 2 4 . 3 1 1 4 . 6 1 3 4 . 0 劳动生产 产业结 率指数 k 2 构影响 k 3 2 9 3 . 3 2 7 5 . 3 3 0 3 . 9 3 1 6 . 2 3 0 8 . 9 3 9 8 . 1 2 3 6 . 4 2 9 6 . 8 3 7 5 . 5 3 2 6 . 5 3 4 4 . 1 4 2 3 . 6 3 5 3 . 2 1 1 6 . 9 1 1 9 . 2 1 4 3 . 2 1 2 1 . 8 1 1 6 . 0 1 3 2 . 2 1 3 8 . 6 1 4 0 . 3 1 2 4 . 8 1 2 4 . 6 1 1 9 . 5 1 2 3 . 2 1 3 9 . 0
0 引言
经济学理论认为在部门和地区发展均衡的假设条 件下, 地区的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 劳动增加和技术进 步综合作用的结果
[ 1 ]
量经济学方法, 利用安徽经济统计数据, 对产业结构与 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协整检验、 格 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发现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 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 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提
( 7 )
( 8 )
1 . 2 . 1 经济发展速度构成。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是从 业人数增加、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 如果用 K表示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则有:
G D P 1 K= =k k k 。 1 2 3 G D P 0 ( 1 )
式中: Q , Q , Q 分别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贡献量、 产业 1 2 3 结构调整贡献量和从业人员增加贡献量。 仍然以 2 0 0 0年为基期, 2 0 1 1年为报告期, 根据以上 公式和相关统计数据, 计算得到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优 化、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从业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量和贡献率( 表2 ) 。可以看出: 第一, 各市劳动生产率提 高贡献的份额均是最大的, 从业人数的增加和产业结构 优化二者贡献的份额均较小; 第二, 从业人数的增加和 产业结构优化二者贡献的份额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空 间差异, 前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规
模型测算 1 9 9 4 —2 0 0 3年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 分析结果表明, 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
7 ] 的贡献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 ; 汪浩、 沈文星等运用计
收稿日期:2 0 1 1- 0 4- 2 7 ;修回日期:2 0 1 2- 1 2- 0 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0 7 7 4 0 6 7 ) ; 江苏省高校自 然科学基础研究面上资助项目( 0 8 K J D 4 2 0 0 0 2 ) 作者简介:渠立权( 1 9 7 8-) , 男, 江苏丰县人, 副教授, 硕士, 主
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 分析了 1 9 5 2 —2 0 0 7年江苏 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趋势特征, 得出三大 地区和 1 3个地级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地 域差异
[ 5 ]
; 韩玉启、 朱慧明等利用各省的经济总量和三
次产业的横截面数据来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结构调整 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但是经济增长并没有引起结构的调
式中: k , k , k 劳动生产率指数 1 2 3分别代表从业人员指数、 p , r , f , r , f 和产业结构影响指数; 0 0 0和 p 1 1 1 分别表示基期 和报告期的从业人员数量、 部门劳动生产率和三次产业 人员比重。 以2 0 0 0年为基期, 2 0 1 1年为报告期, 利用江苏省经 济统计数据, 计算得出江苏省各市上述指标值( 表1 ) 。
·2 6 ·
地域研究与开发 表2 各地区 2 0 0 0 —2 0 1 1年经济增长量及构成 T a b . 2 T h eq u a n t i t yo f e c o n o mi cg r o w t ha n di t s c o n s t i t u t i o no f e v e r yr e g i o nf r o m2 0 0 0t o2 0 1 1
图2 2 0 0 0 —2 0 1 1年 各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增长速度 F i g . 2 T h eg r o w t hr a t eo f o u t p u t v a l u eo f t h r e e i n d u s t r i e s o f e v e r yr e g i o nf r o m2 0 0 0t o2 0 1 1
; 任崇强等在修正 B o a r n e t 公式
的经济权重的基础上, 采用偏离 -份额分析模型, 分析 了京津 冀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和 产 业 竞 争 力 的 空 间 变 化 特 征
[ 3 ]
, 同样采用该方法, 于雪原分析了山东省产业结构
[ 4 ]
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王迎英等基于 G D P产业结构
图1 2 0 1 1年各地区三次产业比重 F i g . 1 T h ep r o p o r t i o no f t h r e e i n d u s t r i e s o f e v e r yr e g i o ni n2 0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