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年级 2007 专业统计班级统计072 学号 040307212学生姓名张轲指导教师籍艳丽职称论文提交日期 2010-05-20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日期:2010-05-22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有关收集、保留和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期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常熟理工学院。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毕业设计(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设计(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毕业设计(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签名:日期:2010-05-22导师签名:日期:2010-05-22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摘要论文首先阐述了科学进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意义,并建立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叙述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文章以江苏省各地市2009年的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名,再根据城市排名进行聚类分析,把江苏省13个市分为5类,从分析的结果中得出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苏南经济发展最好;苏中次之;苏北最差,针对这个问题对各个区域提出了各自切实可行的建议,以逐步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从而使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Jiangsu around th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comprehensiveevaluationabstract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to establish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describe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and procedure. Article to all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in 2009 the original data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calculat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arious cities are ranked according to the city ranked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13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th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Jiangsu Province, to draw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of which the b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Jiangsu;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second; Jiangsu worst of all regions for this practical proposals put forward their own, to gradually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to a new level.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目录1. 引言 (1)2.文献回顾 (2)3. 综合评价分析 (3)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2评价指标的选取 (4)3.3 实证分析 (4)3.3.1方法介绍 (4)3.3.2.地区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 (4)3.3.3地区经济发展聚类分析 (8)4.结论与建议..............................................................................10.致谢 (12)参考文献 (13)1.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其各项经济指标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2009年,江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1916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3377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2581元;净出口总额占全国15.4%,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10.1%。

这一时期,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2.6%。

但是,由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经济政策以及思想观念等原因,作为江苏省区域经济中心的13个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2009年苏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3696元,而宿迁市仅为 17460元,前者为后者的4.81倍,可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苏州市2009年人均GDP比2005年增长了25.4%,而宿迁市却增长了142.9%,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是不同的。

实际上,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无论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都是如此,江苏省也不例外。

江苏省的南部、中部、北部(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苏南地区发展较快,苏中适中,苏北较慢,这样的现状影响了江苏省经济的和谐、稳步发展。

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江苏省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程度,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作为江苏省区域经济中心的13个地区做出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格局及实现均衡发展的途径。

2.文献回顾关于如何对区域经济进行评价,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笔者浏览了众多关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文章,归纳起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2)因子分析,(3)聚类分析,(4)主成分分析。

上述四种方法中,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少,少有的一篇论文高伟、周敏(2003)采用了时序多指标的系统工程评价方法,对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时序多指标综合评级方法及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3年11月】,而其他三种方法应用较多。

成分分析法在将原始变量转变为主成分的过程中,同时形成了反映主成分和指标包含信息量的权数,以计算综合评价值,这样在指标权重选择上克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有助于保证可观的反映样本间的现实关系。

如陆雁(2008)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分类比较,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常艳明、王如渊、杨帆(2010)采用主成分分析对重庆市1999-2007年14个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0年3期】。

张欣蕾、丁春玲、王红双(2010)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河北省11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了河北省实现均衡发展的建议。

【河北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第6期】因子分析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叔叔几个无关的新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

宋国卿、王国定(2001)采用因子分析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各地市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实现山西省经济均衡发展的途径【2001年1期,山西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生产力研究】。

张学良(2002)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17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分析了各个城市在安徽的经济地位,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政策建议。

石学刚、王戎和吴春芳(2008)对云南省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云南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现代商业,2008年08期】。

刁英、王亚慧(2009)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了综合评价,为该省各市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西省各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工业技术经济 2009年09期】综合以往文献,可以发现评价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全面反映被评价地区的经济状况;对各个市经济发展状况只做一年的研究,不能反映其动态发展情况。

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联合使用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主成分得分,根据得分多少来反映各市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市分成几类,根据它们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3.综合评价分析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最重要的问题,是综合评价能否准确反映全面情况的前提,如果评价指标选择不当,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本文遵循以下原则构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系统全面性原则:综合评价体系必须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与生活质量、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内容。

稳定可比性原则:综合评价体系中选用的指标既要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又要适应我国其余经济的特点,指标的口径包括指标的时间长度,计量单位,内容含义必须一致,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和合理。

相关主题